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记者牛丽丽)当秋霜染黄太行叶脉,当寒雨打湿漳河堤岸,长治大地上总有一束束暖光,穿透风雨、照亮险境。十月的这些日子,陌生人挽起的臂膀、守护者挺直的脊梁、医者伸出的双手,让“长治暖光”成为了最动人的秋日注脚。
#三十分钟深谷“拔河”汇聚凡人微光#
![]()
比秋色更动人的风景,是照进深谷的光。10月4日,一名游客在英姑峡游玩时不慎失足滑落悬崖,生命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没有指令,没有犹豫,一群素不相识的人瞬间凝聚成救援力量,将数条户外保温毯拆解拼接,拧成一条坚韧的“生命缆绳”,从崖顶垂向绝境。三十分钟,寒风吹红了手掌,汗水浸湿了衣衫,崖上崖下的呼喊与发力声交织成最激昂的生命乐章。当被困者终于被稳稳拉上崖壁时,那阵此起彼伏的喘息声,比山间红叶簌簌的私语更动人。
#冒雨“托举”彰显为民本色#
![]()
掉落的是险情,托举的是担当。10月12日,长治发生了一起险情。一根电线杆歪倒在路边田地里,原本架在杆上的电缆线掉落下来,横亘在道路中央,部分线缆外皮磨损,裸露的金属线在雨水中更添触电风险。这时,正在巡逻的民辅警们挺身而出,化身“人肉电线杆”冒雨托举,为过往群众稳稳撑起了一条“空中通道”。冰冷的雨水中,警服上的警徽格外耀眼,闪耀着责任与守护的光芒。
![]()
医者的使命,从不限于诊室的方寸之间。10月14日,G684次列车从长治驶向北京,车厢内的平静被一名中年女性乘客的急促喘息打破——心慌、胸闷的症状让她脸色惨白。闻讯,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的王艳萍、杜淑娟、宋海军三位医护人员挺身而出,凭借精准利落的诊断、专业娴熟的治疗,完成了一场惊心动魄又满含温情的“生命救援”。当乘客的脸色渐渐红润,颤抖的双手恢复温度,紧锁的眉头缓缓舒展,车厢内爆发的掌声经久不息,盖过了列车穿行隧道的轰鸣。这掌声,是对医者仁心最真挚的礼赞。
#“无名英雄”雨夜救援显担当#
![]()
最滚烫的善意,就藏在悄然离去的背影里。10月16日傍晚,冷雨滂沱,沁源县山区道路湿滑难行。太原5名市民在结束灵空山游览返程途中,车辆突发侧翻,5人被困受伤。沁源小伙车俊辉恰巧途经,冒雨救援,并将伤者护送就医后悄然离开,未留姓名。直到他们辗转寻人,这位“无名英雄”才浮出水面。车俊辉的沉默守护,不仅温暖了风雨中的受困者,更让“人人向善、互助成风”的文明底色,在沁源大地上愈发鲜明。
#一根银针搭救“生命之桥”#
英雄不在远方,就在每一次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之中。十月的一天,在太原工作的长治中医张鑫鑫乘车返乡,一段寻常归途,因两场突发险情变得意义非凡。车辆行驶途中,两名乘客先后突发身体不适,脸色苍白、呕吐冒汗。张鑫鑫见状主动上前,仅凭一根银针接连施救。很快,两名乘客的症状便逐渐缓解,一场场危机被成功化解。张鑫鑫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高速温度”守护迷途老人回家路#
高速路口的灯光,照亮的不仅是归途,更是守护群众的初心。10月26日晚7点半,夜色深沉,寒风吹彻,79岁且患有小脑萎缩的老人因迷路蹒跚独行至高速收费口,途中不慎摔倒,满脸血迹,眼神涣散。危急时刻,收费站工作人员立即上前搀扶,一边帮老人处理伤口,一边耐心安抚情绪,并为老人联系到家属。当老人被亲人紧紧拥入怀中,那句哽咽的“谢谢”,让寒夜多了无限暖意。
#公交车司机“逆行”火场绽放不凡之举#
![]()
公交驾驶员的责任,是手握方向盘的平稳,更是危急时刻的勇敢。10月28日,上党区城际公交驾驶员范俊卫正在执行运营任务,前方一辆大车突然冒出滚滚浓烟,火焰蔓延,情况危急。范俊卫临危不乱,化身“救火侠”成功扑灭火焰,用实际行动守护了市民财产安全。救火结束后,范俊卫简单拍了拍身上的灰尘,便返回岗位。这一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本能的担当让公交驾驶员这一平凡岗位,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十月的长治,秋霜染叶,寒雨敲窗,却因这一个个温暖的瞬间,让整座城市暖意融融。从深谷救援的陌生人合力,到寒雨托举的民辅警,从列车上的医者仁心,到雨夜的无名守护,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用挺身而出的勇气、不求回报的善举,织就了“暖光长治”最厚重的底色。
点点暖光汇聚,便成星河璀璨。这些故事不是终点,而是文明向善的接力棒。愿这份温暖持续传递,凝聚成推动前行的坚定力量。
编辑:贾霄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