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讯 一批柔性毡状气凝胶绝热卷材沿流水线缓缓成型,它将为新能源汽车电池包筑起“防火隔墙”;厚度仅2毫米的轻质柔性光伏组件成功下线,它使光伏板重量减轻70%并能够弯曲贴合弧形屋顶……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加大创新载体培育力度,在今年江苏省工信厅公布的2025年度“三首两新”认定名单中,镇江经开区7项新技术新产品入选,覆盖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器械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首两新”是江苏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建立的专项认定体系,此次认定是镇江经开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体现,也是区域科技创新广度与深度的一个缩影。
创新驱动,开拓市场应用场景
位于镇江经开区航空航天产业园的航天海鹰(镇江)特种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鹰特材”),是国产大飞机复合材料零件生产指定的首批供应商。企业为C919客机提供近50%的总体复合材料,还积极研发新材料,拓展市场应用场景,为蓬勃发展的新能源产业提供保障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
眼下,海鹰特材新材料技术中心不断传来设备轰鸣声,大楼里的生产线24小时满产运转,一批批液体材料经过搅拌、改性和干燥等工序后,形成了一卷卷气凝胶绝热毡。这些看似白纸、摸起来布满毡状线体的绝热卷材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的电芯间隔热。该项目是江苏省2025年度33个首批次新材料认定项目之一,也是今年镇江经开区唯一省级“三首”认定产品。
新材料获认定的背后,是企业长期以来技术攻坚的成果。“我们从2011年就认准气凝胶的战略价值。”海鹰特材总经理赵宇曾于2018年获中国气凝胶专利金奖。他介绍,2023年,企业研发的气凝胶绝热毡产品实现规模化量产,成功切入小米汽车供应链。2024年,企业气凝胶绝热毡年产值突破1亿元。
精准发力,填补技术与市场空白
在镇江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园,中节能太阳能科技(镇江)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内,生产线上一组组轻质柔性光伏组件,十分轻巧且柔软,它被江苏省工信厅认定为2025年度“两新”产品。
“它的厚度只有2毫米,仅有传统光伏板的1/15,每平方米重量为3千克,较传统组件大幅减重70%。”企业产品差异化经理章翀介绍, 该产品研发历时一年半,共申请专利24项,最大优势在于其柔性特质。它能够贴合环形、弧形屋顶,特别适用于承载力有限的厂房、屋顶。
“它精准填补了无法安装传统组件的低承重屋顶市场空白,据我们分析,这部分市场潜力约占屋顶总面积的40%。”章翀说。目前,该产品已在国内与阳光新能源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并成功出口至德国市场,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展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镇江贝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内,机械臂操作进行样品的质量测试。该企业研发的扬声器后腔用低温型C2-N'Bass吸音材料,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扬声器制造,它打破了国外大型公司在微型扬声器用多孔吸声材料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领域空白,解决了扬声器声学效果与空间不足的矛盾,能够有效增强手机扬声器性能,为消费者带来更愉悦的音频体验。
服务保障,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近年来,镇江经开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统筹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不断释放区域发展新动能。
镇江经开区科信部门积极落实各级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导、服务保障等多措并举,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支持体系,为企业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
镇江经开区还建立梯度式企业培育库、组织专项对接活动、提供“一企一策”精准服务等机制,积极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通过鼓励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突破核心科技难题、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接下来,镇江经开区将持续加大创新培育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对接,助力更多科技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记者 潘宇琴 通讯员 李长兴 姚奇运 王婷 胡彩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