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结局有多扎心?梁山好汉征方腊死的死、残的残,最后活下来的没几个,而带头大哥宋江,没战死在沙场,却被一杯御赐毒酒送了命。更讽刺的是,他临死前还拉上李逵垫背,美其名曰“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忠义名”。
可谁都知道,梁山有个能“逆天改命”的人——入云龙公孙胜。这道士能呼风唤雨,能破乔道清的妖法,连金甲神人都能召唤出来,真要救宋江,一杯毒酒根本不算事。可他偏偏从头到尾没露面,连句求情的话都没有。
![]()
不是公孙胜没能力,是他从一开始就不想救。这背后的3个原因,藏着他对宋江最清醒的“看透”。
第一个原因:公孙胜从来不是“宋江的人”,他是晁盖的“旧部”
很多人忘了,公孙胜最早上梁山,是跟着晁盖的。当年劫生辰纲,核心班子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三雄——这是“晁盖派”的根基,而宋江是后来才带着花荣、秦明等人“加盟”的。
公孙胜认的,从来不是“梁山之主宋江”,而是“聚义大哥晁盖”。后来宋江一步步架空晁盖,公孙胜看在眼里,早就心里犯嘀咕:晁盖想的是“兄弟们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宋江想的却是“招安当官,光宗耀祖”,两人的路子根本不一样。
![]()
晁盖中箭而死时,宋江表面哭天抢地,转头就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把梁山的方向彻底扭向“招安”。公孙胜这时候就该明白:这梁山已经不是当初劫生辰纲时的梁山了,宋江也不是能跟兄弟们共生死的大哥。
后来征方腊前,公孙胜直接以“要回家奉养老母、继续修道”为由离开梁山——这哪是想家,是他早就预判了招安的结局:跟着宋江混,早晚得把命搭进去。既然早就走了,宋江死的时候,他凭什么回来救?
第二个原因:扈三娘的遭遇,让公孙胜看清宋江的“伪善”
如果说晁盖的事让公孙胜“离心”,那扈三娘的遭遇,就是让他彻底“寒心”。
![]()
三打祝家庄时,扈三娘全家被李逵杀得精光,自己也被林冲活捉。按理说,她是阶下囚,可宋江一上来就把她拉到宋太公身边,对外说“我认她做妹妹,好好安顿”。所有人都以为宋江是可怜她,结果庆功宴上,宋江直接把她指婚给了矮脚虎王英。
王英是什么人?好色又没本事,之前还想抢刘高的老婆,跟扈三娘的武功、相貌差了十万八千里。扈三娘刚家破人亡,连伤心的时间都没有,就被宋江当成“人情”,强行塞给了王英——美其名曰“我当初答应过王英,要给他找个老婆”。
这事公孙胜看在眼里,能不明白吗?宋江嘴里的“忠义”“情义”,全是给别人看的。他把扈三娘当棋子,把兄弟们当实现“招安梦”的工具,连基本的人情味儿都没有。这样的人,就算救下来,他还会继续利用别人,公孙胜犯不着为了一个伪君子出手。
第三个原因:公孙胜是修道人,早就看透“功名是泡影,宋江是自寻死路”
公孙胜和其他好汉不一样,他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为了报仇,他上梁山更像“顺道帮忙”。作为修道之人,他比谁都清楚“盛极而衰”的道理,也比谁都看得透宋江的“执念”。
![]()
宋江一门心思想招安,想当“忠臣”,哪怕被奸臣陷害,喝了毒酒,还在跟李逵说“宁可朝廷负我,我不能负朝廷”。这种执念,在公孙胜眼里就是“执迷不悟”——你自己要往火坑里跳,别人再怎么拉都没用。
更重要的是,公孙胜知道:就算救了宋江,又能怎么样?宋江只会继续维护他的“忠义名声”,甚至可能为了不让自己“造反”,再连累更多兄弟。李逵就是最好的例子,宋江为了自己的名声,都能亲手毒杀兄弟,公孙胜要是救了他,岂不是帮他继续害人?
对公孙胜来说,修道讲究“顺势而为”,宋江的死是他自己选的路,是招安的必然结果。他没必要逆天改命,更没必要为了一个不值得的人,坏了自己的修行。
其实公孙胜的“不救”,不是绝情,是清醒。他没像李逵那样被宋江的“忠义”洗脑,也没像吴用那样跟着宋江一条道走到黑。他看清了宋江的伪善,看透了招安的结局,所以早早抽身,保住了自己,也保住了最后的体面。
你觉得公孙胜不救宋江,是对还是错?如果他出手,能改变宋江的结局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