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幅描绘乡间小路的水彩画留住了许多观众的脚步。画面里,阳光透过树叶洒下光影,笔触细腻而温暖。这幅画的创作者,是19岁的孤独症少年睿宇。画中宁静的乡间小路,与当年妈妈教他学会骑自行车的那条路格外相似——一那条烙印着睿宇成长的乡间小路。
10月18日,由大米和小米与德力西集团联合发起的 “我眼中的世界”孤独症青少年儿童公益画展在大米和小米总部启幕,我们收到了来自北京、山东、深圳等多地孤独症人士的画作。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人士的世界,搭建理解、接纳的桥梁,11月11日,这些画作将登陆“深圳之眼”,开启为期十天的展览。
练习,练习,再练习
对于孤独症孩子而言,掌握一项技能,往往要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与坚持。16岁的兆嘉最初拿起画笔时,连一条平稳的放射线都难以画出。
一岁多的兆嘉,即便在父母搀扶下也无法行走,被医生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此后,兆嘉的妈妈带着他辗转北京各大医院,尝试了全天康复训练、针灸、营养调理等多种方法,却眼睁睁看着他与同龄孩子的差距逐渐拉大。
直到发现兆嘉有捏手、痴迷旋转物体的刻板行为,结合网上查阅的资料,兆嘉的妈妈心中才隐隐有了答案—— 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六岁时,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郭延庆教授确诊了兆嘉的孤独症倾向,这份猜测成为现实。
手部无力、精细动作薄弱,是兆嘉成长路上的一道难关。为了教他写字,每天放学后,兆嘉的妈妈都会抽出两小时,手把手地从横竖撇捺教起。用了将近四年,兆嘉才终于能写出完整的汉字。兆嘉的妈妈想为他培养一个兴趣爱好,恰好孩子就读的特校设有美术课,兆嘉的学画之路就此开启。
绘画比写字更具挑战。没有汉字横平竖直的规律,多变的线条让兆嘉再次陷入迷茫。兆嘉妈妈没有气馁,从他喜欢的星空、大海入手等自然风景入手,陪着他一笔一画地练习。由于兆嘉手部力气不足,彩铅涂色浅淡、油画棒难以着色、水彩笔易洇破纸,无数次尝试后,丙烯画终于让兆嘉找到了方向。大刷子铺色的便捷、色彩混合的奇妙、画错可修改的包容,让兆嘉彻底爱上了创作。
![]()
兆嘉的作品《春日寻芳》
放学后,兆嘉利用晚上的碎片时间铺一层底色,等干透后再叠加细节,反复堆叠罩染,一幅看似简单的作品,往往需要数周才能完成。兆嘉妈妈则全程充当“助手”,和兆嘉一起构思景物,搜集素材,必要时辅助完成细节,母子俩的默契在画纸上慢慢沉淀。
![]()
兆嘉的作品《打捞星星》
“他画画的时候眼里有光,终于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方式。”兆嘉的妈妈说,最初的作品很稚嫩,兆嘉会主动送给同学、老师,或是活动中遇到的志愿者。一句句“画得真好”,成为他坚持下去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绘画显著提升了他的精细动作能力,从歪斜的线条到细腻的笔触,肉眼可见的进步让兆嘉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这种从创作中获得的自信,是任何其他活动都替代不了的。”
当被老师断言“没未来”
一位妈妈的绝地守护
同样在绘画中找到力量的,还有睿宇。两岁确诊孤独症后,因当时深圳没有可以接收他的幼儿园,睿宇的妈妈只能带他回到老家求学。二年级时,睿宇因难以在课堂上安坐,成为同学欺凌的目标——“几个孩子把他推倒在地,围着用脚踢”。彼时的睿宇还没有主动语言,睿宇的妈妈从同村孩子口中偶然得知后,既愤怒又无助,提出入校陪读,却被拒绝。
