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这棵是李子树,这棵是柿子树……有人认领吗?”杨浦区长海路街道浣纱三村惠信苑小区内,屠阿姨和邻居们一边辨认着不同种类的果树苗,一边为心仪的果树挂上“认养”牌,现场好不热闹。经过3个多月的协同改造,惠信苑小区中心一块杂草丛生的闲置空地于近日完成变身,成为集合居民愿望的社区微花园——“惠邻花驿”,不仅视觉上更加美观,还有休憩和科普功能。
“惠邻花驿”花园不大,蜿蜒其间的小路动线科学,环绕的花木丰富且有序,背后指点的“高人”是同样生活在长海路街道、有着相关专业背景的居民。近年来,长海路街道将年轻人熟悉的社群引入社区,今年更以浣纱社区睦邻中心为载体发起“友邻学院”,发掘社区里的能人达人共同为社区服务,其中就集结了一批懂园林规划及城市规划的居民成立“友邻焕新社群”。作为该社群的“公益社群官”,居民孟琦、朱丛丛此次便带着专业视角加入这场小区微花园的改造中。
小花园做成什么样儿?浣纱三村居民区党总支牵头业委会、物业,组织多轮“花园议事会”,广泛收集居民想法。“要好看”“要果树”“要科普”……需求交到孟琦和朱丛丛手上,他们发挥专业优势,巧妙地将居民提出的赏花、驱蚊、亲子科普等想法,融合为可视化的功能方案。“有的居民担心蚊子多,‘公益社群官’就选择了迷迭香等香草类植物穿插种植于花园中;不同的果树对光照需求不同,‘公益社群官’实地观察了多次,根据小区的采光角度,为各类果树选择最佳种植位。”浣纱社区睦邻中心负责人宋春花表示,“公益社群官”的加入,让花园在美观的同时,功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我们希望这里能被居民用起来,成为促进邻里互动的温馨‘客厅’”。
![]()
改造前。
![]()
改造后。
小花园的改造过程中,居民的想法在居民区党总支的引导下也在转变,从“我要什么”逐渐转向“我们共建什么”,尤其是有了“公益社群官”的带动,一批居民也对园艺产生了兴趣,不仅为小花园的改造提出了更符合小区特点的设计想法,也成为花园后续不可或缺的养护力量。
“以前这里缺乏打理,草长得很高,望过去乱糟糟的。改造后,看上去清清爽爽,心情也舒畅了。”屠阿姨居住的楼道推门出来就能瞧见“惠邻花驿”,她也是积极参与此次协同改造的居民之一。屠阿姨介绍,“惠邻花驿”的改造经费中有不少来自居民自掏腰包和企业捐助。“大家的热情都特别高,光是居民就筹措了近6000元,我们有一位100多岁的老奶奶听说修建小花园,特意让保姆把她送下来捐款。”此外浣纱三村居民区党总支还通过党建共建,联系了多家企事业单位为花园提供苗木或资金支持。
![]()
为了让守护好这一共创成果,花园开园的同时,《微花园自治公约》与《居民认养管理与退出机制》也一同推出,明确轮值维护与认养责任,并配套“年度优秀认养家庭”评选等措施,为花园的日常养护提供保障。“居民人人都成为‘护花使者’,这里才能花香常驻。”浣纱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谢慧英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