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如果长期分床睡,根源无非是这2个原因
一、凌晨三点的凉
又是凌晨三点。
右手伸出去,摸到的是另一只枕头,凉凉的,带着棉布特有的干爽感。
老伴在小卧室住到第六十三天了。
这事开始得平常。
春天快过完的时候,他感冒了,夜里咳得停不下来。
有一天我睡得正沉,感觉他轻手轻脚起床。
“我去小卧睡吧,”他抱着枕头站在门边说,“这样你还能睡个安稳觉。”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翻个身又睡着了。
后来就慢慢成了习惯。
先是他的睡衣过去了,然后是他睡前要吃的降压药,最后连那本边角都翻卷了的《三国演义》也搬了过去。
真正让我意识到什么的,是上周看见玄关的拖鞋——他的和我的还并排摆着,但中间隔了至少二十公分。
女儿周六回来吃饭,换鞋时随口说:“爸,您的拖鞋怎么离妈的这么远?”
他正在盛汤,头也没抬:“这样我夜里起来,不会踢到她的鞋。”
我的勺子“叮”一声碰在碗边上。
二、早餐时的沉默
现在的早餐桌,安静得能听见冰箱的嗡嗡声。
他退休前是教语文的,以前最爱在吃早饭时给我念报纸上有意思的新闻。
现在他更愿意看手机,把短视频的声音调得很小,刚好能盖过我们之间的沉默。
我试着找过话题:“楼下刘老师的孙子考上重点初中了。”
“嗯。”他的眼睛没离开屏幕。
这让我想起三十年前,我们住在学校筒子楼里,分一个肉包子吃,他总让我吃带褶的那一半,说那里的皮最薄。
现在住着三室两厅,却觉得房子空得让人心里发慌。
三、雨天的相册
变化是从一个雨天开始的。
我整理书柜顶层,一本相册“啪”地掉下来。
翻开第一页就是我们的结婚照,他穿着借来的西装,我别着塑料红花。
有一张照片让我看了很久。
是我们第一次去北京,在天安门前,他搂着我的肩膀,两个人都笑得眯起眼睛。
我拿着相册推开小卧室的门。
他正弯腰贴膏药,脊椎的老毛病又犯了。
看见照片,他动作慢下来:“那天特别热,你非要买冰棍,结果化得满手都是。”
“还不是你非要拍完那卷胶卷,”我说,“冰棍能不等化吗?”
我们就这样聊开了。
从儿子上小学时的糗事,说到孙女明年要读一年级。
原来我们还有这么多话可说,只是被日子埋得太深。
四、发烧的夜晚
真正打破僵局的,是我发烧的那个晚上。
半夜醒来,感觉有只手轻轻放在我额头上。
睁开眼,他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体温计。
“你睡你的,”他说,“我看看烧退了没有。”
后来我才知道,他每晚都把小卧室的门留条缝,为了能听见我这边的动静。
五、星期三和星期六
病好之后,我们有了新的约定:平时分房睡,但星期三和星期六同床。
这不是硬性规定,更像一种温柔的默契。
第一个同床的晚上,两人都有点不自在。
直到半夜我做噩梦惊醒,下意识抓住他的手,他立刻回握:“没事,我在呢。”
就这一句,让我眼泪差点掉下来。
现在我们有了新的节奏:早晨一起打太极,上午各忙各的,晚饭后总要一起散步。
小卧室的门永远虚掩着,他说这样能随时听见我叫他。
昨天散步时,他突然说:“这样挺好,每次见面都像重新认识一次。”
六、虚掩的门
今天早上经过小卧室,看见门缝里透出灯光。
他坐在书桌前改回忆录,晨光透过纱窗,在他花白的头发上跳跃。
我轻轻推门进去,把温水放在他手边。
他抬头笑笑,继续写字。
这一刻我突然懂了,婚姻最好的状态不是时时刻刻黏在一起,而是即使各住一室,也知道对方就在不远处。
就像这扇虚掩的门,开合之间,都是对彼此的体贴和尊重。
傍晚,他在厨房里说:“晚上包饺子吧,我擀皮,你调馅。”
窗外,夕阳正缓缓落下。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