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届金鸡国际影展的全部片单已经揭晓,其中不乏戛纳金棕榈奖得主朱莉娅·迪库诺,柏林金熊奖得主伊尔蒂科·茵叶蒂、卡拉·西蒙等一众备受影迷瞩目的导演,他们的新作均会在厦门迎来中国首映。与此同时,金鸡国际影展在选片过程中一贯秉持求新视野,广泛推荐来自这个地球上各个角落的新人佳作,让中国影迷在大银幕上感受这个时代不同“象限”的影像。
漫长的北欧冬夜里,峡湾静默,船只在雾中缓缓靠岸,人们点起烛火,等待极光铺展。来自冰岛的导演希尼尔·保尔马松为视觉艺术家出身,其电影作品也体现了出色的影像意识。他的长片首作《凛冬兄弟》于2017年亮相洛迦诺电国际电影节,2018年又在北京国际电影节与中国观众相会。后来,他的《白色,白色的一天》《创造之地》先后入围了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和一种关注单元。
保尔马松的新片《留存的爱》曾亮相今年的戛纳,讲述了一个失落的丈夫习惯性地返回婚姻破碎的家中的故事。影片以极其细致的光影、构图和透视法展示着冰岛这片土地,并以一段诗意的超现实段落将人物关系的异化通过自然风貌呈现出来。
![]()
>>《留存的爱》<<
1983年,名不见经传的丹麦建筑师奥托·冯·斯普雷克尔森,意外赢得了巴黎新凯旋门——拉德芳斯大拱门的设计竞赛,一夜之间成为了法国总统旗舰项目的掌舵人。法国导演斯特凡纳·德穆斯提耶的《新凯旋门》曾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为蓝本,并保持了德穆斯提耶对于国家机器的深刻观察和反思:在政治的博弈、预算的枷锁与无尽的妥协中,这位固执、傲岸的建筑师一边用脸颊感受意大利卡拉拉大理石的纹理,一边在深夜独自面对图纸上即将消失的设计线条。
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建筑的传记片,更是一面映照所有创作者的镜子——在集体意志与个人表达的角力中,每一个坚持到底的梦想,需要付出多少孤独的代价?
![]()
>>《新凯旋门》<<
芒果从树上坠落,溅出金黄的甜腻。魔幻与现实拉美土地交融,这里的艺术就像暴雨过后,蜥蜴趴在玛雅遗迹上做着古老的梦。来自哥伦比亚的导演西蒙·梅萨·索托的长片首作《安帕罗》曾在2021年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并在平遥国际影展进行了展映。今年他携新片《诗人》亮相戛纳一种关注单元:落魄的中年诗人意外邂逅天才少女,他试图把她引入诗人的世界,然而对方的理想只是做一个美甲师。
在《诗人》夸张的喜剧风格背后,我们不难感受到导演在试图传达某种理想主义的悲观情绪。同时,本片也延续了导演叙事的主要“质料”——聚焦于哥伦比亚的社会现实,尤其关注边缘化群体的生存状态,探讨记忆、创伤与身份认同。
![]()
>>《诗人》<<
夜市灯火通明,茉莉与香茅的味道交织。穿制服的青年人日复一日地望着碧绿海水,仿佛所有生活的压力都能被这片翡翠般的清澈接纳。泰国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其前作《速度与爱情》2022年曾在金鸡国际影展展映。
今年他带来了新作《最后的KPI》,影片讲述了人力主管的弗伦的多重烦恼:社会经济状况堪忧,空气污染日渐严重,公司裁员造成的岗位空缺,她本人又刚有身孕,为了避免被裁不得不保密……日复一日的面试中,弗伦似乎已窥见未来生活的庸碌乏味、焦虑与失落。
纳瓦彭的电影总能在最大程度上兼顾商业和艺术的考量,本片却一反常态,克制冷静的镜头语言中,试图探讨当代社会科技过度支配人类生活的困局。
![]()
>>《最后的KPI》<<
还要特别推荐一部《来自加那利群岛的植物》,中国导演阮兰稀在德国拍摄的长片首作,曾入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一株远渡重洋的植物,能否在异乡的土壤里存活?加那利群岛——那个位于非洲西北海岸、三毛笔下满是浪漫与乡愁的岛屿——不仅是故事的起点,更俨然影片的另一个主角。这里阳光明媚、四季如春,独特的火山地貌与丰富的植物物种,共同编织了一个关于远方、生命与记忆的隐喻。
阮兰稀不仅是电影导演,还作为摄影师参与到艺术创作中。她将诗意、充满灵性的镜头对准植物、土壤以及异乡人的旅途,去触及现代生活中关于故乡与他乡、疏离与渴望的永恒命题。
![]()
>>《来自加那利群岛的植物》<<
我们将持续为大家带来
影展佳作推荐、选片指南、活动信息
敬请关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