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消费者李女士在双11付下定金,购入一部带有背屏的新款手机。“叠加补贴后性价比很高,用它玩游戏、拍照片都很时尚。”她购物车里的智能科技产品占比超过半数。今年双11,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正在上演: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已全面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但双11期间手机销量却依然火爆。
![]()
据Omdia最新研究,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3.201亿部,同比增长3%,显示出从上半年停滞中的复苏迹象。与此同时,小米宣布其双11全渠道累计支付金额突破182亿元,并斩获国产手机销量冠军。在市场饱和、换机热情下滑的背景下,各大品牌如何实现逆势增长?这背后的营销逻辑与市场策略值得深入探究。
01 市场现状:存量竞争下的温和复苏
2025年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正式迈入存量竞争的深水区。行业统计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累计达到9.19亿台。这一数据印证了市场已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根本变化。从区域表现来看,北美地区和大中华地区的年同比出貨量下滑,而亚太多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则受第三季全球市场整体扩张带动出现强劲成长。非洲的出貨量年同比上升了25%,亚太地区的出貨量年同比上升了5%,创下自2021年第四季以来最高的季度成长。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之一,已接近饱和状态。信通院数据显示,2025年1-8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1.92亿部,同比下降1.7%。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逐渐减弱,市场呈现结构性调整特征。然而,在整体微降的趋势下,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约6846万台,同比仅下降0.5%,降幅较前季度收窄,显示出市场触底企稳的迹象。
02 双11表现:销量背后的消费新趋势
尽管市场大盘承压,2025年双11的手机销售却表现抢眼。消费热潮从9月底至10月初陆续开启,呈现出提前启动、玩法简化、品质消费主导等特点。核心品类如国产智能手机表现突出,这背后既有政策的精准赋能,也折射出国产智能科技产品的消费升级趋势。小米手机成为今年双11的亮点,不仅斩获国产手机销量冠军,还包揽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快手全平台国产手机销量第一。
![]()
其高端旗舰小米17 ProMax更是表现突出,登上全平台国产手机6K+价位段销量、销额双料榜单。苹果则摘得京东平台总销量冠军。在6K+高端市场,苹果与小米包揽机型销量前五,其中小米17 Pro Max位列第四。这一现象反映出消费者对高端机型的需求依然旺盛。数据分析机构易观分析发布的报告显示,10月9日至25日,双11用户日均独立设备数较去年同期增加3848万台。消费结构呈现显著升级特征,单个消费者平均购买4.9类商品,其中数码产品、智能家电等品质消费品类需求持续攀升。
03 品牌策略:存量时代的博弈之道
面对存量市场,各大手机品牌展开了差异化竞争。小米凭借“跳级”策略和背屏设计成功破圈。2025年,小米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iPhone 17发布仅5天后,高调宣布跳过原定的16系列,直接发布对标iPhone 17的小米17系列。这一操作在数码圈引发铺天盖地的争议,但伴随骂声的是出乎意料的市场热度。
![]()
根据小米高管卢伟冰在10月中直播公布的数据,截至10月14日,小米17系列整体销量较上一代同期增长超20%,其中Pro系列销量约为上代的三倍。小米17 Pro Max的“妙享背屏”设计成功破圈,2.9英寸高规格副屏支持自拍预览、个性显示、信息通知等多元功能,成为用户选择的关键加分项。更令人称奇的是,连苹果似乎也动了“跳级”的心思——多家外媒爆料苹果正内部讨论跳过iPhone 19,直接推出iPhone 20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苹果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在这次发布的iPhone 17基础款上,配置提升之大几乎打破了苹果惯有的产品分层逻辑。
不仅配备了高刷新率屏幕和更大的电池,就连入门存储也从“祖传”的128GB直接翻倍到256GB[cite:3]。在苹果看来,市场的新增长点早已不在金字塔尖的超高端,而是在那些被安卓阵营占据的中端人群——他们对苹果品牌心向往之,但预算有限[cite:3]。
04 驱动因素:政策、技术与消费心理的三重共振
政策红利是驱动手机消费的重要力量。今年以来,我国持续出台政策组合拳提振消费,智能消费成为重点发力方向。从《关于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推动智能家电、智能穿戴等消费电子产品升级”,到多地发放智能产品专项消费补贴,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智能消费相关政策拉动数码电子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8.2%,政策与市场形成良性互动。
![]()
AI技术的应用也成为刺激换机的重要因素。QuestMobile报告指出,AI技术已深度应用于图像美化、文本创作和效率提升等核心领域,并正加速渗透至用户日常生活的高频场景。各品牌已经从AI APP走向了AI技术深度融合手机原生服务阶段,带来了用户活跃度的提升。
另一方面,消费心理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在理性消费主导下,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硬件升级,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综合体验和情绪价值。小米17 Pro Max的背屏设计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抓住了用户的情感表达需求。在小红书上,小米17 Pro/Pro Max背屏俨然成了情绪表达的新窗口——用户们纷纷晒出如何利用背屏显示偶像照片、应援灯牌、专属图标,甚至自制“痛机”主题。
05 未来展望:手机市场的新赛道与新增量
展望未来,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将围绕AI、折叠屏与生态互联等新赛道展开。AI方面,2025年各价位段新机型均展现出更丰富的AI应用生态,AI功能也更加强大。手机厂商AI助手竞争已从基础功能完善转向技术迭代、生态整合和场景服务。折叠屏市场虽然目前规模不大,但增长潜力可观。2025年预计全球折叠屏手机出货1983万台,同比增长15%,渗透率1.6%。
![]()
苹果将于2026年下半年推出首款折叠iPhone,多家第三方机构均预测2026年是折叠屏市场增长的关键拐点。生态互联能力已跃升为智能设备领域核心竞争力。华为、小米用户展现显著的跨品类协同偏好,实现手机与智能家居、穿戴设备及智能汽车统一控制,生态捆绑提升用户忠诚度。此外,品牌厂商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布节奏。据报道,苹果计划对iPhone发布节奏进行精细拆分:预计2027年上半年推出iPhone 18e和iPhone 20标准款,下半年发布iPhone 20 Air、Pro、Pro Max以及第二代折叠屏iPhone Fold。
这种调整旨在避免新品全部集中在秋季发布所带来的市场波动,平衡全年销量表现。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量空间已非常有限,行业报告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预计仅微增1%,但平均售价将大涨5%,市场总价值提升约6%。消费者不再轻易为微小的创新买单,但仍然愿意为真正能打动他们的产品付出高价。
![]()
就像小米17 Pro Max的背屏设计,它或许不是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却意外地抓住了用户的情感需求,成为存量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未来的手机市场竞争,不再是规格参数的比拼,而是对用户心理的洞察与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