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前言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总部,并且连夜撤换了中国籍CEO张学政这件事,在全球科技产业链中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但根据11月7日财联社报道,荷兰政府突然态度一转,愿意停止接管安世半导体,前提却是中方必须先恢复芯片供应。
那么荷兰为何突然“服软”?中方又是否会接受这一带条件的“合作”?
![]()
编辑:CY
荷兰服软,强抢仅30天就放弃
9月30日那天,荷兰政府翻出一部尘封73年的法律,叫做《物资供应法》。这部法律上次启用还是冷战初期,专门用来应对战争或者国家紧急状态。
荷兰就用它,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30个主体的资产,冠冕堂皇地说什么防止技术转移,保护供应链安全。
![]()
10月7日,荷兰法院在短短七天内完成裁决,暂停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还赶紧任命外籍董事掌握决定权,把闻泰科技的股权托管给第三方。这套操作行云流水,简直像是排练了无数遍。
闻泰科技2019年花334亿收购安世半导体,这可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半导体收购案,六年经营下来,让安世从全球第11名升到第3名。荷兰说接管就接管了,中国的反应也很快。
10月4日,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令,禁止安世中国及分包商出口特定元器件。这一招直接打中了要害,因为安世80%的封装产能在东莞。荷兰抢到的总部,没有东莞工厂的芯片,就是个空架子。
![]()
11月6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发声明,语气软了下来,说基于与中国的建设性对话,相信中国芯片会在未来几天内恢复供应。
11月7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只要中国恢复芯片供应并在几天内核实,荷兰最早下周就撤销接管权力。消息一出,闻泰科技股价收盘暴涨近10%,大家都在说这事儿有内情。
![]()
荷兰《新鹿特丹商报》用了一个词形容荷兰现状:颜面尽失。报道还披露,整个外交圈都对卡雷曼斯的做法感到震惊,因为他事先没跟欧洲各国商量,相关国家都是事后才知道。
德国的怨气最重,毕竟德国汽车业受冲击最大。中国的应对让很多人看清了,原来在国际政治中,实力才是硬道理。
中国商务部11月1日和6日两次表态,态度很明确:荷兰不当干预造成全球产供链混乱,荷兰政府应承担全部责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会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
![]()
言下之意很明显,球在荷兰那边。德国采埃孚、欧摩威等汽车零部件巨头,已经通过中国子公司向中国商务部提交豁免申请材料,等于绕过荷兰,直接找中国求援。
这事件暴露了一个简单道理:你可以强抢企业控制权,但你抢不走产能和市场。安世半导体的芯片看起来不起眼,不是手机处理器,也不是AI芯片,就是些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逻辑芯片、ESD保护器件。
![]()
可少一颗都能让汽车生产线停摆,一辆普通汽车需要用到上千颗安世的芯片,高端电动车更多,单车最高能用接近1000颗,2024年,安世全年出货量超过1100亿颗。
这些芯片80%的封装测试在中国完成,东莞那座工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年产量超过500亿件。安世近50%的营收来自中国市场。
荷兰抢走的是德国汉堡和英国的晶圆厂,晶圆生产出来,必须送到中国封装测试,没有中国的封装环节,晶圆就是半成品,根本卖不出去。
![]()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总干事西格丽德·德弗里斯公开警告:行业已经尝试从其他厂商采购,新供应商的认证和产能提升需要数月,而安世芯片的库存普遍只能维持几周。
大众汽车承认,芯片库存只能撑三周,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濒临停工。代表通用、丰田、福特的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在敦促尽快解决,说影响会非常严重。
为什么不能快速找替代方案?因为汽车芯片认证流程极其严格,每一颗芯片装进汽车前,都要经过可靠性测试、环境测试、电磁兼容测试,测试周期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
![]()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产能,安世半导体在小型号MOSFET、ESD保护器件领域,连续多年全球出货量第一,车规级Power MOS全球市占率第二,这种市场地位不是一两年建立起来的。
背后是完整的产业链配套、熟练的技术工人、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荷兰经济学家算过账:达成妥协付出的经济代价,肯定比汽车行业停产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供应链专家卡梅伦·约翰逊甚至建议:如有必要,把你们的国王搬出来参与协商也未尝不可。这句话听起来像玩笑,实际上反映出西方对中国产业地位的重新认知。
![]()
釜底抽薪,80%产能成王牌
荷兰这次是在错误的时间选择了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没有胜算的仗。也不想想,全球唯一敢反制对等关税的国家,是你能惹得起的吗?
