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艰难时,最好的活法其实就是,沉淀。
之所以要沉淀自己,是因为人这一辈子,难免有走背字的时候。
如果你总是慌里慌张地想爬出来,那么结果往往就陷得更深。
《格言联璧》里说得好:“有才而性缓,定属大才。”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要沉得住气,及时沉淀自己。
当然,在背后沉淀自己,可不是躺平认命。
而是在低谷里悄悄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起跳。
磨掉浮躁,才能看清方向
人在逆境中,最容易心浮气躁。
尤其是在压力大,迷茫之际,看什么都像救命稻草,结果抓一把,断一把。
最终,做什么事都显得浮躁,可偏偏自己什么也没用心、没耐心做好。
明朝正德年间,王阳明因得罪宦官而被贬到贵州龙场。
那地方简直就是穷山恶水,语言不通,生活艰难,跟流放没两样。
同去的人唉声叹气,有的还病死了。
王阳明一度陷入绝境之中,但他还是安静下来,亲自开荒种地,教当地人识字。
在那个蛮荒之地,他日夜思考,终于在一个深夜大彻大悟,创立了“心学”。
在艰难的日子里,一个人最忌讳的就是浮躁,觉得人生没希望。
可殊不知,当你能及时冷静,并且沉淀自己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
笛卡尔说过:“越学习,越发现自己的无知。”
觉得自己什么都懂的时候,往往是最浅薄的时候。
而一旦养成了这种习惯,那么在往后但凡遇到一些挑战,都会觉得自己不行。
不如静下心来,在逆境里打磨自己,成长自己,然后就会知道自己缺什么、该补什么。
如此,看清了方向,做对了事,不迷茫不浮躁了,走起来才不慌。
耐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
人越是在艰难时分,越考验人的耐性。
实际上,我们在没人关注,没人在意的时候,我们越要像种子一样埋在土里。
这时候,悄无声息地生长,勇往直前地向上,这样的活法最扎实。
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花了二十七年。
为了核实一味药,他常常亲自上山采药,反复验证。
期间朝廷征召他去太医院,他待了一年就辞官回乡,然后继续马不停蹄地进行他的研究。
二十七年的寂寞,换来一部流传千古的医药巨著。
你说值得吗?对他而言,答案不言而喻。
尼采说:“一切决定性的东西,都是从寂寞中产生的。”
热闹场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而耐得住寂寞的人,才能抗住人生当中的风风雨雨。
最终,能忍受独处的人,内心自有山河。
余生,学会耐住寂寞,厚积薄发,主动把冷板凳坐热,才是真本事。
咽下委屈,才能撑大格局
人处在低谷,受点委屈是常事,你不委屈谁委屈?
其实吧,遇到困难,自己受点委屈,受点罪,无可厚非。
因为你能力不足的时候,才有事物在干扰你,打压你,折磨你。
这个时候,你忍不住,小事变大事,但是自己忍得住了,坏事也能变好事。
苏轼被贬黄州时,生活困顿,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
当地有个姓徐的书生,把自己的宅院借给他住。
后来苏轼发现,这宅子其实是徐书生低价从官府买来的犯官房产。
他明知被利用来抬高宅子身价,却一笑置之,还写下《赤壁赋》等名篇。
正是这份豁达,让他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创作也达到了巅峰。
莎士比亚在《亨利六世》中写道:“在艰难的日子里要坚强,在幸福的日子里要谨慎。”
委屈咽下去,就成了养料。心变宽了,路自然就宽了。
所谓的大格局,都是被委屈撑大的。
艰难时分,急着往外冲,往往撞得头破血流。
不如静下来,沉下去,像陈年的酒,在暗处慢慢发酵。
等到时机成熟,自然香气四溢,所以沉淀,是逆境中最聪明的活法。
要记住,熬过去,你就是另一个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