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对“安世半导体”相关的裁决落槌后,荷兰终于在全球的瞩目下,宣告自己对中国公司闻泰科技的“抢劫”成功:以“安全”为名,结合行政与司法的组合拳,公然踩踏契约精神的底线。要理解这场掠夺的荒谬性,先从安世半导体开始。
![]()
11月2日安世中国发了封致客户的公告函,里面说现在安世中国的成品和在制品库存特别充足,不光能稳稳当当满足大家到年底的订单需求,再往后延一段时间也没问题,供应链这块大家尽管放心,而且为了让供应长期稳定有韧性,安世中国已经启动了好几套预案,正在抓紧验证新的晶圆产能,明年能无缝衔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
之前很多人在媒体上看到的都是荷兰政府怎么抢劫闻泰科技手里的荷兰安世资产,但荷兰政府不光动了荷兰安世,连德国汉堡的安世晶圆工厂可能都想一起管起来。而实际上,安世真正的核心能力早就悄悄往中国转移了。
![]()
要搞懂这事得先弄明白安世现在的家族树,简单说这事儿得从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开始捋。最早闻泰科技就一直在增持安世的股权。到2020年以62.34亿元把剩下的少数股权也买了下来,持股比例提到了98.23%。后来又把建银国际手里的剩余股份也收了,最终100%全资控股的安世,算上融资成本总花费超过了380亿元。
拿到100%控制权后,为了配合荷兰政府的监管要求,闻泰科技主动让出1%的股权给荷兰政府相关方。大家注意,这跟这次荷兰政府的干预可不是一回事,时间也早得多,剩下的99%股权是由闻泰科技的香港子公司裕成控股持有。
![]()
再往下说,闻泰科技还控股了合肥裕鑫,这里面股权有点杂。闻泰持股57.027%。另外两个是财务投资人合肥中文金泰持42.931%,上海小煤科技是0.0354%,而合肥裕鑫又持有香港裕成78.39%的绝对控股股份,剩下的21.6%一是JW基金。听到这大家都有点晕了。没关系,咱们简化一下,不用管中间那些财务持股的复杂环节,就当闻泰科技直接控制着荷兰安世总部就行。
荷兰安世总部手里都有哪些家产呢?
第一是知识产权,这是核心中的核心。
第二是荷兰安世的总部和研发机构。
第三是咱们中国东莞的封测工厂,这可是个重头戏,安世全球70%的货都是从这儿出的,一年能产500亿到850亿颗器件,再加上上海临港基地,中国区一共承载安世80%的产能。
第四是国内的研发布局,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有设计中心或研发分支机构。这些属于安世中国体系,既能独立运营,也会加入安世全球研发网络,跟着荷兰总部做技术协同。
第五是德国汉堡的晶圆厂,这也是个关键角色,技术含量很高,还有东南亚的布局。马来西亚芙蓉有封测中心,槟城有研发中心,而且槟城工厂刚扩建完,产能增加了20%,是东南亚的核心。菲律宾马尼拉也有封测基地。马尼拉工厂2023年刚投产。美国达拉斯有专项研发中心,盯着北美汽车数据中心这些高端市场。加拿大滑铁卢有设计中心,帮着本地客户做产品适配,最后就是全球各地的销售中心负责卖货。
![]()
这里要划个重点,东莞工厂和国内的研发机构是直属安世中国,其他资产名义上归荷兰安世总部。
但除了知识产权和荷兰总部本身,剩下的资产都有双重身份,既是荷兰安世的子公司,又是闻泰安世的孙子公司。咱们用家族关系打个比方,闻泰科技是爷爷一级公司,荷兰安世总部是爸爸二级公司,其他工厂研发中心就是孙子三级公司。
现在问题来了,爷爷和爸爸闹矛盾了,孙子们该怎么办?东莞工厂和国内研发机构直接归爷爷,成了新的二级公司,其他孙子就得选边站,是跟爷爷还是跟爸爸。其实这里面有三个关键问题,咱们一个个说。
![]()
钱从哪儿来就听谁的。安世70%至80%的收入都来自中国工厂出货。这一部分钱肯定先进安世中国的账户,在内部分配说白了有奶就是娘。大多数孙子公司选边站其实不难,现在荷兰政府干预荷兰安世总部,安世中国的工厂和国内机构顺势就由闻泰科技直接接管,不再听荷兰总部。
