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美国权力核心的“影子”,一手推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甚至海湾战争都是的主要杰作!
多年前,无数生命因他而死亡!迪克·切尼的离世,全球陷入道德审判!
美国政要称他杰出公仆,中东民众却怒斥其为战争罪犯!功勋与罪孽,荣耀与血债,切尼的死,真能让历史盖棺定论吗?
![]()
一个官僚的权力游戏
今年11月3日晚,一位84岁的老人因肺炎和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离世,他叫迪克·切尼。
消息传出,白宫为他降下半旗,前总统小布什称赞他为“杰出的公仆”和“爱国典范”。
然而,地球的另一端,无数中东民众却在怒斥,说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战争罪犯”终于死了。
![]()
一个人的离去,竟掀起两种截然不同的悼念仪式。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谜团。
迪克·切尼,被支持者视为美国守护神,又被反对者看作国家罪人的矛盾体。
他的葬礼没有带来盖棺定论,反而把一个巨大的问号抛给了世界。要读懂他,就必须先拆解他一生中那三个无法调和的巨大悖论。
![]()
切尼的权力之路,本身就像一部教科书,教你如何在一个庞大的体制内,从无到有地攀上顶峰。
他并非什么名门望族,1941年生在内布拉斯加,长在怀俄明州,家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年轻时也不是什么学霸,虽然拿过耶鲁的奖学金,却因为成绩和纪律问题,被学校踢出去两次。
![]()
但他似乎天生就懂华盛顿的生存法则。兜兜转转,最终在怀俄明大学拿到政治学硕士学位后,他一头扎进了美国的政治心脏。
上世纪60年代末,他进入尼克松和福特政府任职,展现了惊人的政治嗅觉。
他尤其擅长在幕后发力,通过控制总统的日程、过滤信息、协调人事,悄无声息地影响最高决策。
![]()
这种能力让他平步青云。年仅34岁,他就坐上了福特总统的白宫办公厅主任宝座,成了史上最年轻的“大内总管”。
这个职位是政策出炉前的“第一道门槛”,切尼牢牢把控住了。
![]()
他就像一个精密的系统管理员,既深谙系统的每一条规则,也懂得如何利用规则漏洞为自己服务。
他的一生,似乎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这个体制最忠实的信徒。
![]()
然而,当他有机会亲自改写规则时,他毫不犹豫地颠覆了自己曾经捍卫的一切。
2000年,小布什请他帮忙物色一个副总统搭档,可他找了一圈,最后把推荐信递给了自己。
这戏剧性的一幕,成了他权力之路的转折点。
![]()
他要做的,不是当一个传统意义上可有可无的“闲职”副总统。
“9·11”事件的浓烟,为他的野心提供了绝佳的燃料。当恐怖袭击发生时,他被立刻转移到白宫地下掩体,直接在那里主持应急决策。
![]()
是他,在那混乱的几个小时里,授权美军可以击落任何被劫持且不听指令的民航客机。这一刻,他不仅仅是在处理危机,更是在攫取一种前所未有的政治资本。
自此,副总统办公室不再是白宫的附属品,而摇身一变成了国家安全与外交政策的实际引擎。
![]()
切尼以捍卫国家安全的名义,大刀阔斧地扩张权力。他推动国会火速通过了《爱国者法案》,赋予政府巨大的监听和拘押权限。
他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湾设立了那个臭名昭著的拘押中心。
他甚至公开为水刑之类的“增强型审讯”手段辩护,多年后还表示绝不后悔。
从一个精通规则的官僚,到一个亲手重塑规则的权力狂人,切尼完成了他权力悖论的闭环。
![]()
战争贩子还是爱国商人
切尼的战争遗产,同样写满了自相矛盾。他既是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策划者,却也曾是一个主张战略克制的鹰派。
这种人格分裂般的转变背后,是意识形态、商业利益和情报操控的致命纠缠。
![]()
时间拨回到1991年的海湾战争。当时,作为老布什总统的国防部长,切尼亲自指挥了那场堪称经典的军事行动。
但当美军兵临巴格达城下时,正是他,明确反对挥师攻入伊拉克首都推翻萨达姆。
他的理由非常现实:占领之后的治理风险太高,美国会被拖入泥潭。那时,他看起来像个审慎的战略家。
![]()
可十几年后,同样是这个切尼,却成了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总设计师。
是什么改变了他?答案或许是,他手中的权力变了,时局也为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
为了给这场战争寻找一个合法的理由,他把手伸向了情报系统。
