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普通高中占据我国普通高中的半壁江山,近60%的普通高中学生在县中就读,它关系着无数家庭的希望,也关乎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目前县域高中的发展情况如何?近期教育部新印发的《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了哪些新的部署?会给高中教育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今天我们走进临朐县实验中学,与校长陈百鹏一起探讨相关的话题。
![]()
战略跃升:县中振兴新部署
2025年9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30年,适应学龄人口增长的普通高中教育资源供给机制进一步完善,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愿望。
![]()
《行动计划》明确五大任务:一要扩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扩大公办学位供给;二要提质量,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三要强保障,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省、市两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优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按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四要优生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深化评价改革,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五要促融通,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持续优化职普结构,推进职普协调发展。
![]()
《行动计划》提出教育资源扩容、办学条件改善、课程教学提质、教师队伍提升、教育数字化赋能、办学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办学规范化、对口帮扶八大行动。明确及时补充县中紧缺薄弱学科教师,鼓励城区高中优秀教师到县中支教,“优师计划”等项目向县中倾斜,培养一批县域普通高中领军教育教学人才;要求以省为单位明确高中学生在校作息时间、寒暑假时间,不得利用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集中上课补课或组织测评,严禁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违规面向县域掐尖招生。
![]()
《行动计划》不是国家层面首次关注县中发展。2021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从“提升”到“振兴”,陈百鹏校长认为,2021年《“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核心是解决县中办学条件薄弱、师资流失等显性问题,定位基础教育阶段的质量爬坡工程。而《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由六部门联合出台,明确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将县中置于教育强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交汇点。这种定位跃升,使县中从县域教育节点升级为城乡融合纽带,其发展成效直接关系教育公平与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国家目标。
![]()
靶向破局:师资生源双突围
2021年至今,从过去四年《“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推行情况来看,陈百鹏校长认为,最突出的痛点是师资不稳定和专业发展慢,当前矛盾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年龄上呈现断层危机,青年教师因待遇低、发展窄大量流失,中坚力量多流向城市;学科上结构不均,有些学科教师缺口大;职称上晋升梗阻,中高级职称比例低,部分年龄较大教师晋升无望。
![]()
陈百鹏校长认为,除了提高待遇外,新的《行动计划》教师队伍提升行动中的诸多举措,更为吸引和留住高学历青年教师提供了创新路径。一是数字化赋能精准成长,明确2035年数字化赋能常态化,青年教师可通过数据反馈快速优化教学策略,解决经验不足难精准的痛点;二是跨区域资源融通破壁,依托“县中崛起”结对帮扶政策,青年教师不仅能参与异地联合备课,还可申请为期一年的脱产跟岗,直接对标先进教育理念;三是精神引领长效化,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引导青年教师从谋生选择转向事业追求,让躬耕教坛的成就感成为比待遇更持久的留任动力。
![]()
优质生源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行动计划》再次强调整治掐尖招生,陈百鹏校长分析,当前整治掐尖招生面临的最现实的障碍是评价导向惯性。家长对升学的焦虑、社会对学校的认知仍锚定升学率,部分学校为保声誉,暗地通过“研学营”“学科测评”等隐蔽方式掐尖招生。更棘手的是,区域教育资源不均衡下,优质校与薄弱校差距客观存在,家长主动寻求违规升学路径,形成“学校被动掐尖—家长主动送尖”的恶性循环。
![]()
相比较于上一轮计划,陈百鹏校长认为,本次措施在三个维度实现深化:一是管控边界更清晰,从义务教育延伸至县域高中,明确禁止省属、省会城市高中跨区域抢挖生源,形成全学段闭环;二是监管手段更精准,特定类型招生实行省级审核备案制,通过数字化实现报名、录取“线上一网通办”,从流程上阻断暗箱操作;三是追责力度更刚性,将违规行为与招生计划核减、责任人问责直接挂钩,而非单纯通报整改。唯有标本兼治,才能让学校真正回归育人为本的初心。
![]()
特色深耕:县中突围新赛道
《行动计划》特别强调要“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陈百鹏校长认为,推动学校特色多样发展,绝非跟风设“特色标签”,而是要立足县域实际、锚定学生需求,走差异化定位、内涵式深耕之路,方能在区域竞争中突围。
![]()
首先要精准锚定特色方向,避免同质化内耗,需深入调研县域资源禀赋。
再者要强化师资与评价支撑,确保特色可持续。师资上,采用“校内骨干+校外专家”双轨制,同时选派校内教师参与专业培训,打造“一专多能”的特色师资团队;评价上,打破“唯分数”导向,建立“学业成绩+特色素养+实践成果”的多元评价体系,将学生的特色作品、实践报告纳入升学参考,也将教师的特色课程开发、指导成果纳入考核。
最后要主动辐射区域影响,扩大特色竞争力。通过承办县域特色学科竞赛、开放特色课程资源、与乡镇初中结对帮扶等方式,将学校特色转化为区域教育资源,既提升学校在县域的引领力,又通过特色成果展示在市域层面树立品牌,形成“县域扎根、市域辐射”的竞争优势。
![]()
在陈百鹏校长心中,理想的县域高中教育,是为农村孩子“筑梦也扎根”的教育。它以优质课堂托举升学希望,让每个想拼的孩子都有出路;用乡土实践浸润家国情怀,让学生记得住乡愁、扛得起责任;能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长成有学识、有担当的模样;更能深耕品格教育,教会孩子感恩,让他们既带着乡土的韧劲,又有走向远方的底气。
![]()
从临朐经验我们看到,县中振兴不仅是校舍和设备的改善,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治理体系的重构和育人方式的变革。它需要打破“一家独大”的垄断格局,构建良性教育生态,让每所学校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赛道,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