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一句特别火的话:没有人会来。出自积极心理学,是让人降低预期,这样才能对生活中到来的欣喜而充满感激。
![]()
“没有人会来”,是要从心理上真正的认为:
●没有人“会来”救赎我,死了这条企图被人拯救的心,生命不应该浪费在等待上,没断奶的孩子才嗷嗷待哺,成年人要学会自己找饭吃。——这是断了感性上的过度渴望
●没有人“该来”救赎我,任何关系都不能成为救赎我的责任,大家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人格,都有自己自由、平等的思想和行为,不该被任何关系以“责任”包装而绑架。——这是提高理性认知
●没有人“能来”救赎我,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解决我全部的问题,除了自己没有一个人能真正完全了解我,别把救赎的希望放在别人那,只有自己能开解自己。——这是意识到现实
但很多人是表面坚强,内心依然脆弱充满被拯救的渴望,而且表面越坚强,内心越觉得孤独、委屈、渴求更重。
![]()
看完鲁豫对谈龚琳娜这期播客,我突然想到对应的一句话:没有人需要。
“没有人需要”是:
●我不要自以为强大,破除自恋
一群年轻人去乡下旅游,看到一个年纪很大的老奶奶在路面卖菜,心酸不已,遂买下了奶奶的全部菜。后来奶奶回到了自己的大房子里,去自己的菜地里又拔了一些菜。
一位本地居住的学者听说这件事笑笑:这群大城市来的年轻人以为老奶奶可怜,可实际人家老奶奶又有自己的房子又有自己的土地,甚至有的还承包了山头,他们有什么呢?他们在大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衣着光鲜,所以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比这位老奶奶高贵太多,所以评价他人的标准和自我评价的基准,还有如何活着的标准,都被影响着。
●我不要以帮助他人获得标榜自己价值的来源
年轻人扶老奶奶过马路然后洋洋自得的离开了,老奶奶哭了:“孩子,我刚从这边过去”。年轻人并没有听到。
●我不要做无法善后的善举
毕赣在采访的时候说:我可能没办法对村子里面的同龄人做一个提醒,就好像他的生活本来是这样的,我突然拿了一个东西进来,但这个东西是一次性的,那个东西吃完就没有了,他只能等我。这样挺干扰别人的生活的。
●我不要剥夺他人经历/体验的权利
妹妹比我小9岁,她会遇到很多我遇到过的困难,我有时候会适当提醒,但我尊重她做的一切选择。我也避免做更高的提醒,因为人的行为跟不上认知也是很痛苦的。
有意思的是,往往无法意识到“没有人需要”的人,也无法真正意识到“没有人会来”,她会通过付出付出堆叠自己的价值感,直到被人看到,被人救赎。
![]()
“我的价值”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的“价值”都是被别人定义的,我是说,别人怎么判断我的“价值”,投射出来的都是他自己,跟我本身没啥大关系。
石头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石头它就存在了啊。石头不会问自己为什么存在,也不会探究自己存在有没有意义,因为它就存在了,至于“价值”那是别人的事。蛇拿我当生活的居所,过路人拿我当休息的板凳,登山者恨我是挡路的障碍。
我在呼吸,协同人类做空气交换;我在感受,日月星辰、风声雨声被看到被聆听;我在连结,让爱我的人有一个爱的落脚地。
我张开我本身生命的网,我想看看我能网住些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