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态与山川”揭示了唐晖创作中两个核心的、相互交织的维度,其创作始于对一种“不属于自然,而属于心灵”的形象的描摹,借此触摸人类共通的喜悦、困惑、孤独。随后,他的视角从内在的心象转向外在的山水,但山川在其画布上从未仅仅是风景。它们是其个人境遇的投射:“孤寂时,它们如空谷回声;怪诞时,它们似梦境扭曲;在庄重与挺拔之间,我感到一种深沉的力量。”
![]()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
展览现场
从传统水墨到当代丙烯,材料的演变见证了艺术家心境的转折。唐晖的作品打破了具象与抽象的界限,将山峦、云气等传统意象与充满未来感或象征性的线条符号并置,构建出一个既熟悉又疏离、既永恒又充满当下性的诗意空间。他相信“绘画不是答案,而是一条路”,艺术创作是“一次又一次的抵达”。同时,部分绘画作品配以赛博格风格画框,机械骨骼般的结构语言与画面中的自然意象形成张力,进一步呼应艺术家对“科技躯体”与“自然心灵”并置的思考。整体构建出一个穿梭于传统与未来、心灵与科技之间的叙事现场。在此次展览中,观众将能看到艺术家如何借由“形象”与“山水”,完成与自我及世界的对话。
![]()
一路生金200X300cm 丙烯亚麻 2023
![]()
树石谷山No1 137cmX69cm 纸本水墨 2014
![]()
我的日志风景- L5 66x33cm 纸本水墨 2016
![]()
火烧竹30cmX24cmX3.5cm丙烯亚麻2025
![]()
湖怪30cmX24cmX3.5cm丙烯亚麻2025
![]()
远山40cmX30cmX3.5cm丙烯亚麻2025
本次展览同时展出《赛博之翼》与《命运之神与统计之神》两件装置作品,以三维形态延伸其绘画中的空间叙事。这些作品与绘画主体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验场域。
![]()
奈良鹿 N-4 109x79cm 纸上水彩 2014
![]()
奈良鹿 N-3 109x79cm 纸上水彩 2015
《我的关键词》
重读美术评论家杨小彦先生1996年为我撰写的评论文章《思维器械与另类模型》,将我的创作方式囊括为一些关键词:器械,物化,物质,装配,电脑,古风和另类模型。这是一篇贴切描述我创作思维的评论文章,延续杨小彦先生的文章,再增加几个关键词的描述。
丙烯颜料绘画中用丙烯颜料还是油画颜料?一直纠结了很多年的问题。北京干燥气候能让水分迅速的蒸发,易于水调的颜料迅速呈现效果。我不反感油画的气味,但是油腻浑浊的触感让我暂时远离。经历了30年来丙烯颜料进化的不同阶段,我很幸运在90年代初就用到了一些国际品牌的丙烯颜料。为了探寻丙烯颜料的绘画方法,湿壁画的渲染技巧以及磨漆画打磨工艺都用上了。我的第一幅丙烯颜料的创作至今也有30年时间了,现在看来色彩还是鲜亮如初。
装饰性在社交网络上看到一篇描述当代绘画艺术中一些艺术家是如何在摆脱装饰性的文章。而我承认自己没有避讳作品中的装饰意味,这与我的艺术专业学习经历有关,装饰性对造型能力与准确性的要求苛刻,作为一个艺术家在创作中不能面面俱到,我明白追求造型与画面完美并不是艺术创作的真谛。多年来我在建构严谨形态的创作中得到愉悦,我承认作品中出现了内在与外在相互抵消与削弱的问题。我不能容忍作品瑕疵与突兀的存在,这或许既是弱点也是特点。
纪念碑系列这些年一直在延续纪念碑系列题材的作品创作。探其内心根源,可以解读为对某一类既定图像符号的偏爱,对一种忧伤情景的迷恋,宗教信仰缺失的追忆。我尝试用铝板素描、装置雕塑等手段表现纪念碑题材作品。对于作品中充斥的帝国余晖与感伤、大国沙文主义的意味,并不是事先的计划与安排,这是作品自然生长的结果。我认为纪念碑系列作品是一个60后生活经历的折射与回归。
水墨山水是身体的变化让我对化学颜料有了抵触情绪,自然创作了一阶段的水墨作品,使用的画材是熟宣和毛笔,是不是正真意义上的水墨画还无法定义,我努力在向中国的北宋水墨山水看齐与致敬,画面中有幻想器械也有革命符号建筑,在这样一组水墨作品中有过往作品《时空一击》和纪念碑系列的痕迹。
奈良鹿有过设计10年的佛教壁画的经历,佛教中关于生命的理论一直影响着我,奈良鹿题材的作品就是我对佛教生命理论的感悟。有过五次前往奈良的旅行,其实对于这个旅游城市并没有特殊的情感,倒是林立的佛教寺院让我感触良多,我似乎在完成一种仪式,我自己都疑惑的仪式。创作中重点对鹿角和鹿眼倾注了更多的笔墨,这不是在画鹿,而是在画人性,也是对东方线条和韵律关系的拆解重构,更多的是一种复古情怀的释放。
草本植物这个系列作品是奈良鹿系列作品的延续。创作过程中不太受一些过去创作思维条条框框的约束,我认为这个系列作品开启了自己新的游戏模式。我欣赏自然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样式,由衷喜爱竹子生长的结构,这些微观世界中的动势为我提供了很多创作源泉,重点不是视觉观察和描摹而是思维折射。通过这个系列作品的创作,我梳理了丙烯绘画材料的绘画方法,而山水画系列和奈良鹿系列都为纸本的创作,这是我丙烯颜料绘画的回归。
随着创作生命的延续,关键词在不断更新中。混乱交错的概念在这里并置,其实看似没有联系的模块之间联系紧密,不知不觉中“回归”会贯穿着一切的变化中。过去试图躲避的规律最终还是被重新定义在新的轮廓中,一切终将回到原点,这是我们摆脱不了秩序的宿命。
回顾过往的创作,自己并没有沿着所谓的成功定律在创作,试图努力尝试过在有条不紊的计划中前行,结果总是偏离航线,难免因乱撞而灰头土脸和遍体鳞伤。有幸艺术创作的“新鲜感”一直没有离开着我,不会有“成就感”的绑架,没有文化学术问题的包袱,化繁为简,享受艺术道路上苦苦挣扎和荒野求生的滋味。
唐晖
2020年6月7日于硅谷
艺术家唐晖自述
《诗经》有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古老的诗句让我明白,万物的姿态,皆是人心的回响。
这些年,我不断描摹一种形象。它并不属于自然,而属于心灵。通过它的神态,我得以触摸人类的情绪:喜悦、平静、困惑、孤独、倔强。每一次凝视,都是对自我的追问。
后来,我走入山水。最初是水墨,近来是丙烯。材料在变化,心境也在转折。山川不只是风景,而是我的境遇。孤寂时,它们如空谷回声;怪诞时,它们似梦境扭曲;在庄重与挺拔之间,我感到一种深沉的力量。
我始终相信,绘画不是答案,而是一条路。借由形象,借由山水,我寻找与自身的对应。也许正如古人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艺术并非终点,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抵达。
希望观者在这些画面中,能看见我所经历的孤独与坚毅,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回声。
![]()
艺术家唐晖
唐晖(1968年生于中国)是中国当代绘画领域一位风格独特的艺术家。他的创作长期融合超现实的想象、精密细致的描绘以及对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深入思考,形成了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其作品曾在中国及国际多个重要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广泛展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