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刘轶琳11月8日报道:当前,我国医疗体系正同步推进资源配置优化与和谐医患关系构建。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健康上海演播厅”举办两场重磅直播,聚焦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急诊枢纽”重塑区域医疗协作
大医院急诊科“人满为患”与社区“健康守门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的矛盾日益凸显。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扬指出,社区老年患者多病共存,急性加重时受限于设备和急救能力,传统转诊存在信息不清、流程繁琐等问题。
![]()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与豫园社区创新探索“以急诊为枢纽”的分级诊疗模式。九院门急诊管理处处长刘隽介绍,医院将急诊从救治窗口变为调度中心,构建“急诊科内循环—院内专科协同循环—区域医联循环”协作模式。内循环实现急诊科、急诊病房和EICU无缝衔接;中循环通过多专科联动确保疑难病症综合治疗;外循环与社区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急诊科主任葛晓利分享了运行流程:建立24小时对接机制,社区通过微信群实时传送危重患者信息,急诊预检台立即响应,抢救室同步准备。实施以来,九院急诊超过24小时滞留率从24%降至9%,实现了“重病在三甲,康复、慢病到社区”的分级诊疗目标。
未来,双方将继续深化合作,优化精准转诊通道,强化社区医疗水平,并探索建立肥胖伴有睡眠呼吸障碍的体重管理门诊等新型服务模式。
探索“实质有效”知情同意新路径
随着《民法典》对“明确同意”的强化,医疗知情同意正面临从“程序合规”到“实质有效”的深刻转变。
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总支书记陈涛强调,新规要求同意必须基于患者充分理解,书面形式仅是手段之一。医疗机构需修订制度模板、开展专项培训、强化病历书写管理,必要时引入第三方见证。
![]()
九院医务处处长陆文良分享了医院经验:作为年口腔门诊量170万人次的“双中心”医院,九院强调用通俗语言动态告知病情、方案、风险及替代方案,告知应贯穿诊疗全过程,必要时采用录音录像等方式留存痕迹。
在文书制定方面,九院要求符合三重标准:法律上严守规范,医学上确保准确,患者层面实现“听得懂、能复述”。今年九月,《口腔门诊手术和治疗操作知情同意书模板》试行稿发布,已在黄浦区十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实现“情与法”的平衡。
九院还创新利用3D/VR技术可视化治疗效果,在等候区播放宣教片,组织同病种患者经验分享会,构建“医患-患患”双重沟通网络,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沟通策略。
这些探索不仅为防范医疗纠纷提供了新解法,更在为全国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上海样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