居然敢明抢中国的上市公司收购的企业,这可是老美都不敢干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在重压之下乖乖服软了,愿意放弃已经抢到手的安世半导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与之前的自媒体小道消息不同,这次是权威消息。11月7日,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荷兰扛不住了,做梦都没想到,中美在韩国釜山APEC峰会达成了共识,这下玩完了,自己被当枪使了,怎么办?
![]()
唯一的办法只能服软了,当然为了面子,还是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只要中方同意安世中国恢复出口芯片,那他就放弃接管安世半导体。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没有办法了,他提出的这个条件就是个笑话,中方本来就同意安世中国恢复出口芯片了,直白点说,就是不敢抢了,提出的条件,中方在他提出之前就放行了。
![]()
荷兰这次玩虚脱了,搞成了国际笑话,他们自己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还不敢指认是老美施加压力,自己才去抢的。
就连普通网友都知道,荷兰是在老美的压力之下,才去公然抢劫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显然是违反了国际法。
因为安世半导体是中企闻泰科技花费了300多亿收购的,拥有100%的控股权,荷兰方面以为他是私营企业好欺负,他还是不了解东方人的处世之道。
![]()
虽然他是私营企业老板收购的,但是老板是东方大国的公民身份,就这个身份放在现在的国际上,也不是什么人能惹得起的。
大国不可能不管,果断事情发生之后,大国直接就禁止安世中国出口芯片,这下简直就是釜底抽薪,压力给到荷兰方面了。
因为美欧的汽车企业用的都是安世中国供应的芯片,通用与福特就要求荷兰赔偿损失,后面还有宝马、奔驰。
![]()
美资企业荷兰可是惹不起,因为他的背后靠山是特朗普,正在焦头烂额的时候,从韩国釜山传出消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握手言和了,这下自己上套了,成了背景板。
怎么办?没办法了,只能服软了。另据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报道,荷兰政府可能最早于下周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接管,也就是说我们不抢了,把公司还给你。
当然为了面子,开始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希望安世中国恢复供应出口芯片,其实这是多此一举,就算他不提出来,也已经开始恢复供应,说白了就是给自己一个台阶下。
![]()
荷兰还算是反应快,对两国关系没有造成什么实质伤害,也不想想,如果让你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这以后企业还怎么走出去?
用脚趾头都想到,大国一定会出手的,其实只要打出稀土牌,给荷兰贡献了一半以上税收的阿斯麦,飞利浦这些企业就得停工,好在现在服软不抢了,这事也就过去了。
安世半导体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当今这个时代,供应链控制权比技术控制权更重要,80%的封装产能在中国,这个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实力。
![]()
中国不仅在芯片封装领域占据优势,在原材料方面更是掌控着全球稀土供应链,荷兰的阿斯麦公司离不开中国的稀土,飞利浦等大企业也依赖中国市场,这种全方位的产业链控制,让中国在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地位。
荷兰以为能靠着美国撑腰就为所欲为,结果发现美国的承诺靠不住,最后只能自认倒霉,这事件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在国际博弈中,不能只看表面的规则和承诺,更要看背后的实力对比。
![]()
规则是用来约束弱者的,强者制定规则,也可以改变规则。当中国的实力足够强大时,那些所谓的国际规则就要重新改写,安世事件就是一个开始,以后类似的事件会越来越多,直到新的国际秩序完全建立。
结语
安世事件证明,国际政治的本质从来没有变过,实力才是硬道理。当中国的综合国力足够强大时,那些所谓的国际规则就要重新调整,这不是中国要改变规则,而是规则必然要适应实力对比的变化。
![]()
当西方信誉崩塌,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新选择,新秩序正在形成。这个新秩序不是中国主导的秩序,而是更加公平、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的国际秩序,中国只是这个进程中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在这个重新洗牌的时代,拥有不可替代的制造能力,就是拥有了话语权。安世半导体只是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类似的事件,直到新的国际秩序完全确立,那将是一个真正多极化的、更加公平的世界。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