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苏轼走了十万八千里?每一步都不是流浪,是诗词里的宋朝山河志!

0
分享至

文|老达子

  • 本文共4177字,阅读时长大约8分钟
前言

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里写过一句被后世嚼出百般滋味的话:“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很多人把这句当作文艺的人生注脚,可对苏轼来说,这不是比喻,是用脚一步一步“写”出来的事实。

他从眉山老家的青石板巷出发,沿着蜀道的悬崖峭壁走到汴京的金銮殿;被“乌台诗案”打落尘埃后,又踩着黄州的东坡泥、惠州的荔枝叶、儋州的桄榔影,把命运的“贬谪路”走成了“行万里路”的硬核人生。



有人做过一笔地理算术题:苏轼一生的足迹,从西蜀眉山到中原汴京(今河南开封)约1500公里,从汴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约600公里,从黄州到惠州(今广东惠州)约1800公里,从惠州到儋州(今海南儋州)约1000公里。

再算上往返京师、调任杭州、颍州(今安徽阜阳)等地的路程,保守估计总行程超过6万公里,比《西游记》里唐僧取经的“十万八千里”(约5.4万公里)还多了整整一圈。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眉山城门口,那个背着书箱、望着蜀道云深的青年,迈出的第一步。今天老达子就带大家一起走下苏轼曾走过的路~

第一段:21岁的考公长征,从西蜀到汴京的1500公里

嘉祐元年(1056),21岁的苏轼背着书箱,跟着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从眉山老宅出发。这段求仕路的起点,是西蜀盆地的青石板巷;终点,是汴京的金銮殿。

蜀道有多难?他后来写《剑阁赋》时回忆:“连山绝险,飞阁通衢”,翻剑门关的栈道,得手脚并用攀着崖壁走,稍有不慎就会掉进深谷。过汉中的褒斜道,要踩着积雪走半个月,鞋子磨破了就用草绳绑着。

这段1500公里的路,他们走了四个月,相当于从成都开车到北京的距离,而苏轼靠的是骑马、步行,偶尔搭一段运粮船。

可就是这段苦路,让他第一次见了外面的世界:过长安时,他摸了摸古城墙的砖;到洛阳时,他看了白居易的旧居;渡黄河时,他写了“黄河西来决昆仑”。



原来,「读万卷书」外的「行万里路」,才是真正的成长课。

第二段:44岁的贬谪初程,汴京到黄州的600公里

乌台诗案像一盆冷水,把苏轼从翰林学士的高位砸到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当地武装部副部长,还没实权)。这段600公里的贬谪路,他走了一个月,沿着汴河顺流而下,过商丘、泗州,转淮河到寿州,再沿长江到黄州。

可苏轼偏不卖惨:路过九江时,他拐去庐山看瀑布,写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到黄州后,他在城东的东坡开荒,种稻种麦,还给自己起了“东坡居士”的号。

他穿着粗布衣服,扛着锄头在田埂上走,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看,连贬谪路上的雨,都被他写成了诗意的披风。

第三段:50岁的宦海漂流,从杭州到颍州的2000公里

元祐年间,苏轼被召回汴京,又接连调任杭州、颍州、扬州。这段调任路,他走得最接地气。

到杭州当知州,他疏浚西湖,修了苏堤,写“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的每一块砖,都是他踩着泥路查勘出来的。

到颍州当知州,他治理颍河,防止水患,写“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那滴泪,是他看见百姓被洪水冲毁家园时的心疼。

到扬州当知州,他废除万花会(强迫百姓献花的劳民习俗),写“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明月下的桥,是他为百姓卸下负担后的轻松。

这段宦海路,往返加起来2000公里,相当于从杭州开车到西安。可苏轼没把它当公差,反而把每一步都踩进了民生里。他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是口号,是脚底下的泥。



