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房价背后的财富转移:读懂“叙事逻辑”,才不被收割
普通人必须明白:每一轮基于房价的财富转移与收割,都是通过“叙事逻辑”完成的。
上一篇内容提到,当GDP和CPI重回正向通道,各类叙事逻辑会层出不穷,可能改变局部供需关系,推动一线及强二线城市房价结构化上涨甚至普涨。有读者私信询问“叙事逻辑”的含义,今天就重点拆解这四个字——它不仅关系每一轮财富流动,更直接导致财富在不同人群间转移和收割。
一、什么是“叙事逻辑”?
叙事逻辑包含两层核心含义:
1. 未来规划的提前告知:明确“要做什么、想达成什么目标”,比如国家的发展蓝图、企业的战略方向;
2. 真假交织的故事包装:就像企业上市前要讲好故事吸引投资,各类主体会通过故事传递预期,引导大众行为。
理解叙事逻辑,需抓住三个关键:
1. 必然伴随资源集中投入: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总资源有限,确定目标后会集中资源发力,非规划内的领域则会被暂时搁置,自然分不到财富红利(比如国家五年规划就是典型例子);
2. 未来具有不确定性:目标未必能实现,过程受实力、时机等多重因素影响,就像全力冲刺清华北大,也未必能如愿;
3. 动态调整是常态:若目标难以达成,会及时转向(比如降低升学目标);企业和国家亦是如此,可能会推出新的故事或调整规划,核心是追求更好的结果。
这些特点至关重要——只有理解叙事逻辑的动态性,才能看清它对财富流动的巨大影响。普通人要做的,是保持独立思考,不被单一叙事绑定;否则当新叙事来临,仍停留在旧逻辑中,只会被收割劳动力价值。
二、谁在创造“叙事逻辑”?三大核心主体
叙事逻辑并非凭空产生,主要由三个主体推动,它们共同引导社会方向,影响财富分配:
1. 国家:着眼集体长远利益
国家作为“大家长”,叙事逻辑围绕两大核心:一是社会主流价值观,二是社会发展具体路径(最典型的就是五年规划)。
这类叙事的特点是“解决阶段性问题”,并非一成不变。比如生育政策从“少生”到“多生”的转变,房地产从“高速发展”到“主动出清”的调整——不紧跟国家叙事,就容易踩坑。
当然,规划落地不会一帆风顺,过程中可能反复调整。比如房子去金融属性的目标是债务出清,但若发现过度压制消费,就可能讨论适度回归金融属性,最终结论会综合多方考量。需注意的是,房子是消费品还是金融品,随阶段变化:一旦债务出清完成,一二线城市房价会迅速回归金融属性。
再比如日本经济下行时提出“科技强国”的宏观叙事,最终未能成功,导致为该叙事储备的大量博士人才难以找到高端岗位。不过就我国当前科技发展态势,我坚定相信“科技强国”的叙事能够实现。
2. 企业:侧重商业利益最大化
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在下行前,开发商、中介等企业炮制了大量叙事,核心围绕“资产增值”:强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宣称多余货币会优先流入房产这类实体资产,再结合对中国经济的信心,鼓吹房价即便在高位仍有巨大上涨空间。这也是2021年仍有人加杠杆多套买房的原因,“学区房”等概念也只是分支叙事。
企业叙事与国家叙事差异显著:国家追求整体利益,企业则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过度宣传,忽视用户能否承受未来债务。除了房地产,信用卡、汽车行业也是如此——月薪几千元却贷款买十几万元的车,看似正常,实则是企业叙事深入人心的结果。
本质上,普通人应将收入积累为生产资料、逐步创造现金流,但若人人如此,会导致消费与生产失衡,这也是企业叙事存在的客观原因。
3. 逐利的生意人:带动群体跟风
比如炒房团,他们不仅自己行动,还会通过传递叙事逻辑带动他人参与——其他人之所以跟风,本质是相信了他们的说法。
这个群体不可小觑,几乎每个行业都有类似角色,叠加起来对大众的影响极大,往往成为财富转移的“推手”之一。
三、叙事逻辑如何完成财富转移?
2021年房价高点上车的人,大多抱着“通胀加剧、债务能收割他人劳动力价值、资产持续增值”的叙事,加杠杆背负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房贷。这一叙事延续数十年,惯性极强。
但近两年,“房住不炒”成为国家主导的新叙事,核心是推动债务出清——居民负债过高压制消费,必须轻装上阵。新旧叙事的切换,直接导致财富反向流动:过去是持债者收割持现金者,现在则是持现金者拿走持债者的劳动力价值。而背负高额债务的人,一旦被锁定,可能5-10年甚至二三十年都难以翻身。
需要注意的是,“房住不炒”不会一成不变。参考其他经济体数据,当居民贷款增速出现向下拐点,房价基本触底,这与债务出清的目标一致。一旦进入新周期,“房住不炒”的叙事使命完成,可能就会被淡化。因此,不能死守单一叙事,要紧盯动态变化。
叙事逻辑的影响不仅限于房产持有者,也波及行业从业者:过去十几年,互联网、金融行业高薪云集,头部互联网公司年薪百万并不难,传统企业则难上加难;如今,五年规划重点投入的行业,薪资和上升空间远优于其他领域——这正是叙事逻辑引导资源分配,进而推动财富流动的体现。
四、总结:别被单一叙事绑定,学会动态决策
综上,叙事逻辑有三大特点:动态变化、可能反复拉扯、伴随资源重新分配;其三大主体(国家、企业、生意人)交叉作用,构成了社会中的各类叙事。
普通人要做的,是学会识别不同主体叙事的真假与目的,明白每一次叙事切换,都意味着财富从一波人流向另一波人。不要死守旧叙事(比如有人一提房价上涨就谩骂),也不要迷信任何叙事能精准预测未来——观点的价值,是提供多一个视角,帮助你完善决策体系,提高行动成功率。
紧跟叙事动态,围绕自身目标调整策略,才能在财富转移的浪潮中,避免被收割,找准属于自己的机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