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议再来一次文物大普查,要不散落在民间的这些文物真被埋没了。
![]()
黑户文物有多少,没人说得清。国家文物局今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共有可移动文物 1.08 亿件(套),而业内普遍估算,散落在民间、尚未备案的传世品、出土品至少在 2000 万件以上。这个数字不是官方口径,却也不是拍脑袋:
——山西平遥,2021 年为了做古城墙修缮,先在周边预拆迁片区摸底,两周就收到居民主动端来的“老东西” 637 件,从宋代瓷片到民国地契,没有一件在册;
——云南大理,州博物馆 2022 年搞白族民居构件征集,跑完 12 个村,拉回 3 卡车雕花隔扇、门楼砖雕,最远的来自 400 公里外的怒江,全部“祖上传下来,没人登记过”;
——江西景德镇,去年一次城中村电线改造,施工队挖出 97 片青花瓷,现场被村民捡光,市文物部门事后追到 61 片,还有 36 片至今在微信群里转卖,流转价格从 200 元到 6000 元不等,而它们的生产年代、窑口、是否完整,全无记录。
![]()
黑户文物的风险不是“值钱不值钱”,而是“消失得无声无息”。
景德镇那 36 片青花,最新露面是在今年 3 月,藏家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明早期官器”,镜头一扫而过,第二天账号注销。山西一位收藏界人士透露,2020 年至今,仅他经手“帮朋友看老宅”拆下的清代隔扇就有 18 套,其中 5 套被别墅业主买去做影视墙,锯短、喷漆、加灯带,“原来榫卯一锯,年代信息就断了”。
文保法写得明白:1949 年以前出土或传世的可移动文物,归国家所有,个人不得随意处置。可“归国家所有”的前提是“国家知道它存在”。不知道,就谈不上执法,更谈不上修复、保管。
于是出现一种尴尬:
馆里缺藏品——全国 5200 多家备案博物馆,三级以上珍贵文物只占藏品总量的 7.8%,大部分基层馆常年用复制品撑展厅;
民间缺通道——想捐没处送,想卖不敢卖,想修不会修,最后干脆“当老木头处理了”;
![]()
基层缺人手——一个县级文管所常常只有两三名编制,既要巡查不可移动文物,又要办展览、做档案,遇上拆迁、搬迁,只能“捡重点的抱几件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