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贵阳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贵阳保护中心)凭借“靠前服务 助推国家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专利预审工作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该实践经验中,贵阳保护中心靠前为花江峡谷大桥提供知识产权服务。
2025年全国专利预审工作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专利预审业务培训班上发布,旨在表彰专利预审服务在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协同发展等领域的标杆实践。经严苛遴选,15个案例脱颖而出,是全国专利预审领域的优质示范样本。
花江峡谷大桥这座被誉为“横竖都是第一”的世界级桥梁,凝聚了大量技术创新与工程突破。在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与支持下,贵阳保护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将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守护创新成果、释放项目核心价值的关键抓手,全力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筑牢创新成果保护屏障,大桥建设期间,贵阳保护中心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四川中心(以下简称审协四川中心),打破传统服务模式,主动靠前服务,深入大桥施工现场开展实地调研,与建设、施工团队面对面沟通,系统梳理桥梁建设中的技术难点与创新成果。在此基础上,双方结合项目技术特性、行业发展趋势及“通行+观光”双重定位,构建“商标+外观设计+发明专利”全方位知识产权布局方案,明确高价值专利培育路径,实现知识产权保护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部署,为项目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为提升服务质效,贵阳保护中心联合审协四川中心创新构建“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重大工程知识产权保护经验。服务前置化。贵阳保护中心将知识产权服务嵌入工程建设流程,从项目建设阶段便介入对接,精准捕捉创新需求,确保保护策略与工程建设同步推进。协同高效化。建立国家与地方知识产权机构联动机制,整合审协四川中心与贵阳保护中心双方资源优势,形成“预审提速+审查支撑+运用指导”服务合力,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率与质量。跟踪常态化。建立不定期沟通回访机制,动态跟进工程技术创新进展,及时提供针对性指导,确保专利布局始终与工程建设进度深度适配。
精准服务换来了丰硕成果,通过全程跟踪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围绕关键技术方向新增专利申请41件、授权专利12件。截至目前,项目累计申请专利约80件,经贵阳保护中心预审的30件专利中,25件获得授权,授权率达83.3%,较区域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这些专利不仅数量可观、质量过硬,更实现了核心技术领域精准布局,在“智慧缆索”“风环境监测”“无落地支撑现浇支架”“桥旅融合设施”等8大技术方向实现专利全覆盖,智能风环境监测、主缆施工和大体积混凝土温控等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此次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不仅是对贵阳保护中心工作成效的权威认可,更彰显了地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助力重大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未来,贵阳保护中心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部署,聚焦重点产业链布局和高价值创新主体需求,深化“靠前服务”理念,强化靶向服务供给,为更多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全周期、高品质的知识产权服务,着力打造便捷高效、公平有序的知识产权生态,以知识产权保护赋能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记者 杨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