要是长期拖下去,相当于把荷兰安世的股权从中间剪断,反而帮闻泰科技减负,毕竟荷兰总部那帮人要裁员还受限制。现在这么一搞,等于变相裁掉负担,说不定还能给其他欧洲国家立个样板,让他们看看干预企业的后果。
![]()
知识产权会不会卡脖子?知识产权确实在荷兰安世总部手里,但早年前总部就跟各个孙子公司签了授权协议,就算荷兰政府把总部股权拿走,也不能随便撕毁协议,法律上不允许。所以东莞工厂和其他孙子公司生产完全不用担心知识产权的问题。
最大悬念是德国汉堡晶圆厂靠不靠得住,这才是最关键的。闻泰科技会不会依赖汉堡工厂的晶圆,毕竟汉堡工厂是前道工序,技术含量最高,而且在欧洲跟荷兰政府关系可能更近。现在,荷兰安世总部已经以人民币支付为理由暂停给东莞工厂供货,要是后续跟荷兰政府谈不拢,汉堡工厂也跟着造反,会不会成闻泰的卡点还有待观察。
![]()
大家可能不知道有个特别巧的事儿,能替代德国汉堡晶圆厂的上海鼎泰匠芯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居然在这次风波发生之前就投产。这里得先说明一下,上海鼎泰匠芯不是闻泰科技直接持有,而是100%归闻泰控股股东的闻天下系企业所有,属于上市公司的关联方。
简单说就是一家人,而且在鼎泰匠芯投产前,闻泰已经通过中芯国际、华宏等本土晶圆厂替代了汉堡工厂相当一部分产能。所以闻泰替代汉堡工厂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早就规划好,走的是短期部分承接加长期全面补位的路子。当然,替代过程中需要时间磨合,比如技术匹配度、产能规模、车规认证等,但完全能替代早就写进了计划里。
![]()
接下来从核心支撑、当前局限、替代路径三个方面详细说说闻泰的替代能力到底怎么样?
闻泰之所以有信心替代汉堡工厂,核心是中国本土的晶圆制造体系已经成型。通过自己建工厂家跟国内伙伴合作,闻泰已经搭建起覆盖成熟制程跟规级工厂的晶圆制造能力,跟汉堡工厂的核心产品定位正好能对上。
具体有三个支撑点。第一,鼎泰匠芯是替代汉堡工厂的主力军,因为是闻泰控股股东投资,所以完全服务于闻泰、安世的半导体业务、技术和产能都是照着汉堡工厂的需求规划,技术能对齐汉堡工厂。
![]()
主要做130至180纳米成熟制程的八英寸、十二英寸功率器件。鼎泰匠芯覆盖110至180纳米技术节点,同样能做这些器件。这些关键工艺电压覆盖从十二V到1700B的低中高压全系列,跟汉堡工厂的产品重叠度超过70%。鼎泰匠芯一期规划每月产4.5万片晶圆。2025年下半年已经做到每月3万片,到年底差不多就能满产,后面还有二期三期扩建,最终产能能到每月10万片。
咱们算笔账,汉堡工厂一年大概能产,130万片八英寸晶圆,鼎泰匠芯满产后一年能产120片十二英寸晶圆,折算成等效产能比汉堡工厂还更有优势。车规认证已突破,鼎泰匠芯是按国际顶级车规标准建的新一代产品,已经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的供应链,而且闻泰旗下的车规级芯片早就通过特斯拉、比亚迪等大厂的认证,跟汉堡工厂的车规资质能接上。
![]()
第二,除了自己的鼎泰匠芯,闻泰还跟中芯国际、华宏半导体等本土晶圆厂签了长期合作。到2025年底,闻泰从国内采购的晶圆占比能提到65%,用以承接汉堡工厂一部分八英寸成熟制程的通用功率器件订单,而且安世东莞工厂90%的产能已经实现国产化,核心技术也转移到了国内。不管是本土晶圆制造,还是跟封测环节联动,都有很好的工艺基础。
第三,汉堡工厂主要做规级功率器件,而闻泰早就布局这些第三代半导体技术,走的是成熟支撑替代加先进技术升级的路子。2025年,安世中国已经投产了高压电晶体管和CK二极管生产线。
![]()
2025年,八英寸产线也投产,其中车规级1200V的性能比市场上同类产品还好,能在新能源汽车、工业电源等高端场景里实现对汉堡工厂规级产品的迭代式替代,不只是替代还能做的更好。
