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十年婚姻数据真相:结婚率腰斩,离婚冷静期也拦不住260万对分手

0
分享至

作者:海豚商业研究院研究员洪涛三(欢迎转评赞)



11月4日,民政部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515.2万对。与2024年同期的474.7万对相比,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同比增加40.5万对。1-9月离婚登记207.7万对,同比增长5.59%。。

今天,就让我们来对跨越十年(2016-2025年)的婚姻数据进行一次深入的“体检”,探寻数字背后关于中国社会与家庭变迁的真相。这份数据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时代的情感脉络、经济压力与政策效应。

一、结婚数据:一条持续下行的曲线,“婚姻”吸引力在下降

纵观过去十年,结婚登记数据最显著、最不容置疑的特点就是:总量持续萎缩,下降趋势明确。

  • 黄金时代的远去(2016-2019年):2016年是近十年的一个高峰,全年结婚登记超过1130万对。此后便一路下滑,2017年跌破1100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926万对)。这一时期的下滑,可以视为长期趋势的开端,背后是人口结构、婚恋观念等深层次因素在起作用。
  • 疫情的“加速器”与“放大镜”效应(2020-2022年):2020年,疫情突袭,一季度结婚登记同比暴跌44.69%,堪称“腰斩”。这直观反映了社交隔离、经济不确定性以及对未来担忧对婚恋计划的巨大冲击。尽管后续季度有所恢复,但全年数据(813.1万对)较2019年再次大幅下滑。2021年和2022年,数据在低位徘徊,疫情反复继续抑制着结婚需求的释放。
  • 后疫情时代的“反弹乏力”与新常态(2023-2025年):2023年,随着疫情管控全面放开,被压抑的婚恋需求得到一次性释放,全年数据反弹至768万对,同比增长12.88%,尤其四季度同比激增43.37。然而,这更像是一次“报复性结婚”,只是很多延缓的需求,比如本身已经结婚在一起了,只差领一个合法的证书,而非趋势的反转。进入2024年,数据立刻调头向下,且跌幅惊人(全年-20.49%),2025年前三季度虽同比微增8.53%,但这是在2024年极低的基数上实现的,绝对数量(515.2万对)仍远低于疫情前水平。

结婚数据下滑的深层原因解析:

  1. 适婚人口结构变化:这是最根本的“宿命”因素。由于过去几十年出生人口的下降,尤其是“90后”、“00后”人口规模相对于“80后”有所减少,适婚年龄的“池子”本身就在缩小。
  2. 经济压力与成本高企:高昂的房价、育儿成本、生活开支,使得“成家立业”的经济门槛大大提高。许多年轻人面临“婚不起”、“生不起”的现实困境,选择推迟甚至放弃婚姻。
  3. 社会观念的深刻变迁:随着教育水平提高和女性经济独立,个人的自我实现价值被空前强调。婚姻不再是人生的“必需品”,而是“选项之一”。晚婚、不婚、同居不育等多元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4. 疫情的长尾影响:疫情不仅打断了婚礼仪式,更深层次地动摇了人们对未来经济前景和家庭抗风险能力的信心,这种谨慎心态的消退需要时间。