直到有一次,睿宇忍无可忍做出了反击,睿宇的妈妈被叫到学校,迎来的却是劝退:“这样的孩子没什么希望,趁年轻赶紧再生一个,守着他能有什么未来?”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她。让她绝望的不是孩子无法像普通小孩一样正常读书,而是人们对孤独症孩子的偏见。睿宇的妈妈毅然决定带他离开,亲自承担起孩子的认知与文化课教育。
尽管当时的睿宇只有9岁,但他能感到妈妈很为自己担心。那段时间,睿宇的妈妈每天带他的手在乡间小路上练习骑自行车,她一直攥着后座不敢放手,直到某天悄悄松开,才发现儿子已经能稳稳地向前骑行。停下车子后,睿宇对妈妈说:“睿宇小的时候很笨,长大就变聪明了,长大了就不需要妈妈担心了。”
![]()
睿宇的作品《晨光中的小路》
在家人眼中,睿宇是个善良温暖又自律的孩子:他会主动给家人的杯子添满水;会提前做好晚饭,等妈妈下班后端到面前说“妈妈这是给你吃的”;13岁时,睿宇的爸爸做小手术住院,他坐在窗前发呆,睿宇妈妈问起,他轻声说:“爸爸妈妈都老了,我要尽快学会自立。”
“他语言表达有限,但内心对世界的感触很丰富。”睿宇的妈妈曾在他的日记里看到这样一句话:“要尊重别人,不能说话打击别人,不能刺激欺负别人。”因为小时候自己被欺负过,睿宇在日记里记下了他的感受和思考。
睿宇的妈妈回忆,孩子并不是一直都这么情绪平稳,是画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睿宇。
10岁那年,睿宇的妈妈偶然发现他在纸上画下的流畅线条,敏锐地捕捉到他的绘画天赋。从儿童画到素描再到水彩,睿宇在美术机构断断续续学了几年,虽然进度比同龄人慢,却格外扎实。
睿宇的妈妈渐渐发现,只要拿起画笔,他就能安静地坐好几个小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原本的情绪问题也随之平息,“画画是睿宇找到的精神支点”。
![]()
睿宇的作品《带露玫瑰》
“妈妈有你很幸福。”这是妈妈常对睿宇说的话。
“早年不仅外界对孤独症认知匮乏,就连我们家长,也很难找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睿宇的妈妈回忆,当初大多只能从书中学习干预方法,她做得更多的,是用心走进睿宇的内心。“陪伴是最好的干预,我们越来越有默契。父母与孩子的情感联结是一个支点,慢慢扩大,他就能逐渐与这个世界建立更深的连接。”
画画,也是一个连接。
深圳之眼,等你赴约
这是一封来自“另一个世界”的邀请函。
在这里,色彩会代替言语,笔触能传递心跳;在这里,孤独症青少年儿童用画笔突破常规表达方式的阻碍,让我们得以一窥他们内心充满诗意的宇宙。
孤独症是一种神经发育多样性,中国孤独症的发生率大约是1%,也就是说平均每100人中,就可能有1位。
他们有的能力较弱,很努力才能做到生活自理,也有的在用独特的才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价值。他们和外界相处的方式跟其他人有差异,但社会应该理解和接纳他们的不同。
“我眼中的世界”公益画展正式为搭建理解的通道而来。
![]()
睿宇和其他获奖小画家上台领奖
本次画展的作品后续将启动公益出售,而这场充满温度的展览并未止步于此——11月11日,这场充满温度的展览将准时登陆深圳之眼(岗厦北地铁站11号出口深圳之眼南区),后续还将走进上海。我们诚挚邀请每一位市民,届时走进“深圳之眼南区”,透过色彩感受孤独症孩子们对世界的热爱与期待。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深圳之眼购物中心支持。
1
画展时间
2025年11月11日—11月20日
2
画展地点
深圳之眼南区
岗厦北地铁站11号出口
16
参观说明
本次画展全程免费开放,无需预约,直接到场即可参观,欢迎大家带家人朋友一起走进孩子们的画中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