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近年来,美荷两国联手祭出最严苛的光刻机出口管制,从“技术傲慢”到“全面围堵”,企图让中国半导体产业“停摆十年”,原因自然是中国的研发能力让西方国家产生了担忧。
然而,西方万万没想到,这场精心设计的围剿,却意外点燃了东方科技的“寒武纪大爆发”,中国不仅没有倒下,反而在这场绝境中淬炼出惊人韧性,走出了一条令世界震惊的突围之路。
![]()
美荷联手遏华
时间倒回2024年9月,一场精心策划的协同行动拉开帷幕,美国与荷兰几乎在同一时间出手,目标直指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命脉。
荷兰方面在9月6日率先发难,宣布从第二天起,将严格限制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出口,矛头精准地对准了分辨率低于90纳米的浸没式深紫外光刻设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DUV。
![]()
ASML公司旗下那些炙手可热的明星型号,比如NXT1970Ci和NXT1980Di,一夜之间被锁进了管制的笼子。就连已经卖出去的设备,想要维修、更换零部件,甚至是进行软件升级,都得一个个单独申请许可,层层审批。
荷兰贸易部给出的官方解释听起来冠冕堂皇——为了捍卫国家安全与技术领导地位。可就在两天前,美国商务部早已铺垫好了戏码,他们更新了出口规定,不仅扩大了审查范围,还增设了新的分类号,将量子计算和增材制造等前沿领域一并纳入监管。
![]()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们还想尽办法堵上所有可能的漏洞,美国不仅加强了对通过日韩等第三方中转站的监控,甚至连云服务都管了起来,就怕有人通过远程操作绕过实体设备的封锁。
荷兰经济大臣后来也承认,这一切都建立在情报部门的评估之上,根本目的就是防止这些高端技术被转用于军事领域。可以说,这场行动一开始就充满了浓重的心理战意味,似乎在向世界宣告一个结论:中国在芯片制造上,至少要落后十年以上。
![]()
从仰望到破局的叙事战争
这场封锁大戏的开场,伴随着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攻势。ASML的首席执行官在接受采访时,抛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论断:在成本和效率上,中国芯片制造的真实水平,比台积电这些行业巨头落后了整整10到15年。
这家巨头的财务主管也紧跟着附和,反复强调EUV光刻机里那些核心部件,比如光源系统,其复杂性是外人难以想象的,中国的竞争者想要追赶上来,没个好几年根本不可能。
![]()
一时间,美国媒体也纷纷跟进,将中国的研发模式贴上了“逆向工程”的标签,字里行间都在暗示其缺乏真正的原创能力。一个旨在瓦解信心的“认知铁幕”,似乎就这样被拉开了。
可就在荷兰新规宣布后没几天,9月9日,中国工信部就高调地公布了一份技术装备推介目录。这份目录里,清清楚楚地列出了一款国产的193纳米光刻机,并且明确指出它可以用于28纳米以上芯片的制造。
![]()
更具说服力的数据也浮出水面,一份来自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的报告显示,中国在芯片装备领域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创新活跃度的增速,已经跑在了全球最前面,创新动能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唱衰而有丝毫减弱。
而市场的反应往往是最诚实的,欧洲的汽车制造商们,已经开始悄悄采购中国工厂生产的成熟制程芯片。这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已经掌握了全球大约六成的成熟制程产能。
![]()
被动淬炼出的内循环壁垒
这场封锁最直接的痛感,来自于对全球化供应链的无情切割。荷兰的新规不只是禁运整机,更是把维修、备件供应和软件更新这些售后服务全部卡死,需要逐案申请许可。美国在10月份的加码要求,更是直接让荷兰暂停对华提供一切售后技术支持。
要知道,2024年,中国市场还贡献了ASML将近四成的总营收,可新规一出,他们预计今年的占比将骤降至20%左右。巨大的商业利益损失,甚至在荷兰议会内部都引发了不小的担忧,毕竟对于ASML来说,整个亚洲市场占据了其全球收入的三分之一。
![]()
然而,巨大的压力并没有带来预想中的崩溃,反而像一块烧红的铁坯被扔进了冷水,在剧痛中淬炼出了惊人的韧性。这场前所未有的供应链“压力测试”,意外地催生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国产替代浪潮。
比如上海微电子,这家成立于2002年的公司,一路从引进技术、使用进口部件起步,到2016年终于实现了90纳米光刻机的量产。而在2024年12月,也就是封锁最严酷的时刻,他们成功向国内生产线交付了首批28纳米浸没式光刻机。
![]()
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强大的协同网络,中芯国际在这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帮助上海微电子优化28纳米样机的对准精度和产能,还率先开设了验证产线。中芯国际既是国产设备的“首席验证官”,又是拉动整个本土产业链走向成熟的“火车头”。
放眼望去,这绝不是零散的技术点突破,在长三角地区,半导体零部件的自给率已经超过了70%。从华卓精科自2016年起就开始攻关、并最终解决了关键振动抑制问题的双工件台,到北京科华微电子等企业已经能够稳定供应的DUV光刻胶,一个个关键环节正在被补齐。
![]()
今年4月,中芯国际与华为联手,通过深紫外多重曝光技术,硬是用国产设备实现了5纳米级别芯片的量产。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条“弯道超车”的产线,良品率竟然达到了60%到70%,据说已经接近三星3纳米工艺早期的水平。
与此同时,另一场更具颠覆性的探索也在悄然进行,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光刻技术之外的“新大陆”——纳米压印光刻技术。这项技术另辟蹊径,在14纳米节点上取得了突破,其性能据说足以媲美5纳米工艺。
![]()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完全放弃了光刻机这条“主路”,恰恰相反,在多元化探索的同时,“主路”的重启工作也在并行。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极紫外(EUV)光源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功率已经接近国际水平。
最终,一个极具弹性和战略纵深的全新技术范式形成了:一边深度挖掘DUV的潜力,一边用纳米压印技术破局,同时坚定不移地攻坚自主EUV。三条战线齐头并进,共同构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应对封锁的战略组合拳。
![]()
结语
回过头看,这场由美荷联手发起的管制“炼金术”,最终的结果充满了悖论。它本想炼出“黄金”——一个技术停滞、产业衰弱、在全球分工中更加顺从的中国。
但事与愿违,高压的坩埚中,催生出的却是一个在认知上更加独立、供应链上更加坚韧、技术路线上更加多元的“新物种”。ASML的CEO也坦承,封锁根本无法阻止中国本土产业的发展,甚至承认中国这种多线作战的策略是有效的。
![]()
中国虽然有些部分竞争力不足,可手握不少反制筹码,单边反制永远不是发展之道,希望西方国家能够早日转变想法,否则终有一天会被世界所淘汰。
观察者网2024-12-04《美国“设卡阻挠”中国再造台积电、ASML》
新浪财经2025-10-10《不能容忍中国半导体崛起!美国希望扩大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禁令》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