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曾经高高在上的“米粉”们,现在对小米汽车怨声载道?雷军这一路,从“手机之王”到“造车新手”,到底是哪里掉链子了?今天咱们就来唠唠,小米汽车这摊事,真不只是亏了400亿这么简单。
先说说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福建那事。一辆小米YU7直接冲进了海里,视频一出来,网上那叫一个热闹,大家议论纷纷。紧接着,成都一辆展车在广场上突然自燃,火光冲天,看得人心里直发毛。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不是吃素的,直接点名小米YU7的L2辅助驾驶系统有缺陷,一下子召回了11.7万辆车。对于一个刚刚入局的品牌来说,这简直像是刚学会游泳就被扔进了大海,能不能游上岸,全看本事了。
有网友调侃,这波“花式翻车”,让雷军微博成了大型吐槽现场。有人直接留言:“雷总,车都进海里了,你还在发广告?”其实,这种情绪不是空穴来风。三个月前,小米YU7首发18小时订单就突破24万辆,雷军在发布会舞台上意气风发,仿佛下一个“汽车奇迹”就要诞生。可谁也没想到,现实的重锤来得那么快。
![]()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小米汽车的交付难题。北京的工厂一年最多能造15万辆车,而首批订单直接干到24万辆,结果交付周期被拉长到快一年,最早下定的用户都得苦等。更糟糕的是,原本打算靠武汉第三工厂补产能,合作方临时退出,计划直接泡汤。有人开玩笑说,这不就是“排队买车变排队退定金”嘛。
其实,汽车行业这几年新玩家扎堆,大家都觉得有钱有技术就能搞定一切。可真到了细节上,问题才露出水面。举个例子,理想汽车2021年就因为芯片短缺,把交付周期拖到八个月,订单差点砸手里。理想最后砸钱补供应链,天天跟用户道歉,才算过了关。而小米这边,交付延期加上质量问题,粉丝的耐心眼看就要耗光了。
![]()
质量问题更是让人头大。首批车主反映座椅缝里能抠出金属碎片,高速上保险杠自己鼓包,碳纤维舱盖被实测“缩水”,甚至还有人集体维权。有一位老米粉在网上发帖,家里一水儿小米产品,这次买了车却第一次感到失望。有人说,手机死机可以重启,汽车要是出点岔子,可不是闹着玩的。说实话,这种心情我挺能理解,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雷军一向以“用户至上”自居,出了事本应该第一时间出来安抚,可他却选择照常发营销内容。这种处理方式跟2019年小米9断货时他半夜发长文道歉、亲自下场安抚粉丝完全不一样。很多人觉得雷总“变了”,危机公关这一课小米这次真没及格。
![]()
其实做车不是做手机,研发周期短、产品更新快在汽车行业并不适用。据业内人士说,传统车企研发一款新车怎么也得三五年,小米YU7两年就搞定,这速度让不少工程师都捏了把汗。供应链的人透露,小米赶工期,甚至不同批次的车上用的传感器都不一样,这质量能不参差不齐吗?一个供应商说得很直白:“小米的工程师确实拼命,但汽车这活儿急不得。”
再来看看市场大环境。2024年整个新能源车圈都挺紧张,同样被点名召回的还有极氪、问界。极氪001在杭州电池管理系统失效,4.2万辆被召回。这说明,智能化汽车的安全门槛比大家想象中要高得多,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品牌掉坑里。
![]()
说到“米家生态链”,其实雷军这些年搞的家电、智能硬件都还算顺风顺水。2018年米家空气净化器因为滤芯问题在上海被投诉,雷军亲自道歉、加大整改,用户反而觉得他有担当。可到了汽车这块,问题出来后小米的应对明显慢半拍,给人的观感大打折扣。
再说说用户的“信任危机”。小米汽车首发没多久,退订率就开始上升。销售员都说,最近来提车的客户明显少了,很多人看完实车反悔,定金都不要了。研究机构易观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车的退订率整体上升,小米YU7的退订率则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用户的信任要建立很难,一朝翻车就全没了。
![]()
还有小米一直宣传的“人车家全生态”,可不少首批车主发现,手机、平板、家电都能无缝互联,唯独这辆YU7像“外来户”,体验感一言难尽。专家分析,这其实就是“手机思维造车”的水土不服。汽车不是快消品,安全和品质才是命根子。
最后,有网友说得挺在理:“小米缺的不是技术,是时间和沉淀。”我也认同,雷军的拼劲大家有目共睹,可汽车行业真不是靠一腔热情就能拿下的。一步走错,满盘皆输。
说到底,做汽车这碗饭不容易,尤其是对新玩家来说。雷军要想走得远,光靠梦想和粉丝还不够,还是得脚踏实地,把质量和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