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内河航运“11246”工程的龙头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周口港小集作业区一期工程进展顺利。11月7日,第六台岸桥通过水路直达周口港小集作业区码头,实现从工厂到码头的无缝对接,本次试靠泊的成功,标志着小集作业区已正式具备货船靠泊与装卸能力。
![]()
在周口港小集作业区码头,一艘装载岸桥设备的千吨级货船稳稳停靠。本批设备采用“工厂—码头”直达运输模式,减少中转环节,有效节约运输时间与成本。尽管天空飘着细雨,上海振华的安装工人们依然操控大型起重设备,紧张有序地从货船上吊卸设备。这台新抵港的岸桥外伸距达30米,较前五台更大,功能更强,可用于船-船过驳及并船作业,进一步提升码头装卸效率。
![]()
上海振华重工内河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陈相飞说:“在主体结构方面,采用了全管门框与单梁复合体系,实现风载荷降低近50%,整机轮压降低15%,整体稳定性提高约15%,有效提升岸桥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大幅降低码头负载及能源消耗;在自动化与智能化方面,采用了振华重工自主的新一代智能远控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船型扫描、集卡引导定位、自动防摇、智能理货、吊具检测等先进技术,实现了集装箱从船舶装卸到堆场作业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高了作业效率、精准度和安全性。”
据了解,周口港小集作业区一期计划建设13个泊位,年底前将实现运营区内的远控岸桥和自动化轨道吊投入使用。负责研发与安装的上海振华重工,积极践行国家“双循环”战略,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全力助推河南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围绕“绿色、低碳、智能、可靠”的设计理念,结合周口港实际应用场景,为该项目定制研发港机设备,致力将周口港打造成全国内河港口标杆。目前,5台岸桥和6台轨道吊已完成安装,陆续进行了空载与重载调试,即将进入开港前的岸桥、无人集卡与轨道吊联合调试阶段,全力冲刺年底开港目标。
![]()
“为了顺利完成安装任务,我们对项目实施进行了充分策划,设计了运输方案,团队完成陆路、水路精准勘测,进入总装阶段后,项目部派遣专业团队至施工现场实际踏勘,根据现场的施工条件、施工位置制定了专业且详细的现场施工方案并与业主方、土建单位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总装施工阶段项目部派遣了6人组成的专业技术指导团队,50人的施工团队,分成了6个专业施工班组,确保了项目总装的顺利进行。”上海振华重工内河业务事业部总经理陈相飞说。
![]()
在指挥中心大楼内的智慧调度中心,搭载全港区智能化生产管控系统,集码头生产管理、运营调度、数字孪生与物流监控四大核心功能。通过数字孪生技术,构建港口虚拟场景与动态模拟,结合实时物流数据,形成“生产—调度—监控—决策”闭环,实现港口、航道、船闸一体化智能决策,显著提升码头运营效率和管控精准度,打造港口运行的“智慧大脑”。目前,电缆、光纤、智能机柜、服务器等设备已安装完成,LED大屏、数字孪生底图建模、5G及北斗系统也已调试就绪。
![]()
周口港小集作业区一期信息化项目总工闫初说:“我们的港机设备大概是在11月中旬左右能够进行单机调试。无人机卡车在11月底的时候能进行单机调试,然后,岸桥、无人集卡和自动化轨道吊开始进行联调联试。联调联试就意味着我们的TOS生产系统跟无人集卡与港机设备进行一个联动,然后在业务上形成打通数据链。”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赵俊伟
编辑/柴秀杰审核/谢明监制/武文科 总监制/程战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