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经科学领域的一项里程碑式发现证实了科学家长期以来的假设:大脑的连接模式决定其功能表现。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1018名参与者的大脑影像数据,首次在全脑范围内验证了神经连接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直接对应关系,这一突破为理解大脑工作机制和诊断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全新的科学基础。
研究团队发现,大脑的每个区域都拥有独特的"连接指纹",这些指纹能够精确预测该区域在各种认知任务中的活跃程度。从语言处理到视觉识别,从决策制定到记忆存储,一个脑区的连接模式几乎完全决定了它在特定心理活动中是否参与以及参与程度。这项发表在《网络神经科学》期刊的研究成果,为神经科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鸟瞰图"视角。
博士生凯利·希尔什作为研究的主要作者指出,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在于确立了连接性作为大脑功能基本组织原则的地位。"我们发现的证据表明,连接性是控制大脑功能的基本组织原则,这对于理解大脑出现问题时会发生什么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理解为研究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全脑连接网络的功能解码
研究团队采用了创新的计算方法来揭示大脑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他们首先利用人类连接组项目的大规模数据集,该项目包含了1018名参与者的高精度磁共振成像扫描结果,详细描绘了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模式。
随后,研究人员引入了NeuroQuery这一先进的在线荟萃分析工具,该工具能够为33种不同的认知过程提供精确的大脑活动图谱。这些认知过程涵盖了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言语表达、决策判断、音乐欣赏、面部识别等复杂的心理功能。
研究人员发现,大脑的线路可以揭示每个区域的独特用途,证实连接决定了功能。这一发现可能会改变科学家研究和诊断脑部疾病的方式。图片来源:AI/ScienceDaily.com
通过将连接组数据与认知功能图谱相结合,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计算框架,能够量化分析大脑连接方式与其功能表现之间的关联强度。这种方法论的创新使得研究人员能够在前所未有的精度和广度上探索大脑结构-功能关系。
分析结果显示,大脑连接网络与认知功能之间存在着高度一致且稳定的对应关系。无论是负责基础感觉处理的初级皮层区域,还是参与复杂认知过程的高级联合区,每个脑区的连接模式都能准确预测其在特定认知任务中的激活程度。
这种预测能力的精确性令研究人员印象深刻。副教授泽伊内普·萨伊金解释道:"就像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一样,我们发现不同的大脑区域根据它们所执行的心理功能具有独特的连接指纹。"这种独特性使得科学家能够仅通过检查一个区域的连接模式就确定其主要功能。
高阶认知功能的特殊连接模式
研究中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发现是,与记忆和执行功能等高阶认知过程相关的脑区显示出更为紧密的连接-功能关系。这些区域的连接指纹与其功能表现之间的对应程度明显高于负责基础感觉或运动功能的脑区。
希尔什对这一现象提出了发展性的解释:"这些更高层次的技能需要很多年才能在人们身上发展,比感官或社交技能要长得多。当你不断使用大脑的这些区域来发展它们时,可能会导致这些高阶技能的连接和功能之间产生非常紧密的联系。"
这一观察结果与神经发育理论高度吻合。高阶认知功能如抽象思维、工作记忆、认知控制等需要经历漫长的发育过程,通常要到青春期后期甚至成年早期才完全成熟。在这个过程中,相关脑区的连接模式会根据功能需求进行精细调整,最终形成高度专化的神经网络。
相比之下,基础感觉功能如视觉、听觉等在生命早期就基本确立,其连接模式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受经验影响较小。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高阶认知区域显示出更强的连接-功能耦合关系。
助理教授大卫·奥舍尔强调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这支持了神经科学家普遍持有的假设,即大脑连接决定大脑功能,但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表明这一点,而且没有在如此广泛的认知领域中得到证明。"
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新基准
这项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极为广阔。通过建立健康大脑连接-功能关系的标准模型,研究人员为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基准。
许多神经精神疾病都伴随着大脑连接模式的异常改变。例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往往表现出局部过度连接和长程连接不足的特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则显示出广泛的白质完整性受损;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就出现了特定脑网络的连接性下降。
有了健康大脑的连接-功能基准模型,研究人员现在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和量化这些疾病相关的连接异常。通过比较患者的连接指纹与正常模式的偏差程度,医生可能能够更早地发现疾病征象,甚至在症状明显出现之前就进行预警。
希尔什指出:"知道连通性是整个大脑功能的一般组织原则,为未来在该领域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这个基础模型使研究人员能够系统性地比较不同疾病状态下的大脑连接模式,识别疾病特异性的连接异常模式。
这种方法还可能为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不同患者的连接异常模式可能存在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例如,某些患者可能需要加强特定脑区之间的连接,而另一些患者则需要调节过度活跃的连接。
神经科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项研究代表了神经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转变。传统的脑功能研究往往关注单个脑区或特定认知任务,而这项工作采用了全脑、多任务的综合性分析方法,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视角。
大规模数据集的应用是这一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人类连接组项目提供的高质量数据使研究人员能够在前所未有的样本规模上验证科学假设,大大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和普适性。
计算神经科学方法的进步同样功不可没。通过整合多种数据源和分析工具,研究团队构建了复杂而强大的计算框架,能够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神经影像数据。
这种研究范式的转变对整个神经科学领域具有深远影响。它表明,要真正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需要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进一步扩展这一方法,纳入更多的认知任务、更大的样本规模,以及不同年龄段和疾病状态的人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数据的持续积累,我们对大脑工作原理的理解将越来越深入和精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