第四段:59岁的天涯绝路,从汴京到儋州的2800公里

绍圣元年(1094),新党上台,苏轼被一贬再贬:先贬英州(今广东英德),再贬惠州,最后扔到儋州(今海南儋州)。

这段天涯路有多远?从汴京到英州1500公里,英州到惠州300公里,惠州到儋州1000公里。光是渡琼州海峡时,船在浪里打旋,他抱着船板写“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到儋州后,他住在桄榔林里的茅屋,屋顶漏雨,就用棕榈叶补,却写“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他把天涯当成了故乡。

元符三年(1100),苏轼遇赦北归。此时他已65岁,身体垮了,却还坚持走了2000公里:从儋州到雷州,再到梧州、广州、韶关,翻大庾岭时,他扶着拐杖爬,说“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连山上的云,都被他看成了棉帽子。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心境啊~

行程之外,他把贬谪者变成了文化播种机

如果说苏轼的6万公里只是地理上的足迹,那藏在行程背后的,是他更动人的文化播种。

这种播种,不是刻意的教化,而是把自己活成当地的文化基因:他吃当地的饭,住当地的屋,和当地人聊天,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烟火气变成文化符号。

1、在黄州

元丰三年(1080),苏轼刚到黄州时,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暂居定惠院的僧房。可他没抱怨穷,反而托朋友向官府申请了几十亩荒田,自号东坡居士。

他在东坡的日子,过得比谁都接地气:春天翻土时,裤脚沾满泥;夏天割麦时,汗水滴进垄沟;秋天收稻时,和农夫一起坐在田埂上吃糠饼。可他偏要把这些“苦日子”写成诗:

种麦时,他写《东坡八首》:“种松要待成林日,我已归田不恨迟”,他把开荒写成了等待希望。

炖猪肉时,他写《猪肉颂》:“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他把粗茶淡饭写成了生活的仪式感。



夜游赤壁时,他写《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把长江边的乱石滩,写成了中国文人的精神原乡。

后来,黄州人把他种过的田叫“东坡”,把他走过的路叫“东坡路”,连当地的猪肉都成了“东坡肉”,他用一把锄头、一支笔,把黄州刻进了中国文化的胎记里。

直到今天,黄州的东坡赤壁还是文人必去的朝圣之地,连郭沫若都写过“东坡何幸黄州住,赤壁翻成后世师”。

2、在惠州

绍圣元年(1094),苏轼贬到惠州时,岭南还是世人眼中的瘴疠地“岭南天气恶,蒸郁异中州”。可他下了船第一件事,是捡了颗路边的荔枝塞进嘴里,然后写了句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句诗像一颗文化炸弹,瞬间把惠州的荔枝变成了网红水果。可苏轼没停留在吃上,反而开始改造惠州。

惠州西湖原来叫丰湖,淤塞得连船都划不动。他带头捐钱,组织百姓疏浚淤泥,修了一条苏堤,和杭州的苏堤一样,堤上种满杨柳,堤下栽满荷花。

他写《江月五首》:“一更山吐月,玉塔卧微澜”,把西湖的月夜写成了玉塔卧波的仙境。

他见当地百姓用巫术治病,就收集民间药方,写《惠州记》记录“青蒿治疟疾」「竹沥治咳嗽”的土方,还教大家用艾草熏屋子防瘟疫,至今惠州还有东坡医案的传说。

他和当地的老秀才陈希元交往,一起逛惠州的鹅城,写《和陶归园田居》:“茅茨破不补,嗟子乃尔贫”。把惠州的茅舍、稻田和荔枝林都写进诗里,让蛮荒的岭南变成了值得长住的故乡。

后来,惠州人把西湖的苏堤叫苏公堤,把他写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刻在西湖的碑上。



他用一首诗、一条堤,让惠州从岭南瘴疠地变成了文化胜地。连后来的文天祥都写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顺着苏轼的笔,继续写惠州的美。

3、在儋州

如果说黄州、惠州是文化改造,那儋州就是苏轼的文化拓荒。绍圣四年(1097),他被贬到儋州时,海南还没有科举出仕的人。当地人大多结绳记事,连汉字都不认识,更别说读《论语》《孟子》了。

可苏轼没觉得偏远,反而说“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别海南黎民表》。他在桄榔林里盖了间茅屋,叫载酒堂,这是海南第一间书院。

