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孩子最亲近的人,一定是妈妈。
毕竟,从孩子未出生时,就对妈妈最熟悉,出生后,妈妈的呼吸,体温,气味让他们更有安全感。
很多孩子哭了,喜欢找妈妈,刚会喊人时,很多孩子也是先会喊“妈妈”。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妈妈也是付出最多的那个人,谁为孩子付出多,孩子就和谁最亲。
![]()
因此,毫无疑问,孩子最亲近的人,在孩子心目中排序第一的那个人,必定是妈妈。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孩子的思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简单很多。
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谁能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能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心理养分,谁在孩子心目中排名最靠前。
简言之,亲人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并非理所当然的妈妈排第一位,孩子看重的不是谁最辛苦,而是谁让他们最安心。
孩子心目中“亲人排序”是怎样的呢?下面几个排序,你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潇潇的儿子已经3岁多了,到哪里都必须让奶奶跟着,不然就不愿意。
有一周末,潇潇打算和老公带着儿子去公园玩,但是,小家伙怎么都不同意,一直拉着奶奶,让奶奶跟着去。
潇潇本来想好好享受一家三口的周末,打算带孩子玩过之后,一家三口去吃西餐,然后去看一场电影。
没想到,儿子压根不给面子,奶奶不去,他就不去,最后无奈之下,奶奶跟着一起去了。
![]()
潇潇当时就不理解:孩子都和妈妈亲,喜欢黏着妈妈,怎么自己家儿子却喜欢黏着奶奶?
了解后才知道,原来潇潇和老公平时工作忙,经常加班,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奶奶带娃,就连晚上,孩子也是和奶奶一起睡。
其实,亲人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孩子年龄变化,逐渐发生改变。
而这个改变的标准就是:谁满足我→谁懂我。
孩子在3岁前,孩子对妈妈比较依恋,在大部分孩子的心目中,妈妈是最重要的,而这个前期是,妈妈平时陪孩子多。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孩子3-18岁,亲人在他们心目中的排序。
孩子幼儿园阶段(3-6岁)
这个排序就会发生变化,到底谁在孩子心目中排序最重要,孩子的评判标准为:
谁陪我玩,谁就是第一。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最需要人陪伴,陪玩,越是陪伴孩子时间多的亲人,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越靠前。
这个时候,老人往往陪伴孩子比较多,接孩子幼儿园放学了,会带着孩子去和其他小朋友玩,回家了陪孩子玩,搭积木。
![]()
老人满足了孩子对安全感的极致满足,因此,老人往往也容易抢在前面,而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下班回家也是偶尔陪伴一下。
这个时候,亲人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为:妈妈>奶奶或者姥姥>爷爷或者姥爷>爸爸。
作为爸爸,看到这个排序,是不是有点难以相信?
几个男同事看到这个排序后,就直呼:太意外了,接受不了啊!
小学期间(6-12岁)
孩子进入小学后,他们的心理逐渐产生了变化,幼儿园阶段,虽然有的孩子也会有小小的叛逆,但是总体上,比较听爸爸妈妈的话。
但是孩子6岁之后,也就是幼升小之后,就已经开启了人生新阶段。
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的规则感经过幼儿园阶段,已经逐渐建立起来,最重要的是,他们对社交需求越来越大。
幼儿园时,虽然出去玩也要有玩伴,但是大部分如果妈妈愿意陪着玩,孩子还是满足的。
孩子进入小学后,渴望被尊重,不愿意被家人过度干涉。
![]()
但是,上小学后,妈妈就会发现,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妈妈陪伴玩耍,他们已经从“家庭陪延”伸到“同伴陪伴”。
读小学三年级的女儿就是如此,记得她上幼儿园阶段,放学了和同伴一起在小区玩后,回到家就喜欢黏着我一起玩。
自从上小学后,她回家后就不喜欢和我一起玩了,而是要我给她约好朋友到小区玩耍。
然而,现在孩子都比较卷,因为我教育孩子相对比较佛系,想让孩子学习成绩总体不错的情况下,多些时间玩耍,健康快乐成长。
所以我给孩子没报什么课外辅导班,如今就一个舞蹈班每周一次。
因此,小学阶段,亲人们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是这样的:
妈妈≈好朋友>老师>姥姥或奶奶>爸爸>姥爷或爷爷。
孩子上中学后(进入青春期)
周围不少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进入初中后,为何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之前还听爸妈劝的孩子,进入初中后,对父母的话压根不听。
![]()
如果父母再多说几句,孩子就不耐烦,还喜欢把自己关房间不出来,走亲访友也都不愿意去。
如果家长多说学习和其他建议,孩子就会很烦躁,甚至和父母发生争执。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孩子进入初中后,就正式进入青春期了。他们季极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尤其是同伴的看法。
对于父母的说教式干预,他们非常反感,情绪波动剧烈,同伴关系远超亲子关系。
高中的孩子,更注重自我价值的探索,情绪相对稳定一些,但是,因为学业压力太大,如果父母不理解,孩子容易出现焦虑。
孩子进入初中后,对手机更感兴趣和依赖,不少家庭因为孩子玩手机,经常爆发战争。
这个阶段,亲人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是这样的:
手机(电子产品)>同学>自己>妈妈>爸爸>姥姥奶奶或者爷爷姥爷。
由此可见,亲人在孩子心目中的排序,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并非孩子“忘恩负义”,而是一种成长规律。
![]()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爸爸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令人堪忧。
因此,作为爸爸,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多陪伴孩子,并且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要多些鼓励,少些指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