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工序
(一)安全管控:全程无死角
- 作业人员防护:施工人员必须系双钩安全带(高挂低用,挂钩固定在脚手架立杆或专用安全绳上)、戴安全帽、穿防滑鞋,携带工具时使用工具袋,严禁抛掷工具、材料;脚手架上作业人数不超过 2 人 /㎡,禁止超载堆放材料。
- 设备与环境监控:每日施工前检查脚手架立杆垂直度、横杆连接牢固度,卷扬机钢丝绳磨损情况(磨损量超过 10% 立即更换);遇 5 级以上大风、雷雨、高温(≥35℃)或低温(≤5℃)天气立即停工,雨后检查脚手架基础是否积水、沉降。
- 动火作业管理:若需焊接烟囱预埋件(如爬梯固定件),需清理作业点下方易燃物,配备专人监护,动火结束后确认无余火方可撤离。
(二)砌筑工艺:细节定成败
- 基层处理与放线:在烟囱基础顶面清理浮灰、杂物,按设计直径弹出烟囱外壁圆周线,每隔 2m 设置一道垂直度控制线(用线坠校准);砌筑第一皮砖时,用水泥砂浆找平基础顶面,确保第一皮砖水平度偏差≤2mm/m。
- 组砌与灰缝控制:采用 “一顺一丁” 组砌方式(顺砖与丁砖交替砌筑,增强墙体整体性),砖缝错开≥1/4 砖长,禁止出现通缝;灰缝厚度严格控制在 8-12mm,砂浆饱满度≥95%(采用 “三一砌筑法”: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砌筑过程中用靠尺检查墙体垂直度(允许偏差≤3mm/m)、平整度(允许偏差≤5mm/m)。
- 分层砌筑与养护:按 “分层砌筑、分层找平” 原则,每层砌筑高度≤1.2m,砌筑完成后及时用湿布覆盖养护(养护时间≥7 天,避免砂浆因失水过快开裂);若烟囱高度超过 20m,每 10m 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圈梁(或砖拱圈梁),增强墙体抗风载、抗震能力,圈梁与墙体结合处需预留拉结筋(间距≤500mm)。
- 预埋件与特殊部位处理:若设计包含爬梯、监测平台预埋件,需在砌筑过程中精准定位(偏差≤5mm),预埋件与砖体之间用水泥砂浆填实,确保连接牢固;烟囱顶部砌筑时,按设计坡度设置泛水(避免雨水倒灌),顶部砖体采用丁砖砌筑,增强抗风化能力。
(三)质量巡检:实时纠偏差
- 过程巡检:质检员全程旁站,每砌筑 3 皮砖检查一次灰缝饱满度(用小锤轻敲砖面,空鼓率≤5%)、垂直度与平整度,发现通缝、灰缝不饱满、垂直度超标等问题立即拆改,禁止带隐患继续砌筑。
- 隐蔽验收:圈梁浇筑、预埋件安装完成后,报监理单位进行隐蔽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继续砌筑上层墙体。
二、竣工验收
(一)施工单位自检
- 外观与尺寸检查:检查烟囱外壁无缺角、裂缝、空鼓,砖缝均匀顺直;用全站仪检测烟囱整体垂直度(高度≤30m 时,允许偏差≤15mm;高度 30-60m 时,允许偏差≤25mm),用卷尺核对各段直径(偏差≤设计值的 ±2%)。
- 强度与耐久性检测:在墙体不同高度抽样检测砂浆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或钻芯法),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检查圈梁混凝土强度,确认无裂缝、露筋等缺陷。
- 清理与修复:清理烟囱外壁残留砂浆、杂物,对局部细小裂缝(宽度<3mm)注入专用修补剂,对外观不平整部位用水泥砂浆找平。
(二)联合验收与整改
- 资料提交:施工单位整理验收资料,包含施工方案、材料合格证与检测报告、砌筑记录、隐蔽验收记录、沉降观测记录、强度检测报告等,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核。
- 现场验收:组织三方联合验收,重点核查烟囱垂直度、砌筑质量、预埋件牢固度,必要时进行满水试验(若设计有防水要求)或气密性检测(检测烟气泄漏率);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如局部灰缝不饱满、垂直度偏差超标),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验收。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