他做了三件事,彻底改变了儋州的文化面貌:

教读书:他免费教当地人认汉字、读儒家经典。第一个学生是姜唐佐,苏轼教他读《论语》时,在他的作业本上题了句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意思是:海南从来不是文化的荒地,你早晚能中举。

改习俗:他见当地人以渔猎为生,就教他们养牛耕地,还写《书柳子厚牛赋后》:“牛能生犊我有孙,世世相从老故园”。

写文章:他把儋州的椰子、桄榔和黎锦都写进诗里,比如《食槟榔》:“红潮登颊醉槟榔”,《桄榔庵铭》:“东坡居士,谪居儋耳,无地可居,偃息于桄榔林中”,他把当地的物产写成了文化符号。

元符三年(1100),苏轼北归时,姜唐佐真的中了乡贡,这是海南历史上第一个科举中举的人。后来,儋州出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直到今天,儋州还有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连当地的方言里都保留着东坡话。

苏轼用三年时间,把儋州从文化沙漠变成了海南文化的源头。连海南的学者都说:“没有苏轼,海南的文化要晚发展一百年。”



苏轼的"朋友圈”

苏轼的行程,也是他的“朋友圈”。他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人成为朋友,不管是官员、文人,还是农民、和尚。

1083年,苏轼在黄州,住在临皋亭。一天晚上,他睡不着,起来找张怀民(也是被贬到黄州的官员),两人一起“步于中庭”,看着月亮,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人”不是闲着的人,是懂生活的人。张怀民懂苏轼:他知道苏轼不是被贬,是被解放,终于不用在官场勾心斗角,可以好好看月亮、写诗词了。

佛印是金山寺的和尚,苏轼和他是方外之友。苏轼被贬到杭州的时候,佛印来看他,两人一起游西湖,苏轼写: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佛印没说话,只是笑了笑。苏轼后来明白,佛印是说:你追求的“庐山烟雨浙江潮”,其实就是“眼前的西湖”。快乐不是“未得到”,是“珍惜当下”。



苏轼在惠州的时候,经常和农民一起种荔枝、摘荔枝。有一次,一个农民送他一筐荔枝,说:“苏公,这是我家种的,甜得很。”

苏轼笑着接过来,写了一首诗,帮农民宣传。后来,这个农民的荔枝“卖了十贯钱”(相当于现在的5000块),他专程来谢苏轼,苏轼说:“这是你的荔枝甜,不是我的诗好。”

老达子说

1101年,苏轼病逝于常州的藤花旧馆。他在去世前,写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首诗里的不系之舟,成了苏轼一生的注脚。他的一生,就像一艘没有系绳的船,被风刮到东,被浪打到西,但他从来没有沉下去”,他用诗词记录每一次风浪,用行动改变每一个停靠的港口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苏轼一生走了多少路?

不是6万里,而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乐观、“凡物皆有可观”的通透,以及“为百姓做实事”的真诚。

这些,才是苏轼“走过的路”的真正意义,人生的长度不是终点,走过的路、见过的风景、留下的故事,才是生命的重量。

就像我们现在的旅行,不是为了打卡,是为了“遇见”:遇见不同的人、不同的风景,遇见更好的自己。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全球销量第三的汽车品牌正在被中国市场“淘汰”

全球销量第三的汽车品牌正在被中国市场“淘汰”

界面新闻
2025-11-08 10:01:05
自作孽不可活!40年不向中国低头,如今停产、裁员,落得一地鸡毛

自作孽不可活!40年不向中国低头,如今停产、裁员,落得一地鸡毛

闻识
2025-11-09 21:14:01
不是尹锡悦内乱,是军方政变?承认枪毙李在明,军方集体倒戈!

不是尹锡悦内乱,是军方政变?承认枪毙李在明,军方集体倒戈!

千雪新说
2025-11-09 14:36:20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默多克继承战结束,长子出血33亿美元,邓文迪26年的心机全部兑现

电影烂番茄
2025-09-14 22:41:57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一年蒸发了10亿元,从网红白酒到狗都不喝,究竟发生了什么?