二、 离婚数据:一条“过山车”式的曲线,政策与现实的博弈

与结婚数据的“单边下行”不同,离婚数据呈现出一波三折的“过山车”行情,其波动与重大事件和政策的关联性极为明显。

  • 稳步上行期(2016-2019年):这一时期,离婚数量整体呈缓慢上升态势,从2016年的346.8万对增长至2019年的404.3万对。这与社会自由度增加、个体意识觉醒、对不幸婚姻容忍度降低的趋势相符。
  • 疫情的“冻结”与“冷静”(2020-2021年):2020年离婚数据首次出现显著下降(-7.67%)。一个普遍被认可的解释是,疫情导致的封控和社交隔离,使得办理离婚手续在物理上变得困难。更重要的是,2021年1月1日,《民法典》设立的“离婚冷静期”制度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效应在2021年的数据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全年离婚数据暴跌42.7%,尤其是第一季度,同比暴跌51.63%。
  • 这清晰地表明,程序上的设计,有效地延缓或阻止了一部分冲动型离婚。
  • 政策的“消化”与需求的“回弹”(2022-2025年):2022年数据在低位震荡。但到了2023年,随着社会生活恢复正常,离婚数据出现强劲反弹(全年+23.61%),几乎回到了2019年的水平(259.3万对 vs 2019年404.3万对,但需注意2023年结婚基数更低)。这说明,经过两年的“消化”,那些经过“冷静”后仍坚持要离的夫妻,以及新增的离婚需求,共同推动了数据的回升。2024年离婚数据趋于平稳,小幅增长1.08%,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5.59%,显示离婚率可能在新的制度环境下找到了一个动态平衡点。

离婚数据波动的原因解析:

  1. “离婚冷静期”政策的直接冲击:这是过去十年影响离婚数据最强大的单一政策变量。它通过增加时间成本和程序复杂性,立竿见地过滤掉了一批冲动离婚,导致数据短期断崖式下跌。
  2. 长期矛盾的本质性存在:政策可以延缓,但很难消除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本矛盾,如性格不合、家暴、出轨、经济纠纷等。因此,当社会适应了新规则后,积压和新增的离婚需求会再次释放,导致数据反弹。
  3. 疫情对婚姻质量的“压力测试”:疫情期间长期的朝夕相处,放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和压力,对一些本已脆弱的婚姻构成了“最后一根稻草”。这部分影响可能在疫情后逐步显现出来。

三、 对比与总结:婚姻天平的两端

将结婚与离婚数据放在一起对比,我们能读出更多意味深长的信息:

  1. “围城”内外的心态变化:城外的人(潜在结婚者)进去的意愿在系统性、趋势性地降低;而城内的人(已婚者),尽管有“冷静期”这样的制度约束,但其中一部分人出来的决心依然坚定。这共同描绘出一幅当代社会对婚姻制度信心有所动摇的图景。
  2. 结离婚比的变化:以全年数据计算,离婚与结婚的比例在2019年约为43.7%(404.3/926.0),经历2021年冷静期的骤降后,到2023年这一比例回升至33.8%(259.3/768.0),2024年进一步升至42.9%(262.1/610.6)。这表明,尽管结婚总数在下降,但每两对结婚的夫妻中,仍可能有接近一对最终以离婚收场,婚姻的稳定性面临挑战。
  3. 政策效应的局限性:“离婚冷静期”成功地改变了离婚数据的“形状”,但它无法扭转婚姻数据整体的下行趋势。它解决的是“冲动”问题,而非婚姻幸福本质问题。提升结婚意愿和婚姻质量,需要的是更广泛层面的努力,如减轻年轻人的经济负担、构建更为平等的家庭性别角色、提供更好的育儿支持等。



结论:

这十年的婚姻数据,讲述了一个关于“选择”与“约束”的故事。一方面,是个体在时代洪流中,基于经济理性与个人价值,用脚投票,选择远离或推迟婚姻,这是市场化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法律程序,对离婚这一行为施加温柔的约束,试图维护家庭的稳定。

未来,结婚数据的低迷很可能将成为一种新常态,而离婚数据则在政策约束与真实需求的博弈下,于一个新的平台震荡。数据的真相在于:婚姻,这个干百年来社会的基本单元,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塑。它不再是人生唯一的剧本,而更像是一个需要精心运营的项目。社会、政策与个人,都需要学会如何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重新寻找情感与责任的平衡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让中国光刻机“变成废铁”,日本对华下狠手,外媒:比美国人还绝

博览历史
2025-11-06 20:35:03
101冠伟业达成!德约赢了:2-1逆转夺冠,刷爆4大纪录,不老传奇

101冠伟业达成!德约赢了:2-1逆转夺冠,刷爆4大纪录,不老传奇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09 03:20:48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跌下神坛的贵族水果,从百元一斤跌到几块钱,人们反而不愿意买了

