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有多爱排队?”这或许是不少初到香港的人都会有的直观感受。
近日,一名41岁的港漂男士就在网上发文,真诚分享了自己对香港 “排队文化”的观察与认同。一起来看看是这位港漂男是如何认可香港的 “排队文化” 的。
![]()
这位港漂男士在小某书上发布了一篇题为《来香港这一年,我被排队文化狠狠震惊了》的笔记:“在香港生活满一年后,我才慢慢读懂这座城市里‘沉默的秩序密码’—— 那些在街头巷尾蜿蜒延伸的队列,从来都不只是日常里的寻常风景,更像是香港文明底色的无声宣言。”
![]()
这位港漂男士还从三个角度分析了香港排队文化的成因,其中第一点便是“刻进基因的排队本能”。他在文中提到,香港朋友曾跟他分享:在当地,若有人试图 “打尖”(即插队),队伍里很快就会响起那句标志性的提醒 ——“喂,排队先啦!”。
紧接着还会有无数道带着谴责的目光投向插队者。也正因如此,“排队” 早已内化为香港社会的一种本能:只要有 3 人以上为同一件事等待,整齐的队列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
![]()
![]()
第一点:刻进基因的排队本能
他还在文中分享了亲身经历:曾在旺角巴士站遇上暴雨,但站台上数十人的候车队伍依旧井然有序,没有一人因急于避雨而争抢车门、打乱队列。
他还特意引用了一位在时代广场电梯旁执勤保安员的话:“来这儿的客人大多都很守秩序,很少遇到插队的情况,我们日常要做的,更多是帮大家高效引导动线、节省等候时间。”
![]()
![]()
第二点:精细设计塑造的秩序基因
在他看来,香港如今深入人心的排队文化并非 “天生”,而是数十年社会治理沉淀出的成果。他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前,香港的公共秩序与现在截然不同。
在茶餐厅里,顾客要靠 “抢” 才能拿到餐食,手快者得;巴士站更是常见 “打蛇饼” 般的混乱,人群围着站牌挤作一团,公交车一到便蜂拥而上,毫无秩序可言。
![]()
而这一切的转变,始于政府机构、医院、银行率先推行排队机制;巴士站地面用黄线清晰划分不同线路的候车区;商场保安会用计数器实时统计人流;大型活动前更会提前设置 “铁马阵”,比如黄大仙祠春节期间,百米长的曲形围栏不仅能高效疏导人流,更能保障每个人 “先到先得” 的公平。
他特别提到,这些设计的背后,藏着香港 “痛定思痛” 的过往 —— 曾因踩踏事件等惨痛教训,社会才深刻意识到:在空间有限、人流密集的环境里,要兼顾安全与公平,必须依靠清晰、精细的规则。
![]()
![]()
第三点:从娃娃抓起的文明传承
最让他触动的,是香港 “从娃娃抓起” 的秩序教育。因为他曾亲眼看到,家长牵着刚学会走路的孩童,在游乐场门口安静排队领门票,孩子虽小,却已学着 “不推不挤”。
他说:“香港人似乎从记事起,就开始学习‘排队’:学生时代申请学位要排队,成年后登记结婚、轮候公屋要排队,甚至到了生命最后阶段,办理殡仪服务也要排队…… 排队,早已成了贯穿人生每个重要节点的‘必修课’。”
![]()
他更坦言,香港的排队文化教会了他一个道理:“真正的文明,从不是靠高楼广厦堆砌出来的,而是藏在人群熙攘中,大家依然愿意坚守的规则与善意。不争先恐后,人与人之间才能走得更从容;懂得守护他人的尊严,自己也终将被这份温柔照亮。”
这篇分享也引发了网民的热烈讨论,不少人留言互动:“你分析得好透彻!谢谢你愿意这样认真地融入我们的城市~”“其实排队只是最基本的礼貌,本来就该这样,算不上‘值得夸赞’的事。”“说到底还是从小被教育‘先到先得’,不管是资源够不够,‘按顺序来’都是该有的常识呀!”
![]()
大家怎么看待香港的“排队文化”呢?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