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习俗中的“冬补”
民间素有 “冬补” 的习俗。经历了春夏秋的辛勤劳作,在冬季开始时,人们倾向于通过美食来犒劳自己,补充能量,这就是俗称的 “贴秋膘” 的延续和加强版。
![]()
北方吃饺子:“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饺子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故需吃饺子。同时,饺子形似耳朵,人们相信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南方热补:在南方,立冬人们更爱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如鸡鸭鱼肉,有时会加入中药材一起炖煮,以增强滋补功效。在潮汕地区,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认为此时吃甘蔗既能滋补,又不会上火。
然而,传统的“贴秋膘”观念很容易让人陷入高油、高脂的饮食陷阱,反而给健康带来负担,尤其是对血脂的威胁。那么,在立冬之后,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科学饮食,才能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守护好我们的血脂健康呢?
![]()
陈红斌医生提醒您,秋冬饮食控油腻≠完全戒油,每日植物油摄入建议控制在25-30克,优先选橄榄油、茶籽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品,同时定期监测血脂(建议每3-6个月1次),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冬季养生正当时
![]()
冬季一到,寒意渐浓,火锅、炖菜、炸物纷纷登场,热腾腾的美食抚慰着身心,却也悄悄为健康埋下隐患——长期高脂饮食,不仅让人“贴秋膘”,更可能升高血脂,诱发高脂血症。如何在这个秋冬兼顾温暖与健康?关键在于“会吃”!这份饮食指南,助你远离油腻,稳控血脂。
一、避开“油腻刺客”:这3类食物要当心
1.高油烹饪菜:炸丸子、酥肉、红烧肉等,吸油量惊人,饱和脂肪易推高甘油三酯。
2.高脂加工品:腊肉、香肠、薯片等,隐藏大量油脂和添加剂,长期摄入加重血管负担。
3.浓油重糖汤:奶油浓汤、火锅老油汤、勾芡浓汤,表面浮油堪比“直接喝油”!
![]()
二、掌握3大原则:吃对降脂又暖身
原则1:优选低脂食材,巧替代
肉类:用去皮鸡肉、深海鱼(三文鱼、鳕鱼)、瘦牛肉替代肥牛、五花肉,每周吃鱼2-3次,Omega-3助调血脂。
主食:燕麦、玉米、藜麦替代精米白面,膳食纤维延缓脂肪吸收。
烹饪:蒸煮代替油炸,清汤火锅替代红油锅,植物油每日≤25克。
![]()
原则2:多吃“刮油”天然食物
蔬菜:洋葱(降脂)、芹菜(促蠕动)、黑木耳(吸附油脂),每日300-500克,深色占半。
菌藻:香菇、海带炖汤提鲜,减少对油腻的依赖。
水果:苹果、柚子替代高糖荔枝,餐后吃200-350克,戒掉高脂零食。
![]()
原则3:搭配有技巧,减油吸收
配解腻菜:火锅配凉拌黄瓜,炖肉搭焯水西兰花,膳食纤维包裹油脂。
餐后饮品:淡绿茶、山楂茶替代甜饮料,助消化防堆积。
进食顺序:先蔬菜→再蛋白→最后主食,控制食量不过量。
![]()
破解2大误区:科学“贴秋膘”
误区一:完全不吃油
脂肪是必需营养素,缺乏会影响维生素A/D吸收!应选好油(橄榄油、坚果)、控量即可。
误区二:贴秋膘=多吃肉
健康“贴膘”靠均衡:瘦肉、鸡蛋、牛奶搭配粗粮蔬菜,增强抵抗力,血脂不超标。
![]()
冬季来到,养生伊始。健康不必苦行僧般拒绝美味,只需适度调整食材与搭配——少一分油腻,多一分均衡,既能暖心暖胃,又能守护血管,为寒冬打下健康根基。
这个秋冬,愿你吃得满足,更吃得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