妙招酷
2025-10-29 00:22:47
雷迪克:开场两分钟就意识到赢不了 对球队表现非常失望

雷迪克:开场两分钟就意识到赢不了 对球队表现非常失望

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2025-11-09 15:03:06
全运会战报:石宇奇率队3-0胜,王昶率队3-1胜,梁伟铿率队1-3负

全运会战报:石宇奇率队3-0胜,王昶率队3-1胜,梁伟铿率队1-3负

求球不落谛
2025-11-09 12:56:01
2909亿身价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2909亿身价有何用?97岁的李嘉诚无力回天,两个60岁儿子已成心病

春秋论娱
2025-08-27 22:59:46
发现了没?现在婚外情泛滥,根源就在这四件事上

发现了没?现在婚外情泛滥,根源就在这四件事上

伊人河畔
2025-11-09 17:53:45
扎心!江苏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临走时两手空空没回礼:真不懂事

扎心!江苏女婿去丈母娘家拜年,临走时两手空空没回礼:真不懂事

行走的知识库
2025-11-09 10:32:06
重大突破!美国发明心脏创可贴,心脏病可以“逆转”了?

重大突破!美国发明心脏创可贴,心脏病可以“逆转”了?

徐德文科学频道
2025-11-06 21:42:45
央视公开,中国下一艘航母将是核动力,福建舰姊妹舰将批量建造!

央视公开,中国下一艘航母将是核动力,福建舰姊妹舰将批量建造!

董董历史烩
2025-11-08 19:01:22
三部门联合发文:3至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三部门联合发文:3至6岁儿童尽量避免接触使用视屏类电子产品

快科技
2025-11-08 14:30:13
解放前我党一特工将被处决,房东送断头饭时悄声道:这饭要仔细吃

解放前我党一特工将被处决,房东送断头饭时悄声道:这饭要仔细吃

兴趣知识
2025-11-04 02:40:03
网友说她家狗牙缝太大,我一看……孩子好像不太聪明哈哈哈!

网友说她家狗牙缝太大,我一看……孩子好像不太聪明哈哈哈!

爱宠物
2025-11-08 21:48:32
针对普通人的财富收割已经开始了!

针对普通人的财富收割已经开始了!

逍遥论经
2025-10-15 21:54:36
性感丨歌舞青春,足坛插曲

性感丨歌舞青春,足坛插曲

足球周刊
2025-11-09 12:01:09
言承旭周渝民吴建豪组成F3,朱孝天被排除在外

言承旭周渝民吴建豪组成F3,朱孝天被排除在外

韩小娱
2025-11-09 17:46:11
局地风力8级以上,北京已有10区发布大风蓝警,注意防范

局地风力8级以上,北京已有10区发布大风蓝警,注意防范

环球网资讯
2025-11-09 14:35:56
2-0!巴萨传奇击败皇马:兔子单刀+双响 67岁老人戏耍佩佩

2-0!巴萨传奇击败皇马:兔子单刀+双响 67岁老人戏耍佩佩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09 17:25:59
民进党最大尴尬:当年平反的政治犯,如今竟是高喊统一的铁杆统派

民进党最大尴尬:当年平反的政治犯,如今竟是高喊统一的铁杆统派

阿天爱旅行
2025-11-09 12:42:37
中国10大扯犊子高铁站,根本回不了家!

中国10大扯犊子高铁站,根本回不了家!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2025-10-23 09:21:24
2025-11-09 22:27:00
海豚商业研究院
海豚商业研究院
解读宏观大势,传播商业思想
37文章数 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头条要闻

两位欧洲政要将同日访华:一人曾被誉为欧洲"最帅王子"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时尚
本地
手机
艺术
家居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手机要闻

第44周手机份额揭晓:苹果优势渐弱,华为即将崛起!

艺术要闻

她眼中的世界丰富多彩 | Erin Hanson 2025作品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