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国民党全代会以“蓝天再现”为口号开场,新任主席郑丽文上台提出“从羊群到狮群”,现场气氛紧张。她认为做“强心剂”的有三点:不做麻烦的制造者、不被当作地缘政治的祭品、而是要做和平的缔造者,主打百年和平。
此话术意图去掉“急统”的标签,大力推展和平牌,以免在民进党预设的议题场上先被踢出局。她想要用“狮群”的意象来摆脱国民党“内耗、软弱、脱离青年”的标签,把两岸和平、经济复苏、民生改善联系在一起,先通过提升治理能力赢得信任,然后再去讨论复杂的结果。这条路延续了国民党以往靠经济民生取信于民的老路子。
![]()
郑丽文的 “百年和平”
郑丽文在全代会上明确了国民党的三大定位:不做麻烦的制造者、不被当作地缘政治的祭品、成为和平的缔造者。“百年和平” 成为其施政主张的核心关键词,这一表述被外界解读为国民党对两岸政策的重要调整。
在演讲中,郑丽文多次强调,国民党要摆脱过往 “内耗、软弱、脱离青年” 的标签,以 “狮群” 的姿态凝聚力量。她将两岸和平与经济复苏、民生改善紧密绑定,提出先通过提升治理能力赢得民众信任,再逐步探讨更复杂的政治议题。这一路线延续了国民党传统的施政逻辑,即通过改善民生经济获取民意支持,为政治主张的推进奠定基础。
![]()
此前郑丽文在首场中评会上也曾提及,国民党历经百年风雨,从辛亥革命到抗战胜利,再到推动台湾科技产业发展,始终能在艰困时刻创造奇迹。她以蒋经国与李国鼎推动台积电发展为例,强调国民党有能力再度创造辉煌,而两岸和平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证明给全世界看,两岸可以用智慧与决心,终结自相残杀的悲剧,开创百年和平的基业。” 这一表述既呼应了全代会上的主张,也凸显了其对两岸关系的重视。
![]()
然而,这一 “百年和平” 主张也引发了诸多思考。核心疑问集中在:百年和平的实现路径是什么?依靠何种机制保障目标达成?如果仅将和平本身视为终点,是否意味着默认分裂状态的常态化与固定化?这与大陆坚持 “两岸必然统一” 的核心立场存在明显分歧。
此外,演讲中出现将台湾称为 “国家” 的表述,尽管这在岛内政治语境中较为常见,但无疑会削弱 “两岸同属一中” 的核心认知,使国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两岸定位受到冲击,也让其与民进党的政策界限变得模糊。
![]()
洪秀柱的 “直拳回应”
面对郑丽文的施政主张,前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很快作出公开回应,其表述被媒体形容为 “直拳出击”,直指问题核心。洪秀柱明确指出,依据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法律规定及历史事实,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最终实现统一并非可选择的政治口号,而是必须坚守的发展道路。
回应中,洪秀柱特别强调了 “九二共识” 的重要性,将其定位为两岸关系的 “定海神针”。她提醒国民党,必须回到最基本的共识起点,警惕仅借用 “九二共识” 的名义却淡化 “一中原则” 的做法,长期下去会导致共识被逐步掏空,失去两岸关系发展的基础。
![]()
观点呼应了国台办此前的表态,朱凤莲曾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九二共识” 是两岸协商谈判的共同政治基础,在这一基础上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
洪秀柱用 “停火” 比喻当前两岸关系状态,她认为,目前两岸没有达成最终的和平协议,也没有彻底结束内战状态,这种和平其实非常脆弱。她呼吁国民党积极推动和平协议的签订,以制度化框架彻底终结内战状态,为两岸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她提倡加深两岸共识,明确统一的实现路径,把过程细化阐明,树立清晰的前进路标,让两岸同胞都能看到明确的发展方向。
![]()
国民党的身份定位与现实抉择
郑丽文与洪秀柱的不同表述,看似政策分歧,实则折射出国民党在选举现实与历史责任之间的艰难平衡。短线来看,选举策略的制定直接影响政党的生存与发展,郑丽文的主张显然更贴合岛内当前的政治语境,试图通过 “和平牌” 避免在民进党预设的议题场上被动出局。
但从长期来看,缺乏明确的两岸统一战略,即便国民党能够重返执政,也难以推动两岸关系发生结构性转变。马英九时期 “先易后难、只经不政” 的两岸政策仍历历在目,其局限性也为今日的国民党提供了借鉴。
![]()
国民党面临的核心挑战,是如何在岛内民意与民族大义之间找到平衡点。如果完全迎合 “抗中保台” 的舆论叙事,国民党作为两岸沟通桥梁的价值将大幅削弱;如果空谈统一而脱离实际,又可能被边缘化,失去选举竞争力。
关键在于将 “迈向统一的和平” 转化为民众可感知的实际利益,让台湾民众认识到,安全、繁荣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明确两岸关系的终局,而非一味拖延回避。
![]()
这一争议进一步引出国民党的身份定位问题:是仅作为争取台湾地区选举的地方性政党,还是以民族复兴和国家统一为重要使命的政党?洪秀柱的回应恰恰触及了这一核心问题。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节点,这一问题无法回避,成为摆在国民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两岸关系的未来
郑丽文的 “百年和平” 与洪秀柱的 “统一之路”,本质上是对 “和平” 的不同理解。前者将和平视为阶段性目标,试图通过维持现状获取发展空间;后者则将和平看作过程,认为真正的和平需要通过解决矛盾、消除隐患来实现,而统一是最终的必然结果。两种观点的碰撞,不应被简单定义为党内争吵,而应视为一次必要的集体思考,迫使政党正视两岸关系的核心问题。
![]()
对于台湾民众担忧的 “统一风险大、生活难” 等问题,需要正面回应与切实规划。统一并非一朝一夕可完成的任务,而应通过细节设计与分阶段推进来实现。经贸往来的深化、人员流动的便利、教育资源的共享、社保体系的对接等,都可以作为先行先试的领域。
明确哪些措施可以立即实施,哪些需要分步推进,如何保障台湾民众的合法权益,怎样实现制度的平稳对接,这些具体问题的公开说明,才能让两岸和平统一的进程更具说服力。
![]()
“九二共识” 作为两岸关系的共同政治基础,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层面,而需要持续保养和加强。如果在表述上模糊其词,仅保留 “共识” 二字而淡化 “一中原则”,只会让外界视为策略性模糊,长期下来将不断蚕食两岸互信。
深化 “九二共识” 的关键在于付诸实践:重新启动两岸对话机制,列出明确的议题清单,绘制和平协议的路线图,确定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以及民意参与方式。这些具体细节的落实,才是展现诚意的真正体现。
![]()
国民党要在选举中生存发展,更要在历史上站稳脚跟。短线选举策略与长线战略目标并非不可调和,关键在于方向不能出错。作为 “和平缔造者”,不应回避两岸关系的核心矛盾,而应将解决问题的方案摆到台面上。即便初始的答案不够完美,但敢于开口讨论、勇于推进实践,就是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开始。
两岸关系的复杂性毋庸置疑,但核心原则清晰明确。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无论是国民党的路线调整,还是两岸各界的讨论建言,唯有围绕这一核心基础展开,才能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和平统一的方向稳步前进,为两岸同胞带来真正的福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