当然,咱们也不能光说优点,短期内要100%替代汉堡工厂确实还有三个核心挑战得正视。其一,汉堡工厂做了几十年功率器件,在车规级高压IGDT、超高压ESD保护器件的稳定性控制,阳滤优化上有自己的技术壁垒。鼎泰匠芯虽然技术节点跟上,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得打磨。
比如在零下40摄氏度到175摄氏度的宽温域里,细紧性能能不能稳定;高频开关的损耗能不能控制好?现在鼎泰匠芯的良率大概在85%至90%,而汉堡工厂能做到95%以上。这一点还需要通过量产验证慢慢优化。
![]()
其二,汉堡工厂的产品早就通过了宝马大众博时等欧洲汽车厂商的长期认证,供应链绑的很牢。鼎泰匠芯的产品虽然过了国内头部车企的认证,但要进欧洲客户的供应链得重新做体系认证,这个过程通常要一至两年。所以短期内没办法承接汉堡工厂的欧洲本土认证。
其三,现在鼎泰匠芯每月三万片的产能只能承接汉堡工厂大概三分之一的订单,要完全替代可能还得多等几个月,而且部分高端封装设备、检测仪器还得靠进口。在地缘政治影响下,设备能不能及时迭代,维护会不会出问题还有点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产能释放的节奏。
虽然有挑战,但闻泰的替代策略已经很明确,按短期、中期、长期三步走,刚好能对冲汉堡工厂的产能风险。
![]()
第一步,今年重点是把安世东莞、马来西亚封测基地的国内客户订单,比如华为、小米、比亚迪等转移到鼎泰匠芯,专门做中低压通用二极管等技术成熟的产品,这样既能利用本土供应链的优势,降低成本,又能避开海外认证的壁垒。同时,通过跟中芯国际合作承接部分八英寸晶圆订单,保证基本产能稳定。
第二步,到2026年,鼎泰芯新二期产能会投产,每月能再增加3.5万片,总产能达到每月8万片,技术良率也能提到92%以上,同时会完成欧洲部分二线汽车厂商的车规认证,开始承接汉堡工厂的海外非核心订单,而且清华大学和闻泰联合研发的十二英寸车规及晶圆技术会量产,进一步提升高压IGBT等高端产品的替代能力。
![]()
第三步,到2027年,鼎泰匠芯三期产能会满产,每月达到10万片,再加上安世东莞八英寸晶圆厂的产能协同,会形成十二英寸为主八英寸为辅的本土晶圆制造体系。车规认证会覆盖全球主流车企,技术细节完全能匹配汉堡工厂的高端产品标准。同时通过技术升级,实现替代加超越的双重目标,不仅能完全替代,还能在技术上超过汉堡工厂。
最后,闻泰科技完全不存在没产能可替代的风险,反而已经走出了一条清晰的破局之路。短期来看,靠鼎泰匠芯加上本土合作产线,完全能承接汉堡工厂的核心订单,尤其是国内市场的需求,供应链肯定不会断。
![]()
可能有人会问,欧洲、美国、日本的汽车厂会不会缺货?说实话,这对咱们中国汽车厂来说,未必不是个机会,正好能借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长期来看,随着本土产线扩产、技术磨合和认证突破,闻泰不仅能完全替代汉堡工厂的产能,还能靠着十二英寸产线的规模优势和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实现产能和性能的双重升级。
现在唯一的变量就是地缘政治对汉堡工厂产能调度的限制,如果荷兰政府进一步收紧技术升级或产能转移的权限,闻泰肯定会加速本土替代的节奏。如果能维持现有运营状态,闻泰就会走海外产能保海外客户加本土产能供本土市场的双轨策略,慢慢降低对汉堡工厂的依赖。
![]()
大家别忘了一个关键点,安世做的产品跟智能手机AI芯片不一样。那些高端芯片需要UV光刻机和五纳米以下制程,咱们现在还面临挑战,但安世涉及的领域,中国已经能掌握全产业链。所以把安世的全部技术和能力吸收到中国不是什么难事,反而加快中国半导体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实现自主可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