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那天,联合国安理会搞了场涉叙决议的表决。
结果出来挺有意思,14个成员国投了赞成票,就中国投了弃权。
![]()
这份决议也不复杂,就是把叙利亚过渡总统沙拉,还有他手下的内政部门负责人哈塔卜,从针对“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的制裁名单里挪出去了。
估计不少人看到这结果都愣了一下,中国为啥选弃权啊?是支持还是不支持?别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后来发了个解释性发言,里面藏着不少门道。
今天咱就顺着这个事儿,好好唠唠这张弃权票背后的讲究。
![]()
14票赞成里的“特殊一票”:两次“遗憾”藏着中方的明确态度
先把表决这事儿说透,安理会这次表决的决议,核心就是给沙拉和哈塔卜“松绑”。
要知道,能被列进针对恐怖组织的制裁名单,说明之前国际社会对这俩人的行动是有顾虑的。
现在14票都赞成解除制裁,按理说这是多数意见了,中国为啥不跟着投赞成,也不投反对,偏偏选弃权?
![]()
傅聪的发言里,有个细节特别关键,他提了两次“遗憾”,第一次遗憾是因为这份决议草案,没体现中方提的几个原则。
啥原则呢?就是得充分考虑叙利亚当下的反恐安全形势,得把叙利亚的长远利益和现实利益统筹起来,还得回应各方的合理关切。
这些原则没写进去,中方没法投赞成,所以只能弃权,这是第一个遗憾。
第二次遗憾更直接,是说提案国,这次提案是美国牵头的,他们没充分听安理会其他成员的意见。
![]()
明明大家分歧还挺大,就为了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强行把表决提上日程。
这种做法不符合多边协商的规矩,中方自然也觉得遗憾。
我一开始还觉得“遗憾”这词儿是不是有点软?但仔细琢磨就发现,这可不是没立场的表现。
中方要是真没意见,直接投赞成就行了;要是完全反对,那就是一票否决。
![]()
选弃权,再用两次“遗憾”把不满说清楚,等于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我不认同这份决议的缺陷,但也不否定多数人想缓和叙局势的初衷。
这种表态方式,既没随波逐流,也没硬扛着多数意见,挺讲究分寸的。
而且傅聪还特意强调了,中方一直尊重叙利亚人民自己选国家前途,也支持国际社会帮叙利亚恢复和平稳定。
![]()
但有个前提,给叙利亚的任何帮助,都不能让安理会的制裁机制变弱,不能让它失去该有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这话其实是在划底线,不是说解除部分制裁就万事大吉了,该有的规矩还得守。
“东伊运”被写进决议:这才是中方不反对的核心原因
光说“遗憾”还不够,中方为啥最终没投反对票?关键在于决议里有个“硬内容”,提了“东伊运”。
可能有人对“东伊运”不太熟,咱先补个背景。
![]()
这组织是被联合国正式列名的恐怖组织,长期在叙利亚待着。
它不光搅和叙利亚的安全,动不动搞点事,还可能跨过边境影响其他国家,中国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能不能搞定“东伊运”,对中国的安全关切来说是个大事。
这次决议里明确写了,叙利亚得兑现反恐承诺,打击包括“东伊运”在内的外国恐怖作战分子,这句话看着简单,其实相当于给叙利亚设了个“免责前提”。
![]()
意思就是,我把你从制裁名单里挪出来可以,但你得干活,得真刀真枪去打“东伊运”,要是干不好,那后续的事儿可就另说了。
本来想,美国作为提案国,会不会不把中方的关切当回事?毕竟之前磋商的时候,中方提过要“强化反恐监督机制”,美国没怎么吸纳。
但没想到决议里最终加了“东伊运”这一条,这等于中方的核心安全诉求被接住了。
![]()
就冲这一点,中方没必要硬投反对票,毕竟反恐是底线,只要底线守住了,其他方面还有商量的空间。
还有个点得提,就是安理会的1267制裁委员会,傅聪说,现在这个委员会里还有80多个实体、250多名个人在制裁名单上,相关的禁令还在生效。
这意味着啥?就算沙拉和哈塔卜被除名了,国际社会手里还有监督的工具。
![]()
不是说一解除制裁就没人管了,叙利亚后续要是在反恐上敷衍,或者没拿出实际行动,国际社会还能通过这个机制盯着。
这种“留有余地、观其后效”的做法,比一棍子打死要务实多了,给叙利亚过渡政府一个兑现承诺的机会,让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反恐决心。
要是真能清剿“东伊运”,那国际社会再给更多发展支持也合理;要是搞虚的,那再强化监管也不迟。
![]()
这种不把路堵死,但也不放松要求的态度,挺符合解决国际问题的逻辑。
不投反对票的考量:为了叙和平也为了多边合作
除了反恐这层原因,中方选弃权,还有个重要考量,照顾安理会的决策氛围和后续的合作空间。
14票赞成这个结果,其实能看出多数成员国的想法,大家都觉得,通过解除部分制裁,能推动叙利亚局势缓和。
![]()
毕竟叙利亚乱了这么久,老百姓早就盼着稳定了,要是中方在这个时候单独投反对票,很容易被贴上“阻碍国际共识”的标签。
这可不是小事,国际外交里,孤立自己从来不是明智之举,弃权就不一样了。
一方面,能用两次“遗憾”把对决议缺陷的态度说清楚,让大家知道中方不是没想法;另一方面,也没和多数成员国形成对立,给后续在涉叙议题上的合作留了余地。
![]()
说穿了,这是一种外交智慧,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没破坏多边合作的基础。
而且中方这么做,也是给叙利亚过渡政府留了台阶,决议里已经明确点了“东伊运”,沙拉政府想回避都不行。
中方接受部分调整制裁,但前提是反恐不能打折扣,这种做法不是妥协,而是用一种更灵活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
要是现在就把对话渠道封死,叙利亚就算想搞反恐,也没了动力和机会,最后受损的还是叙利亚老百姓,这和“世界人民大团结”的目标也不搭,我之前还琢磨过,会不会有人觉得中方这是在“和稀泥”?但后来发现不是。
中方的立场很清晰,反恐是红线,监督机制不能弱,后续行动得看实际效果,这些都不是含糊话,都是有具体指向的。
![]()
所谓的“灵活”,是在不突破底线的前提下,给解决问题留更多可能性,毕竟国际问题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太刚了容易把路走死,适当的弹性反而能推动事情往好的方向发展。
最后咱再捋捋
中国这张弃权票,看着简单,其实藏着三重考量。
第一是守底线,“东伊运”被写进决议,核心安全关切没丢;第二是留余地,1267制裁机制还在,后续能盯着叙利亚的反恐行动;第三是顾大局,不破坏多数成员国想缓和叙局势的共识,也为多边合作留了空间。
![]()
说到底,中方的立场从来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也不是为了迎合而迎合,一切都是围绕着“帮叙利亚恢复和平稳定”这个目标,同时守住自己的安全底线。
毕竟,只有叙利亚稳定了,地区安全才有保障,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基础才更牢固。
后续就看叙利亚过渡政府能不能拿出真行动,要是能切实打击恐怖主义,那这份决议才算真的有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