![]()
他曾亲自跑到中情局总部,不是去听取汇报,而是去施加压力,要求情报人员必须找到萨达姆政权与基地组织有关联、并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
那些后来被证明子虚乌有的情报,比如什么“铝管离心机案”和“从非洲购买浓缩铀”的传闻,就这样被他包装成了开战的“铁证”。
![]()
他把情报机构变成了自己发动战争的政治工具,为一场侵略披上了虚假的正义外衣。而另一个更让人浮想联翩的因素,是他的商业背景。
在克林顿上台后,他曾短暂退出政坛,跑去当了能源巨头哈里伯顿公司的CEO。在他的领导下,这家公司业务遍布全球,与美国政府和军方的关系盘根错节。
![]()
当他成为副总统后,这家前东家奇迹般地获得了巨额的政府合同,其中甚至包括一份高达70亿美元、无需竞标的伊拉克油田应急维修合同。
更关键的是,切尼辞去CEO后,依然保留着一份递延薪酬协议,每年还能从公司拿到数万美元。
![]()
尽管后续的国会调查未能找到他直接干预合同的法律证据,但“为石油而战”“发战争财”的指控,早已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
一个在越南战争期间,以学业、妻子怀孕等理由五次申请延期服役,最终没上过一天战场的“后方青年”,却毫不犹豫地将数十万美国士兵和伊拉克平民的生命推入战火。
![]()
他曾预言,伊拉克人民会像欢迎“解放者”一样欢迎美军。
但现实却是,美军不仅没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让整个地区陷入了至今未能平息的长期动荡与暴力冲突。
![]()
共和党的化身与叛徒
如果说权力和战争的悖论,塑造了切尼的公众形象,那么他晚年在政治忠诚上的惊天逆转,则彻底撕裂了他作为共和党人的身份认同。
他曾是共和党保守派最坚定的化身,最终却成了自己阵营口中的“叛徒”。
![]()
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
2016年,他虽然不情不愿,但还是把票投给了同为共和党人的特朗普。
可很快,特朗普在对待俄罗斯干预大选、质疑北约等问题上的态度,让他这个老派的强硬主义者感到极度不安。
![]()
他心中的那个“美利坚帝国”,是建立在强大盟友体系和明确敌人划分之上的,而特朗普似乎在动摇这一切。
真正的决裂发生在2021年1月6日。当特朗普的支持者冲进国会山时,切尼感受到的不是党派之争,而是一种根本性的威胁。
![]()
在他看来,这动摇了他毕生捍卫的“共和国”根基。他立刻公开谴责这场骚乱,并毫无保留地支持自己的女儿莉兹·切尼,后者成了共和党内反特朗普的代表人物。
他晚年最后的政治行动,几乎都是围绕着“反特朗普”展开的。他用自己毕生积累的政治声望,将同党的领袖定义为对美国最大的“威胁”。
![]()
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在2024年大选前,这位共和党元老公开宣布,他将把选票投给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
这一行为,无异于政治自杀。特朗普阵营立刻给他贴上了“RINO”(名义上的共和党人)的标签,将他打入叛徒的行列。
![]()
但讽刺的是,正是这一“背叛”举动,为他赢得了昔日政敌的尊重。哈里斯反过来称赞他是政坛“巨人”,肯定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那个曾因发动战争而背负全球骂名的强硬鹰派,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竟因为反对自己党派的领袖,而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政治和解”。
![]()
结语
切尼的忠诚悖论,揭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逻辑:他忠于的从来不是某个政党,而是他心中那个由强大精英掌控、不容任何内外挑战的“美利坚帝国”概念。
当他认为特朗普正在从内部瓦解这个帝国时,他选择用攻击同党领袖的方式来“捍卫”它,完成了自己政治生涯最后,也是最令人费解的转向。
![]()
权力的信徒与颠覆者,战争的审慎与逐利者,党派的化身与背叛者。这三个悖论共同交织,构成了一个无法被简单贴上标签的迪克·切尼。
他不是一个孤立的政治人物,而是后“9·11”时代美国政治深刻裂痕的具象化身。
![]()
他的故事最终指向一个更宏大也更冰冷的问题:在一个霸权国家内部,当一个野心家获得了定义“威胁”的权力时,他究竟能把这个国家引向何方?
对切尼的审判,其实也是对那个时代美国权力运作逻辑的审判。而这个审判,显然还远未结束。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