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美制服闹剧落幕 信任裂痕难修复
你坐飞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最近达美航空的空乘穿的制服越来越简约,大多是黑白灰的基础款?
别以为这是航空公司想走极简风,背后藏着一场折腾了好几年的行业大戏,还牵扯出美国职场和法律圈的一堆糟心事。
![]()
天价制服变 "大型翻车现场"
说句实在话,谁能想到一套员工工作服,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十年前,达美航空可是把新制服计划吹上了天,高调宣布和威斯康星州的服装品牌兰兹恩德合作,还请来了大名鼎鼎的时尚设计师扎克・波森。
目标是给全球 6 万多名员工打造一套又好看又专业的全新制服。
为了这事儿,双方那可是下足了血本。兰兹恩德花了好几年时间,跑到各个机场实地考察,开了一场又一场焦点小组会议,还做了好多件样品让机组人员试穿测试,就为了让大家满意。
达美航空也没闲着,专门组建了跨部门的团队全程盯着,生怕出半点岔子。
最后,近百款新制服正式上线,其中波森设计的 "护照紫" 颜色特别扎眼,本来想当标志性特色,没想到后来成了 "麻烦象征"。
![]()
可谁能料到,新制服一穿到员工身上就彻底翻车了。
数百名达美员工纷纷吐槽,这制服的染料简直就是 "染色神器",不仅会染到酒店的床单、毛巾上,连飞机上的座椅、家具都没能幸免,甚至会直接粘在皮肤上洗不掉。
更严重的是,大家把一堆健康问题都算在了这套制服头上 —— 皮疹、皮肤瘙痒、头痛、疲劳乏力,还有人说自己呼吸困难、声带不舒服,甚至出现了焦虑和记忆减退的情况。
投诉像雪片一样飞过来,官司自然也跟着找上门了。这场官司一打就是好几年,成了一场名副其实的 "持久战",直到最近美国联邦第七巡回上诉法院才给出了终审判决。
法院的结论很明确: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这套制服导致了员工的健康损害。
那些所谓的染料掉色,在服装行业里叫 "染料移色",就是常见的衣服掉色现象,根本算不上质量问题。
![]()
而真正让人无语的是,原告方聘请的那些 "专家",提交的报告看着挺吓人,全是煽动性的说法,可一经法院质询就露了馅。
他们既证明不了制服里有什么毒素,也说不清楚这些症状到底和制服有啥关系。
最终法院维持了之前有利于兰兹恩德的判决,这场闹得沸沸扬扬的 "有毒制服" 风波,在法律上才算正式画上了句号。
更有意思的是,达美后来换了合作方,找了盖璞旗下的设计部门做新一代制服,结果还是不顺利。
盖璞设计的三款裙子,因为款式太奇葩,被大家吐槽像《使女的故事》里的服装,而且经安全评估发现,这些设计可能会影响紧急情况下的撤离,最后直接被全盘否定了。
直到 2025 年初,达美才宣布要回归传统风格,重新启用 2018 年之前的复古款制服,还明确说要淘汰那个惹祸的 "护照紫" 颜色。
![]()
集体诉讼成企业 "烧钱无底洞"
我跟你讲,达美制服这事儿真不是个例。在此之前,美国航空和阿拉斯加航空都曾因为新制服引发的健康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可见这类纠纷在航空业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但更值得咱们关注的是,这起案件背后暴露的美国集体诉讼乱象,简直成了企业的 "噩梦"。
咱们都知道,美国国会早在 20 年前就通过了《集体诉讼公平法》,本来是想遏制那些过度激进的诉讼行为,结果呢?
完全没起到作用,集体诉讼案件数量反而连年暴涨,2025 年更是迎来了连续第十年增长。
卡尔顿菲尔兹律师事务所的调查显示,企业每年在诉讼辩护上的花费早就超过了 40 亿美元,到了 2025 年上半年,这个数字直接涨到了 45 亿美元左右,真是名副其实的 "烧钱大战"。
![]()
更要命的是,人工智能的崛起还让不少律师找到了新的 "生财之道"。他们专门盯着那些财力雄厚的大企业,打着 "隐私侵犯"" 数据滥用 " 的旗号发起诉讼。
就像 2025 年 10 月,苹果公司就因为 AI 训练数据的问题被两位学术作者告上了法庭,说苹果用盗版书籍训练 AI,每本侵权书可能要赔 15 万美元。
这类新型诉讼越来越多,企业应诉的成本也跟着水涨船高。
可有意思的是,虽然诉讼案件越来越多,但和解的数量却在下降。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案件越来越复杂,耗时也越来越长,想达成和解没那么容易。
另一方面,双方律师对和解的兴趣也大不如前,更愿意把官司打到底。这就导致企业不管输赢,都得先砸进去大笔的律师费,真是哑巴吃黄连 —— 有苦说不出。
![]()
对比之下,咱们国内的集体诉讼就理性多了。
2025 年 3 月,吉林长春 18 名消费者因为健身公司倒闭,通过集体诉讼成功拿回了预付款,而且法院只收了 25 块钱诉讼费,既维护了权益又没增加负担。
这和美国那种 "为了诉讼而诉讼" 的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也说明集体诉讼本来的目的是保护弱者,而不是变成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面对这样的大环境,企业也只能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达美航空在经历了制服风波后,对新制服的要求也变得格外严格,明确表示未来的制服都会用 Oeko-Tex Standard 100 认证的面料,而且会经过多轮穿着测试才会推广。
但对于具体的计划,达美发言人也说得含糊其辞:"对任何未来的制服计划或供应商,我们均无更多细节可透露。" 看来是真的被之前的官司搞怕了。
![]()
结语
达美制服这场闹剧前前后后折腾了好几年,花了天价律师费,最后法律给了定论,可员工的信任却再也回不到当初了。
美国的集体诉讼看似是在帮人维权,实则慢慢变成了不少律师的敛财工具,最后买单的还是企业。
职场里的信任这东西,比黄金还贵,碎了就难拼回去,修复起来比花钱打官司还费心思。
其实不管是企业还是员工,都该明白:与其事后花大力气补救,不如一开始就把事情做扎实。毕竟信任这玩意儿,一旦没了,可能花多少钱、费多少劲都找不回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