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台北马场町纪念公园举办的白色恐怖追思会,本来是一场缅怀历史的活动,可就在新任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宣布要出席之后,这场仪式的性质立刻变了味。
民进党方面迅速发声批评,指责她“立场不清”,甚至把一场纪念活动贴上“统战”标签,而前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则公开表态支持郑丽文,还直言两岸关系破坏的责任在哪一边。
岛内政坛因为一个追思会,忽然紧张起来,而这场看似简单的追思,背后到底牵动了谁的神经,又揭示了怎样的政治走向?
![]()
郑丽文出招快
郑丽文刚上任不到一周,便决定亲自出席这场追思活动,看得出来,她想清楚了要走哪条路。
吴石将军的名字,对熟悉台湾地区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白色恐怖时期的牺牲者,由于身份特殊,背景复杂,不少人避而不谈。
但郑丽文这次却主动提起,明确表达要“纪念那些为中华民族牺牲的人”,这是她一上任就定调的方向。
![]()
对比她的前任朱立伦,长期在两岸议题上保持模糊态度,既不敢靠近大陆,也不愿得罪本土派,郑丽文这次可以说是“摊牌”了。
她不拐弯抹角,直接把“中华认同”放到台面上讲,这种明牌式的操作,在过去的国民党里并不多见。
从她接手党务以来的一些动作看得出来,她在尝试打破蓝营过往的中间路线,不怕触碰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反而用这些人物来重新建构蓝营的历史叙述。
![]()
对她来说,纪念吴石不是为谁翻案,也不是要否定历史,而是要正视那一段曾经被有意忽略的时代,她想表达的是国民党不怕面对曾经的错,也不该忘了当初的根。
而这种“敢讲清楚”的态度,也激活了部分年轻支持者的兴趣,一些过去与国民党保持距离的人,开始重新关注这个党在讲什么、做什么。
特别是当她说出“不该让信仰成为牺牲的代价”时,不少人感受到一种久违的政治态度,不再回避、不再模糊。
![]()
郑丽文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仅是为了表态,更像是在替国民党理清方向。
她希望用历史找出路,摆脱过去那种左右为难的状态,虽然这条路不一定好走,但她显然是有备而来,不打算退让。
民进党反应大
郑丽文刚宣布要参加追思会,民进党立刻跳出来批评,还搬出“统战”、“敌我不分”这种老套路,这种反应,其实不难理解。
![]()
对民进党来说,历史从来不是纯粹的记忆,而是政治工具。
他们多年来一直在推动“去中国化”,把台湾地区的历史切割成一段段,哪怕是白色恐怖,也只讲压迫,却从不提那些牺牲者的真实背景。
吴石这样的人物,对他们来说太“危险”,他是曾经效忠大陆政权的人,又是在国民党执政时期被处决的。
![]()
这种“身份交叉”的背景一旦被讲清楚,很可能打破民进党精心编织的“民主抗争”叙事。
民进党这几年靠“抗中保台”打选战,把两岸关系妖魔化,把历史简化为“善恶对立”,但现实却越来越难配合这种叙述。
尤其是在大陆不断推进经济整合、技术发展,台湾地区的年轻人开始怀疑,光靠“仇中”真的能过好日子吗?
![]()
而当国民党开始从历史中找出共通点,提出“和解”的可能时,民进党就坐不住了,他们最怕的,其实不是郑丽文去参加什么仪式,而是怕她借着历史讲出另一种可能。
而这种可能,一旦被更多人接受,那民进党在教育、文化、媒体中辛苦经营的那套“台独史观”就有可能动摇。
更别说这次国民党还主动承认白色恐怖时期的错误,愿意为曾经的历史负责,这种态度,反而让民进党显得回避和僵化。
![]()
他们过去总是指责别人不认错,现在别人不仅认了,还顺势讲出两岸的共同记忆,这让民进党陷入一种尴尬,再批评就显得小气,不批评又怕失去话语权。
所以,他们只能继续贴标签,把一场追思会说成“统战工具”,但民众还买账吗?尤其是年轻人,他们更关心的是和平与未来,而不是意识形态的争斗。
马英九发声准
马英九的表态,时间上选得非常精准,追思会前一天,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责任。
![]()
他点名民进党过去几年破坏交流机制,忽视民意,他表示台湾主流民意是希望和平与发展,这种表态实则是对当前政治氛围的一次精准拆解。
马英九虽然早已卸任,但他的言论依然具有指标意义,尤其是在国民党内部,他的声音仍然有分量。
他这次不仅公开支持郑丽文的立场,还与其团队探讨具体合作,打算重启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从吴石的历史入手,开展研习营。
![]()
这说明他不只是站台,而是真心想推动这条路线往前走。
他的表态其实是给郑丽文撑腰,也是在对民进党释放信号,两岸之间的和平不是幻想,而是主流,继续对抗只会让台湾地区陷入孤立。
而这番表态正好与郑丽文的路线相呼应,两人一前一后,形成了无声的配合,一个在内部整合力量,一个在外部稳住舆论,这对民进党而言是不小的压力。
![]()
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全球局势下,台湾地区民众确实更关注稳定。
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正在调整,大陆在区域经济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台湾地区如果继续把自己困在“抗中”的框架里,不仅外部空间越来越小,内部的撕裂也会越来越深。
马英九的这句“主流民意”,其实也是在提醒岛内政治人物,别再用过去那一套操作民意了,现在的民众已经不那么容易被情绪操控,他们更想听到解决办法,而不是继续吵架。
![]()
结语
这场追思会,让岛内政治再次感受到两岸历史的分量,郑丽文用行动告诉大家,国民党要重新接上历史的线,也要面对曾经的创伤。
民进党则表现出一种急切的排斥,怕的是“另一种历史”重新进入公共视野,马英九则站在更长的政治时间轴上,用一句“主流民意”指出和平才是出路。
这一切说明岛内的两岸路线,正在发生变化,旧的叙述正在失效,新的共识尚未成形。
![]()
这场围绕吴石的争议,或许只是开始,而这场追思,提醒的从来不只是过去,不管走到哪里,历史的线,是剪不掉的。
“两岸同心,振兴中华”,如今听来,更像是一种现实的召唤。
参考资料
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十周年 国台办:愿在共同政治基础上,与台湾各党派团体人士共推两岸关系发展 2025-11-07 21:36·中国新闻网
出席“白色恐怖”追思大会,郑丽文:希望两岸和解、两岸和平 2025-11-07 17:08·海峡导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