
最近,A股市场一路飙红,一举站上4000点,令股民们欣喜若狂。
但牛市之下,总有几个拖后腿的公司,让持股者心惊胆战。
10月25日,西王食品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
据报告,西王食品前三季度仅实现净利润22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96.45%。净利润较上年呈现断崖式下跌。
但消息公布后,却并未引来市场太多涟漪。
资本市场上,失去市场关注度,就意味着失去股票价格上涨空间。
![]()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家上市已经超过10年的老牌食品企业在公布如此“炸裂”的业绩之后依然无法激起任何水花呢?
原来,2025年已经是西王食品公布的第四个亏损年度。
从2019年巅峰时期的净利润高达6亿元,到今年三季度的净利润不足300万元,曾经被上万股民追捧、抱以厚望的企业,早已在市场的叹息中失去了过去的辉煌。
而作为西王食品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糖王”的王勇,2024年,更是被法院发出悬赏公告,向公众悬赏其资产线索,悬赏金额高达990万元。
这位数次出现在福布斯富人排行榜,巅峰时拥有3家上市公司和高达500亿元的市值的富豪,是怎样一步步沦为法院被执行人,企业经营一落千丈的被动局面的?
![]()
让我们把时间拨回到1986年。
那一年,36岁的王勇刚刚当选为西王村的村书记。
看着萧条的村景、破败不堪的村居,如何让村民尽快填饱肚子,王勇陷入了沉思。
1986年1月1日,《关于1986年农村工作的部署》文件中明确指出:农村和农村工业必须协调发展。
知道这个文件后,王勇彻底坐不住了:百姓们还要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农耕路上走多久?如果一直看不到改变,何不从自己开始改变?
![]()
思考了几天几夜后,他咬牙决定:带着大伙一起办企业。
为了筹集资金,王勇将自己家经营多年的面粉厂捐给了村集体,一下子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
后来,村干部带头,村民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你一百块,我五十块,启动资金40万元很快到位,1987年,福利棉油厂正式成立了。
为了推销企业的产品,王勇走南闯北跑市场,“一双拖鞋跑三省”的创业传奇被世人津津乐道了很多年。
在那个农民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年代,第一年,福利棉油厂就实现利税23万元,全村百姓都沸腾了。
之后,王勇不再满足于村集体企业这点儿小打小闹,1990年,王勇顶着大家伙儿担心的目光,向银行贷款200万,成立了玉米淀粉厂。
![]()
彼时,中国人民手中渐渐有了点儿钱,饼干、糕点成了人们走亲访友的“门面担当”。新成立的玉米淀粉厂一下子成了“香饽饽”,饼干厂、糕点厂的订单纷至沓来。
借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东风,玉米淀粉厂的营业收入1992年已经达到了2000万元。
那时的西王村成了方圆百里人人欣羡的对象。
而王勇,凭借着一次又一次的创业成功,将自己带上了“神坛”,也树立了他在当地百姓心中无法撼动的威信。
![]()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食品加工领域已经不再能满足王勇。他要去资本市场上“尝尝鲜”。
1998年,北京粮食系统拥有一个上市指标,但上市资产不足。了解到这个消息后,王勇第一时间作出决定:借壳上市,登陆资本市场。
一方出“壳资源”,一方出实体资产,双方一拍即合。
2000年,西王集团入股先锋集团,推动先锋集团顺利上市。
后续虽由于持股比例过低,西王集团退出该企业,但这次经历深深震撼了王勇,让他对资本市场造富的魅力陷入了巨大的憧憬。
![]()
从那时起,王勇开始梦想有一天拥有自己的上市公司。
2001年,王勇创立了山东西王糖业有限公司,利用原淀粉厂资源,转型生产葡萄糖。
第二年,西王糖业就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糖生产商,拥有年25万吨葡萄糖产量。
市场赞誉纷至沓来。
邹平县成为中外闻名的“中国糖都”,王勇“中国糖王”的称号也在市场上被叫响了。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一次,王勇要推动自家企业上市了。
2005年,西王糖业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首次募集资金6.1亿元港币。
![]()
之后,就像很多规模做大的民营企业一样,除了食品行业,王勇还涉足了房地产行业,钢铁行业等等,开启了所谓的集团多元化经营道路。
而对资本市场运作已经驾轻就熟的王勇,先后又推动旗下玉米板块、钢铁板块登陆A股、港股。
到2012年,拥有3家上市公司的西王集团无论是市场知名度,或上市流通市值,均达到了历史巅峰。
![]()
但是,多元化经营可能并不能带来利润,更可能带来的是由于失去核心业务而导致的竞争力流失。
而资本市场更是只能带来市值规模扩大后的表面光鲜亮丽,并不能解决企业真正竞争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研发投资显著低于市场,研发人员能力不足,没有核心产品竞争优势等等,随着市场竞争的愈发激烈,西王集团这些经营中存在的痛点愈发凸显。
或许是多年经营的顺风顺水,已经让王勇无法忍受等待,也让他忘记了市场上的风浪远比想象中大得多。
![]()
为了快速扭转不利局面,王勇做了一个炸裂市场的大胆决定:收购远在加拿大的运动保健品企业Kerr,企图通过利润丰厚的保健品领域,为西王食品开辟全新的赛道。
4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价,甚至是当时西王食品自身资产总规模的两倍还多,44倍的杠杆率让西王食品的现金流瞬间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遇。
赢,则一飞冲天。输,则一败涂地。
这样的决定,由王勇一力做出,最终的苦果,也只能由王勇一力承担。
然而,Kerr的收购,并没有像王勇期待的那样带来利润的大幅提升。
受运动营养品市场竞争加剧、主要原材料乳清蛋白成本上升等影响,Kerr对西王食品的贡献度在2017年“昙花一现”后迅速下滑。
2019年,西王食品喜提了高达8亿元的商誉损失。
屋漏偏逢连夜雨,2017年,山东当地另外一家知名企业齐星集团陷入经营困境。作为互保企业,西王集团需要承担高达30亿的连带责任。
消息一经传出,市场瞬间炸了锅。
就在负债累累,经营不见转机的重担下,时间来到了2019年。
这一年,西王集团发行的公司债首次出现违约,其经营发生困境的“盖子”再也掩盖不住了。
一夕之间,银行抽贷,投资人跑路,二级市场股票一落千丈,王勇从人人追捧的商业明星沦为法院登报的财产被执行人。
2024年9月,青岛市人民法院发布悬赏公告,向公众征集西王集团及其实控人王勇的财产线索,悬赏金额990万元。
![]()
现在的西王集团旗下的三家上市公司中,一家被摘牌,一家在港股市场上沦为“仙股”,还有一家在A股市场上苦苦挣扎。
75岁的王勇是否还有心力,有精力东山再起,只能留给时间去回答。
坚定,大概是所有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成功民营企业家的共同性格特质。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事业成功时,所有人会为这种坚定歌功颂德。但当这种坚定,一头撞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时,独断专行就会成为所有人为之唏嘘的性格弱点。
“上善若水”,从尝试改变环境,再到理解环境,最终适应环境,恐怕才是所有创业者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
参考资料:
1.鳌头财经:《西王食品连亏三年,主页齐“崩”,研发人员多为专科生》
2.金融界:《用26年打造3家西王系上市公司 山东滨州富豪王勇如今却成被执行人》
3.红星资本局:《西王集团成失信人法院最高悬赏990万,征集其董事长王勇财产线索》
4.雷达Finance:《风光一时的山东富豪王勇,被法院悬赏了》
作者:慢即快
编辑:柳叶叨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