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双11”霸屏广告被查,冲上热搜!
![]()
说实话,看到这个新闻,真想说一句:早该查查了!
事情很简单。有用户反映,打开多款手机App时,手指触碰或机身晃动即被强制跳转至淘宝会场,严重影响使用体验。
![]()
![]()
很多网友发现,打开各种App,动不动就被淘宝广告强制跳转,甚至你只要手指轻轻一碰、手机晃一晃,页面还没看清楚就直接弹去淘宝会场。
有网友吐槽,“现在不是开屏广告,是霸屏广告,广告满天飞,真是防不胜防。”有人连夜举报,余杭区市场监管局也反应挺快,直接立案调查。这才有了今天的热搜。
![]()
![]()
其实,淘宝干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2021年,广告违法被罚过两次——一次因为广告本身违法,一次因为没管住商家乱投广告。
对于淘宝“霸屏广告”被调查这事,网友的评论区一片叫好:
“终于有人举报了!”
“查得好!”
“这广告跳转真的很烦!”
![]()
![]()
说到底,开屏、霸屏、弹窗广告已经成了全民公害,不只是淘宝,基本所有头部App都在这么干。
京东、拼多多、微博、抖音、快手、支付宝……哪个不是开屏广告玩出花样?
![]()
本来想查个快递、刷个热搜、看个短视频、付个款,结果每一次打开App,迎接你的都是一张大脸广告,有的还得倒计时几秒才能关,有的干脆找不到关闭按钮。
![]()
更夸张的是,连城市运营基础设施的地铁刷码APP也上了摇一摇广告!
![]()
而且现在很多App广告还会“诱导误触”,按钮设计得和背景一样,点错一次就跳转,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机会。
你以为广告只是弹出来烦人?错!现在有些App广告直接玩“强制授权”“超范围索权”,后台静悄悄收集你的浏览、消费、位置、习惯,分分钟把你的一切都“分析透”。
有律师认为,App霸屏广告往往采取“强制授权、超范围索权、后台运行”等隐蔽违规手段读取、存储、分析用户网购记录、浏览习惯与喜好等敏感个人信息的方式,损害用户的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
那么,问题来了,明知道用户反感这种行为,为啥各大公司还要这么干呢?很简单,太赚钱了!
比如最近就有个话题冲上热搜,APP开屏广告报价一天最高可达百万,这什么概念?人家一年只要投放三个月,就能搞一个小目标,而且还都是净利润,谁不眼馋?
![]()
更无语的是,很多时候你根本没得选。App不给你关广告的选项,付费会员也未必能彻底屏蔽广告。尤其是各种“活动季”“购物节”,广告弹窗简直是防不胜防。
有网友吐槽,监管部门以前干嘛去了?其实不是没人查,而是处罚太轻了,平台根本不疼不痒。
信息显示,淘宝曾于2021年6月、7月,分别因广告违法行为、未制止平台商家广告违法,两度被余杭区市监局处以5万元顶额罚金。
![]()
说实话,像淘宝这种巨头,5万块的罚单就是毛毛雨。只要流量和成交额能涨,广告体验再烂都有人买单。这次杭州余杭区市场监管局“高调立案”,算是给全国App打了个样,但要真想让这些互联网公司长记性,光靠一次调查还远远不够。
其实,开屏广告这事并不复杂。用户要的是选择权和知情权,广告可以有,但必须能一键关闭,绝不能强制跳转、诱导误触,更不能后台偷偷收集个人信息。这才是最基本的尊重。你看国外App,敢这么玩早就被集体诉讼了,国内平台却能“花式玩坏”,归根到底还是企业没底线,监管缺乏高压。
也有人说,广告是这些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没广告就没钱养活一堆免费用户。说得没错,可问题是,用户并不是免费劳动力,用户的注意力和隐私本身就是平台最宝贵的资源。
你要赚钱可以,但不要以损害体验、侵犯隐私为代价。真正好的商业模式,是让用户心甘情愿买单,而不是靠强制骚扰逼着用户看广告。
当然,淘宝广告被查只是个开始,未来这种“广告乱象”还会继续爆发。如果哪天真能按照营业额比例处罚,估计这种情况才会好点吧。
参考资料:
1、第一财经《淘宝“霸屏广告”,被调查》
2、红星资本局《冲上热搜!官方已对淘宝“霸屏广告”展开调查,网友:跳转真的很烦,终于有人举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