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售价仅几分钱的二极管,正让全球汽车产业陷入恐慌。
安世半导体——这家全球车用芯片巨头,突然爆发了一场横跨亚欧的“内战”。荷兰总部于10月26日单方面切断了对中国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理由是“中国子公司拒绝付款且不听指挥”。而中方工厂反手曝出惊人内幕:荷兰总部反而拖欠货款高达10亿元!这场看似商业纠纷的背后,实则是一场关于芯片主导权的暗战。
![]()
荷兰政府“闪电夺权”,中资企业遭遇“明抢”
这场风暴的起点是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援引冷战时期的《物资供应法》,宣布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罢免中方CEO,并将中资持有的99%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更戏剧性的是,荷兰法院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仅用一周就完成“夺权三连击”:暂停中方创始人职务、托管股权、任命外籍董事掌控决策权。表面理由是“治理缺陷威胁国家安全”,但始终未给出具体证据。
荷兰此举被业界直指为“契约精神的崩塌”。安世半导体原本是荷兰恩智浦旗下的业务,2018年被中资闻泰科技收购后,五年内从行业第11名跃升至全球车用芯片第三名,占据40%市场份额。中资投入数百亿元盘活企业,却因美国一纸“穿透规则”遭遇清算——2024年底闻泰科技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荷兰随即配合美方要求强行接管企业。
![]()
芯片断供引爆全球汽车业“地震”
荷兰总部断供晶圆的决定,直接掐住了全球汽车制造的命脉。安世半导体每年出货1100亿颗芯片,产品广泛应用于大众、宝马、奔驰等品牌。
断供后,部分二极管价格一周内暴涨10倍,日产汽车率先宣布削减900辆SUV产量,大众德国工厂部分生产线也已暂停。
面对危机,安世中国火速反击。中方工厂发布公告驳斥违约指控,强调库存充足可维持到年底,并已启动替代晶圆产能验证,预计明年就能实现无缝衔接。更关键的是,中方透露正在推动“人民币结算令”,要求全球客户直接以人民币采购中国工厂芯片。这一招直击西方软肋——中国工厂贡献了安世48%的营收,东莞基地承担了70%的封装产能,欧洲客户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供应商。
![]()
中美科技博弈下的“供应链暗战”
安世事件暴露了半导体产业链的脆弱性。美国通过“穿透规则”将数千家中资关联企业纳入管制,荷兰则充当马前卒直接夺权。但中方反制同样犀利:商务部先是对安世实施出口管制,后又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豁免,既维护供应链稳定,又精准打击荷兰的蛮横操作。
深层看,这不仅是企业纠纷,更是科技主导权的较量。荷兰试图以“安全”之名封锁技术,却忘了中国手握稀土出口管制和成熟制程产能两张王牌。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当欧洲牺牲契约精神换安全幻想,等来的只能是更高代价。”安世中国的反击已证明,在全球化分工的今天,谁掌控产能和市场,谁就拥有定义规则的底气。
这场芯片战争尚未落幕。但可确定的是,当一颗二极管能撼动全球制造业时,没有任何国家能靠单边霸权锁定胜局。供应链的韧性,终将取决于开放与合作的价值共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