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松,黔西南州安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站)四级主任科员。2012年考入安龙县卫生监督所以来,他累计办案300余件,实现“零败诉”,荣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贵州省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技能竞赛医疗卫生组个人一等奖,2025年贵州省公共卫生和传染病防治监督技能竞赛传染病防治监督项目个人一等奖,“黔西南州卫生监督十佳办案能手”“黔西南州卫生监督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受聘为州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他以专业为盾,以温度为刃,在平凡岗位上筑起一道守护健康的坚实防线。
罗松:执法为民守初心 铁肩柔情护健康。
专业筑基,医学与法律融合的执法智慧
罗松的执法带着一种特殊的“温度”,这源于他从中医骨伤专业毕业到临床医生,再到卫生执法者的多重身份转换。多年的临床实践,让他深谙医理,更懂得患者期盼与基层医疗痛点。转型行政执法岗位后,他将医学知识与法律条文深度融合,形成“医学+法律”的复合优势。
在执法检查中,他常说:“执法者自己得先懂法,才能让被执法者服法。”他能从病历书写的蛛丝马迹中识别超范围执业,从抗菌药物使用中发现违规线索,既做到证据扎实、程序规范,又以专业分析让执法对象心服口服。某诊所病历诊断与用药明显不符,他不仅依法处理,更从医学角度剖析风险,将执法转化为一次对医疗机构的“健康诊断”。近三年来,他牵头开展20余次医疗卫生专项整治,涵盖限制类医疗机构、医疗美容、精神卫生等多个领域,守住了医疗安全底线。
![]()
罗松工作照。
刚柔并济,彰显执法的力度与温度
罗松的执法艺术,体现“铁腕”与“柔情”的有机统一。面对非法行医等危害群众健康的行为,他毫不手软,近三年查处非法行医案18起,其中《董某某非医师行医案》入选2024年全省卫生健康行政执法优秀案例,有效铲除“黑诊所”生存土壤。
他更注重执法的人性化维度。在日常监督中,他践行“先指导、后处罚”原则。发现医疗机构未依法告知患者替代医疗方案时,他并未直接处罚,而是将普法贯穿到执法全过程,详细解释法律法规,指导机构整改,仅在拒不改正时启动处罚程序。对农村地区历史遗留的“土医生”,他在依法暂扣药品器械、消除安全隐患的同时,推行柔性执法,既守住法律底线,又传递人文关怀。对经济困难的当事人,他积极宣传行政处罚相关政策,引导其申请延期或分期缴纳罚款,减轻负担,助其重回合法轨道。
病痛不怠,用坚守诠释职业信仰
2021年底,34岁的罗松被确诊患有甲状腺癌。面对疾病突袭,他展现出惊人的坚韧与乐观。术后的复查与治疗,都被他刻意安排在周末和节假日,从未因治疗耽误一项工作。术后需终身服药,心率快于常人,尤其在高强度工作时更为明显,但他依然在稍作休整后,坚持奔波于执法一线。支撑他的,是对职业的深沉热爱与守护群众健康的责任感。他说:“能运用所学帮助他人,很有成就感。”无论是指导遭遇非法行医的受害者依法维权,还是及时查处违法行为防止危害扩大,他都以行动践行一名执法者的赤子之心。
作为单位业务骨干,他善于“传帮带”,手把手为新同事传授办案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执法心得,带领同事从线索梳理、固定证据、制作文书、引用法律条文等一点点学起,强化执法技能。他推动建立“案例研讨制度”,组织执法人员对典型案件进行分析,分享办案经验,查找不足。在他的带动下,安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监督站)的办案能手逐步增加,办案质量不断提升,执法队伍战斗力显著增强。
十三载春秋流转,执法文书的字里行间印刻着时光,医疗检查的漫漫长路丈量着坚守,与病魔抗争的日夜沉淀着力量。罗松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桩桩执法“案件”中,体现了基层执法者的忠诚担当。他让法律不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化为带着专业严谨与人性温度的坚实防线,真正护卫起百姓的健康与信任。
来源:动静贵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