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的焦虑必然会生出控制之心,控制又会引发孩子抵抗,挫败孩子的自信。
让孩子逃得更彻底,情绪也更内耗。
尤其是小时候对孩子管理很严格,要求很高,小孩本身又很优秀,家长的控制欲是很强的。
孩子优秀,家长自然也很骄傲,不经意中就会产生自负感,觉得自己很会管孩子,孩子也很争气,懂事,乖巧,优秀。
妥妥的是别人家的孩子,家长在某种程度上也会有很多优越感。
但越是乖巧,越是被父母保护和控制下成长的孩子,越是容易在逆境和青春期遭遇情绪内耗,焦虑,心慌,慢慢出现厌学。
在孩子的意识里,怎么自己会做不到优秀?自己怎么可以没有朋友?怎么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
这种不允许,不接受的落差,孩子会从一种优越感陷入自我否认的两个极端中。
家长要明白的一个道理是:
你的孩子不可能一直比别人家孩子优秀,别的孩子也不可能主动去向你家孩子示好。
对于一贯有优越感的孩子来说,他们心气很高,这看不上,那看不上的,容易眼高手低,但同时受不了很多意外:
一次考试的不理想,会让孩子觉得很挫败;
一次人际关系的不友好,同学不喜欢自己或者闹了矛盾,孩子会生气和愤怒,觉得别人都不喜欢自己;
一次老师的批评,孩子会觉得所有人都不喜欢自己,都针对自己。
这些事情在成年人看来很不值得一提,完全不需要放在心上,可这些感受和感觉对孩子就是天塌般的打击。
这是因为孩子本质上缺乏自信,也源于家长早年的控制与打压,把孩子的思维圈定在一个限度内:
只能做这些事情,不能做这些事情;
要事事争先,要做到无可挑剔,这样别人才会高看你,才会喜欢你;
不要那些成绩差的和风评不好的人一起玩,会影响和坑了你。
当孩子慢慢摆烂,颓废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时,变成之前最看不上成绩差和摆烂不上进的坏孩子时,孩子的内疚和不安,就变成了另一种对自我的攻击。
这时,爱控制的家长又开始启动另一轮控制:
如何让孩子不这么想自己太糟糕,要对自己自信一点;
如何让别的孩子主动跟自家孩子交朋友,让孩子开心一点;
如何让孩子有能量,让孩子自己欣赏和认可自己。
这是家长无意识对孩子根深蒂固的控制,家长总是拿着为孩子好,四处寻医问药,每天脑海里只想着一件事情:
如何让孩子改变?如何让孩子变得更好?
这是家长的自恋,也是家长密不透风的控制欲望。
![]()
家长需要明白一点: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不受控制的,是家长再努力也做不到的。
比如让同学主动喜欢你家孩子,让你家孩子永远都开心,让你家孩的烦恼立马消失。
不合理的信念,是执念,也是控制之心。
家长越自恋,控制之心就越强。
成熟的认知,应该是客观,平衡的,知道孩子的优势,也接纳孩子的局限,承认家长的渺小,也接纳孩子的普通。
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家长,是虚假的自我,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崩溃和焦虑。
乖孩子一旦出情绪问题,不会那么轻易就恢复。
因为孩子和家长一样自恋,活在虚假的自我迷恋中,孩子需要一步步重建自我认知体系,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普通,有着被讨厌的勇气。
而家长也需要接纳孩子目前只能这样,还会在情绪内耗里循环一阵,没办法,也不可能快速改变。
![]()
父母能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不是理想和优秀的样子,这时家长就慢慢放下了控制和改变孩子的欲望。
才能慢慢给孩子赋能,接纳孩子真实的样子,将自己无穷的期望降低再降低,不要孩子去了学校,又想着多听课,多听课又想成绩好,成绩进步了又想名列前茅。
家长对孩子的期待是无止境的,这本身没错,但无意识的控制之心,会挫败孩子的信心,将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迈步的孩子,重新打回自卑的浪潮中。
相信孩子会好的,但也要尊重孩子的节奏,接纳孩子的局限。
一步步慢慢来,陪伴,鼓励,不放弃,不退缩,希望就在前方不远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