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淡得失,宠辱不惊。人这一生,不可能事事皆如人意,你得到什么,必然会失去些什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或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若想要功成名就,就得舍去躺平舒坦的日子;若想要与路边的野花共欣赏夜景,就得接受家花的红杏出墙;若想要眼下的渔翁得利,就得做好失去往后幸福的打算。人生如舟,总在得失涨落间颠簸前行。真正的智者,既不因青云直上而沾沾自喜,也不因坎坷泥泞而妄自菲薄。那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淡然,恰是历经沧桑后沉淀的生命智慧。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常以超脱之姿示人。曹雪芹亲历家族由盛转衰,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感悟写入《红楼梦》,在繁华幻灭中参透"好一似食尽鸟投林"的真相。这份看透世事的清醒,让他笔下的人物悲欢超越了才子佳人的俗套,升华为对人生无常的哲学叩问。日本百忍禅师被诬陷时淡然收养婴孩,真相大白后仍报以粲然一笑,这般境界已非寻常"宠辱不惊"可概括,而是将自我完全融入天地运行的禅机。
现代社会的焦虑常源于对得失的过度计算。有人为一时挫败郁郁终生,也有人因偶然成功趾高气扬。爱因斯坦拒绝以色列总统之位时那轻轻摇动的手,恰似一面镜子,照见多少汲汲营营的慌乱。当我们艳羡他人荣耀时,可曾想过那顶镶满宝石的王冠,或许正是禁锢思想的枷锁?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并非教人麻木不仁,而是提醒我们:生命真正的价值,永远在超越得失的维度上闪光。
修炼这份从容,需要将目光投向更辽远的时空。苏轼被贬黄州时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把政治沉浮酿成了豁达的诗意。当我们站在浩瀚宇宙的视角回望,个人的荣辱成败不过如尘埃起落。唐代布袋和尚的偈语"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道出了辩证的人生智慧——有时所谓的失去,恰是生命给予的珍贵成全。
在这个追逐速成的时代,淡看起落更像是一种精神奢侈。但正因如此,那些能在掌声中保持清醒、在质疑中坚守本心的人,才显得尤为可贵。愿我们都能修得这般境界:得之淡然,失之坦然,让生命如深潭静水,映照万千气象而不改其澄澈。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