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10月,地方债券发行金额达9.1万亿元,同比增长23%。就在10月,顶层设计还动用5000亿元债务结存限额,其中3000亿元用于补充财力,2000亿元投往各类项目。这其实也是今年以来,地方债打出的固定套路“组合拳”,先消除风险,再精准赋能。
![]()
为何6成资金都在去风险?
地方债并没有都流向各类项目,今年前10月,有5.65万亿的地方债都在“借新还旧”,占比约为62%。
这也是地方化债压力的集中释放,4.4万亿的再融资债券,同比增长58%,专门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和置换隐性债务,这相当于给地方财政卸下了“包袱”。
还有1.25万亿的新增专项债,也没有投往新项目,而是用来清欠企业账款和化解存量债务。
这等于是把地方从偿债压力中抽了出来,让地方能够聚焦稳投资,这也印证了顶层设计设立债务管理司的深意,先控风险,再谋发展。
![]()
![]()
![]()
2.7万亿的“真金白银”砸向了这些领域。
化债资金之外,有2.72万亿专项债是稳投资的主力,投向的基本都是刚需领域。
其中,市政和产业园的基建占了27%,交通方面的基建占18%,民生领域占去23%,具体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12%和医院及学校等社会事业的11%。此外,土地储备还有16%。
10月份的5000亿债务结存限额中,有2000亿是专门给经济大省“开小灶”,要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这是因为前三季度民间投资有所下降,来自顶层设计的投资必须扛起大旗。
上半年发的猛,下半年发的细。
今年以来的地方债发行态势是,上半年集中发力,7月后逐月降温。
这种节奏背后是政策的动态调整。一季度实际发行2.84万亿元,抢在施工旺季前备足了资金。三季度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0.5%,立刻动用5000亿债务结存限额用以“补缺口”。
发行成本也在精打细算,前9月债券平均利率为1.95%,较去年下降0.2个百分点,专项债平均利率1.99%,相当于“低成本借钱办事”。
![]()
![]()
9万亿会引爆债务风险么?
并不会,从官方数据来看,截至9月末,地方债务余额53.7万亿,离57.99万亿的全年限额,还差4.3万亿。这也是顶层设计敢动用5000亿债务结存限额的底气,在限额内还有一定的“腾挪空间”。
结构的优化才是关键,1-9月专项债平均发行期限17.8年,比去年多2年,等于是把短期高息债换成长期低息债,压力自然得到了缓解。
业界人士对此表示,“只要不突破限额,合理的债务滚续就是防风险,不是加风险。”
但是,当前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民间投资疲软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5.65万亿化债资金背后是地方还在过的“紧日子”。
真正的考验并不在发债规模,而在于2.7万亿的项目能否带来持续的收益,短期投资拉动只是表象,能否让民间资本愿意跟进,才算真正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