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长沙天气短暂回暖,一些小区的绿化带、草坪及田间、菜地等处,悄悄冒出了不少白色小蘑菇。它们看似鲜嫩无害,却是我国特别是南方地区引起中毒事件最多、最常见的毒蘑菇,是离人群最近的毒蘑菇种类之——大青褶伞。
近日,长沙市第四医院急诊急救中心中毒门诊专家胡赛告诉记者,近期门诊接诊了几例误食大青褶伞而中毒的病患,大青褶伞“朴素”的外表极具迷惑性,千万不要采摘食用。
![]()
大青褶伞常出现在小区、公园草坪甚至马路边。 长沙晚报通讯员 侯桂仁 供图
大青褶伞外表朴素
具有“伪装”性
近日,刘女士发现小区的草坪中长了一些白色的蘑菇便采了一些,中午煮了跟老伴一起食用。吃完没多久,刘女士夫妻就开始腹痛、呕吐,家人赶紧将他们送至医院。接诊医生通过仔细问诊和检查,考虑是野蘑菇引发的食源性中毒,立刻给予对症处置。好在送医及时,经过救治,他们成功脱离生命危险。根据患者清醒后的辨识,他们食用的是湖南地区常见的野蘑菇大青褶伞。
胡赛介绍,不少毒蘑菇色彩艳丽,相对而言,大青褶伞外表朴素,具有“伪装”性。它的伞盖初期是白色或浅灰色,像个小馒头,长大后能铺开成10厘米宽的“大帽子”,伞柄白白嫩嫩,上部有“戒指状”菌环,最显眼的是伞盖下面的菌褶,成熟后会变成青褐色,这也是它名字的由来。
大青褶伞并非远在深山,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它常出现在小区绿化带、公园草坪、田间地头甚至马路边,生命力极强,市民很有可能见过它。大青褶伞初期酷似可食用的鸡腿菇,成熟后又像美味的高大环柄菇,很容易被误采误食。
大青褶伞含有青褶伞素,误食后1至3小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看似普通的肠胃不适,但会快速导致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儿童、老人及有基础疾病者,误食后可能引发休克或器官功能衰竭,危及生命。
“这种蘑菇主要是引起胃肠道反应。”胡赛介绍,蘑菇中毒根据作用靶标器官可以分为胃肠炎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等。其中,胃肠炎型是最常见的蘑菇中毒类型,潜伏期短,会有剧烈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误食后
立即前往最近的正规医院就诊
胡赛提醒,避免野生蘑菇中毒,要牢记“三个不”原则。
不采摘:不要迷信任何“民间偏方”来鉴别毒菇,很多剧毒蘑菇与食用菇外表极其相似。
不购买:切勿购买货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不食用:坚决不吃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蘑菇。
如果怀疑自己或家人误食毒蘑菇,请立即前往最近的正规医院就诊,不要拖延;同时保留样本,带上吃剩的蘑菇样本或拍照,帮助医生快速鉴定毒菌种类;在医生指导前,不要自行喝水或吃东西,也不要滥用任何“解毒”药物。
“安全无小事,别做‘菇’勇者!”胡赛说,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请远离野生蘑菇。
来源丨长沙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