法老不说教
2025-11-06 20:45:28
五常海军驱逐舰数量对比:美国有77艘,俄罗斯只有11艘,中国有多少艘呢?

五常海军驱逐舰数量对比:美国有77艘,俄罗斯只有11艘,中国有多少艘呢?

阵匠
2025-10-28 09:19:11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日系车败退中国:2.9L油耗击碎“省油神话”,00后为何不再买账?

财经保探长
2025-09-11 22:20:43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吴艳妮穿紧身三角裤太窄被批“露骨”,到底碍了谁的眼?

傲娇的马甲线
2025-09-17 18:06:44
确认了:上海火车站重磅改造!

确认了:上海火车站重磅改造!

上观新闻
2025-11-09 09:59:08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警惕!这种“毒碗”已经上黑榜了,检查一下,家里有的赶紧扔了吧

削桐作琴
2025-10-24 15:45:22
央视实锤,蒸汽弹射改电弹,福建舰甲板设计存缺陷,依然全球最强

央视实锤,蒸汽弹射改电弹,福建舰甲板设计存缺陷,依然全球最强

阿龙聊军事
2025-11-09 13:06:28
排名赛首冠,22岁吴宜泽10-6夺斯诺克国锦赛冠军,中国时代快来了

排名赛首冠,22岁吴宜泽10-6夺斯诺克国锦赛冠军,中国时代快来了

真理是我亲戚
2025-11-09 21:39:25
萧美琴喊“得道者多助”,岛内名医狠酸:民进党执政后“断交”10国

萧美琴喊“得道者多助”,岛内名医狠酸:民进党执政后“断交”10国

海峡导报社
2025-11-10 07:23:08
张家界荒野求生挑战赛新退出选手大赞泡面“太好吃”,目前仅剩16名选手

张家界荒野求生挑战赛新退出选手大赞泡面“太好吃”,目前仅剩16名选手

极目新闻
2025-11-09 11:38:20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炸裂! 17 场 17 球创神迹,利物浦 6000 万甩卖引巨震,球迷怒喷

炸裂! 17 场 17 球创神迹,利物浦 6000 万甩卖引巨震,球迷怒喷

奶盖熊本熊
2025-11-09 12:51:59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演员张艺洋已执行死刑!中国娱乐圈首例,倪大红、李雪健被牵连

阿纂看事
2025-07-25 17:12:19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马蓉离开王宝强9年后更美了,走机场不忘秀玉女腿,越活越像明星

小小李娱
2025-11-04 09:09:02
萧美琴现身欧洲议会,对百余议员发表“台独”演讲,中方罕见震怒

萧美琴现身欧洲议会,对百余议员发表“台独”演讲,中方罕见震怒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09 12:48:23
巴基斯坦新掌舵人浮出水面,中美沙特争相拉拢的三大秘密

巴基斯坦新掌舵人浮出水面,中美沙特争相拉拢的三大秘密

林子说事
2025-11-09 14:36:02
2025-11-10 07:56:49
老达子 incentive-icons
老达子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267文章数 16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Kelly Birkenruth: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

头条要闻

防晒品穿"马甲"进药店 企业钻医保漏洞拿下9000万大单

头条要闻

防晒品穿"马甲"进药店 企业钻医保漏洞拿下9000万大单

体育要闻

他只想默默地拿走最后一亿美元

娱乐要闻

《繁花》事件影响:唐嫣工作被取消

财经要闻

10月CPI同比涨0.2% PPI同比下降2.1%

科技要闻

黄仁勋亲赴台积电“讨要更多芯片”

汽车要闻

钛7月销破2万 霜雾灰与青峦翠配色正式开启交付

态度原创

旅游
房产
时尚
艺术
游戏

旅游要闻

文旅融合炫新潮 缤纷多彩海之南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伊姐周六热推:电视剧《四喜》;电视剧《唐朝诡事录之长安》......

艺术要闻

Kelly Birkenruth:美国当代现实主义画家

《暗黑四》又在藏什么?官方暗示TGA有新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