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宜文,男,安徽桐城人,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学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构造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地质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盆地构造、非常规能源(包括煤层气、页岩气、地热等)地质与开发、煤系地质以及纳米地质与成藏成矿系统等。
![]()
图为2015年4月琚宜文教授在尼泊尔喜马拉雅造山带进行盆地地质考察工作
一
琚宜文团队为全球煤矿减碳提供“中国方案”
日前,中国地质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云南昆明举行。会上,中国地质学会公布了“2024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和地质找矿重大成果”并向主要完成人代表颁发证书。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琚宜文团队凭借“华北赋煤区甲烷开采-防灾-减排一体化理论技术创新及应用”入选“2024年度十大地质科技重要进展”。
团队从煤系储层中甲烷如何赋存与富集、如何高效开采与井下防灾、以及不同浓度甲烷如何阶梯利用与排放控制三大方向突破,取得三项成果:厘清了华北赋煤区盆地演化与分异过程中煤层就位-赋存模式和甲烷富集产气模式,首次从纳米视角发现了煤结构-物性突变特性,提出了针对华北赋煤区煤储层的“微纳米孔隙导流”甲烷高效开发地质理论;率先提出了基于微纳米孔隙扩增效应的地面、井下以及地面-井下协同储层改造技术体系,破解了常规水力压裂难以有效改造煤储层微纳米孔隙的世界难题,同步保障了煤矿安全生产;创建了以煤储层甲烷含量为核心的“新排放因子”碳排放计算模型,集成了多源不同浓度甲烷阶梯利用技术,有助我国能源基地建设。
该团队由此形成的华北赋煤区甲烷资源“开采-防灾-减排”一体化理论技术体系,为全球煤矿区减碳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
琚宜文当选国际先进材料协会终身会士
近日,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首届产业创新发展会议在中国宁波召开。会上,国际先进材料协会秘书长为中国科学院大学长聘教授、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琚宜文颁发了国际先进材料协会终身会士(FIAAM)证书,以表彰他在纳米地球科学与纳米地质材料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
FIAAM证书
在纳米地球科学与纳米地质材料领域,琚宜文创新性地提出纳米地球科学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内涵,即以纳米科学与地球科学为依托,以纳米技术工具与地学工具为手段,对地球不同圈层中已知或有待探知的纳米颗粒和纳米结构(包括孔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揭示出地球演化过程中纳米尺度信息与地学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成因规律的科学,进一步厘清了纳米地球科学与纳米地质材料的主要研究方向,全面阐述了纳米地球科学及纳米成藏成矿领域重大科学问题。
2014年,琚宜文团队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创建了第一个纳米地质学术组织——中国地质学会纳米地质专业委员会,为纳米地质及其材料领域源源不断提供人才。近年来,琚宜文带领团队推进纳米地球科学研究,并改进了纳米地质材料,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而且还推动了纳米地质资源开发及其材料的产业化应用。
国际先进材料协会会士是国际先进材料学会授予研究人员和科学家的殊荣。经专家提名、学术委员会评审、学术演讲等环节遴选,国际先进材料协会每年在材料科学、工程和技术领域的各学科选出最多3名杰出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对材料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努力。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编:木子 小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