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岁,一个物理学家的终点,划下了那个时代最后一缕余晖,杨振宁走了,走得安静,却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深处。
![]()
那个在战火中孕育出一代天骄的西南联大,如今还剩下什么?
“西南联大”这所高校里,曾流传着这么一句顺口溜:“西南联大五才子,西南联大五才子”,指的其实就是五个人,杨振宁也在其中。
光阴如白驹过隙,如今五大才子中仅一人健在,此人名叫王希季,年龄高达104岁,眼神却十分深邃,精神矍铄。
![]()
他的名字在中国航天史上如雷贯耳,却在大众视野中低调得近乎隐形。
不是所有的告别都能引起舆论的波澜,前段时间杨振宁先生的离世让无数人重新翻开西南联大那一页,那是一段被硝烟烘烤过的历史,是真正意义上“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样本。
![]()
如今的大学生也许无法想象,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梯、没有实验设备的昆明简易教室里,中国未来的核武器、火箭、金融体系、翻译文学,竟然已经埋下了种子。
“西南联大”听起来像是某种临时拼凑的机构,实际上却是那个时代最惊艳的教育奇迹。
![]()
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在战火中逆流而上,搬过长沙,跋涉千里,最终落脚昆明,那不是迁校,那是一次文明的自救。
而今回望那段历史的节点,五大才子的身影愈发清晰,王希季、杨振宁、朱光亚、王传纶、许渊冲五人撑起中国科技与文化的半壁江山。
五人当中,王希季的故事恰恰是这五人中最少为人所知、却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
相关资料记载,他来自云南昆明一个普通的家庭,初中毕业后进入职业学校,一心想着早点工作贴补家用,不曾想,命运却在他17岁那年悄然转向。
那年,王希季听说昆明有所新大学在招生,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参加了考试,结果被录取了,机械系。
1938年,昆明刚刚迎来一批来自北方的教师和学生,背着书箱、带着孩子、逃难而来,讲台上是梅贻琦、冯友兰、闻一多,讲台下坐着王希季、杨振宁、朱光亚,这一幕像极了老照片里泛黄的梦想。
![]()
西南联大没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只有低矮的茅草屋,课桌是学生自己动手钉的,讲义是老师亲手油印的,王希季的专业课常常没有实验设备,只能靠想象建模。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打下了坚实的工程学基础。
毕业后他没有立刻出国深造,而是进了兵工厂,用手中的图纸支援抗战,直到1947年,他才赴美留学,在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攻读动力与燃料专业,仅用两年拿下硕士学位。
面对美国企业的高薪诱惑,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归国。
![]()
1958年,王希季调入上海机电设计院,参与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
不到一年半时间,我国第一枚液体推进剂探空火箭发射成功,而他正是背后那只无名的大手,如此惊天动地的壮举,他却从未高调张扬。
1999年,王希季获颁“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却依旧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站在台下默默鼓掌。
与之对比,杨振宁的生命轨迹则更有国际传奇色彩,从西南联大走出去,赴美留学,师从大牛,最终与李政道合作,拿下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64年他加入美国国籍,引发不少争议,几十年后,他又放弃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人。
有人说他“浪子回头”,有人说他“回归初心”,他自己说:“当时做这个(加入美国国籍)决定曾考虑了很久,是一个很痛苦的决定,但我身体里是中华文化的血液。”这句话,让人沉默许久。
再说朱光亚,他的离世更像是一次国家级的沉痛送别。
![]()
他被称为“中国工程科学界的支柱”,是中国核武器研发的技术总负责人,21岁他赴美学习核物理,发现美国封锁核心资料后,愤然自学,三年后,他拿到了原子核物理博士学位。
回国时,朱光亚牵头组织起草了一份倡议书,名为《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皆在呼吁同胞回国建设祖国。
平日里,他的性格内敛,不善言辞,却总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2011年离世时,国家为朱亚光举行了极高规格的追悼会,称他为“科技众帅之帅”。
![]()
王传纶是另一个领域的奠基者,他16岁考入西南联大经济系,后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深造,掌握最前沿的现代经济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他毅然回国,在清华、人大等校从事金融经济教育,推动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建立,他是新中国财政金融学科的拓荒者,2012年逝世,享年91岁。
再说最后一位才子,也就是许渊冲,他是中国翻译界的泰斗级人物,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
![]()
由他翻译的《楚辞》《唐诗三百首》《诗经》被称为“可以和莎士比亚比肩的作品”。
二十世纪末,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21年,他在北京黯然离世,享年100岁。
如今,只剩王希季还在,一人独守那段逝去的黄金年代,他是亲历者,是见证者,是传承者。
![]()
不是所有英雄都站在聚光灯下,有些人走在风中,背影却比阳光还亮,他没有诺奖光环,没有留美标签,有的是一颗坚定的中国心。
当我们讨论清北复交的辉煌时,也请别忘了那个在战火中诞生、在艰难中教育出一代巨擘的西南联大,它的存在也许短得像一场梦,但梦里的人,却在现实中改变了祖国的命运。
如今王希季已经104岁了,身体大不如前,不再出席公开活动,却依旧每天关注航天动态。
杨振宁走了,朱光亚走了,王传纶、许渊冲也走了,那个属于西南联大的时代,似乎已经谢幕。
![]()
但王希季还在,那个时代的精神就还在,那是一种不屈不挠、脚踏实地的中国式坚韧,是一种把“国家”两个字刻进骨子里的信仰。
五大才子,只剩一人,但他身后,是一个民族的记忆。
在喧嚣的时代里,愿我们不忘沉静的力量,新时代还有一群又少年,正在改变中国的未来。
参考资料:
西南联大五才子仅剩一人.扬子晚报.2025-10-18 14:03.扬子晚报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