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不是更强大,而是更能拥抱自己的脆弱。”
——陈历杰
在我多年的心理咨询与能量训练陪伴中,遇到过许多像她这样的女性——聪明、能干、责任感强,却在职场与家庭的双重角色中渐渐耗尽了能量。她们努力追求“完美”,却忘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幸福不是靠努力换来的,而是靠觉察、允许与松弛养成的。
这篇文章,是一位职场妈妈从“拼命生存”到“自在生活”的真实转化。她在能量营中,一点点学会与情绪共处、与身体对话、与内在重逢。从焦虑到安定,从用力到柔软,她的故事提醒我们:当女性学会“稳住能量”,便能重新拥抱生活的温度。
愿每一个努力过头的你,都能找到那份不再取悦世界、只为自己呼吸的力量。
![]()
当我停止讨好世界,幸福才悄悄靠近
——一个女性的觉醒之旅
文/石贝
致每一个“努力过头”的你
我们这一代女性,太懂得努力,却常常忘了心安。
请记得——
世界不需要一个完美的你,
它只需要一个“真实、温柔、正在呼吸的你”。
一切都“对”,但我却不快乐……
如果你在几年前认识我,或许会觉得我是那种
人生赢家
型的女人:硕士毕业、体制内稳定工作、温柔体贴的丈夫、乖巧可爱的孩子、体面的中层岗位。在外人眼里,我的人生仿佛一张完美的答卷
稳妥、有序、被羡慕。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段时间,我的世界灰暗得像雾中的城市。
每天清晨,闹钟响起时,我都需要鼓起勇气才能起床,去面对紧张而密集的工作任务。夜晚,常常在半夜惊醒,脑海里一遍遍回放白天的细节。每到周日晚,焦虑如潮水般涌来,下周的工作仿佛一根无形的鞭子,让我难以放松。
即使下班回家或在周末休息,工作的思绪仍在脑中盘旋,使我无法真正休息。而作为中年新手妈妈,还要面对育儿、婆媳等家庭关系和生活琐事的压力,这些都像一层厚重的雾,让我无处安放自己。
焦虑、疲惫、麻木……几乎成了生活的常态。
有一次,我在出差途中,走在一条秋天的银杏路上。夕阳洒在路面,一位环卫阿姨在扫落叶。那一刻,我突然羡慕她——羡慕她能在完成一天的工作后,简单而安心地回家;羡慕她能放下扫帚的那一刻,彻底休息。我站在那条街头,鼻子微微发酸……
我开始困惑:我拥有了所有“应该”让人幸福的条件,为何内心却像被掏空了一样?我已足够努力,为何还是不能掌控幸福?
我的人生:用焦虑换来的“优秀”
回忆自己的成长路径,一路走来,我是那个总想证明自己的女孩,渴望在职场中闯出一片天地,从小便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往前冲,成绩要拔尖,工作要出色,领导要认可,生活要精致……
仿佛只有“最好”,才配得上被爱、被肯定。然而,职位升迁的同时,内心的空洞也越来越大。每当我努力去“成功”时,却总觉得自己失去了其他重要的东西。我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单一,焦虑与压力几乎成为了我的生活常态。
追溯源头,或许要从童年说起——弟弟出生后,我被送往祖父母家寄养,年幼的心底悄然埋下被抛弃的伤,那种“必须优秀才能被爱”的信念便成了我生存的盔甲。我用成绩换取关注,用忙碌填补孤独,用外界的认可来确认自己的存在价值……
长大后,这份“盔甲”并未卸下。婚后,我被期待成为贤妻良母,温柔得体;职场上,又要雷厉风行、独当一面。温良恭俭让成了无形的枷锁,“道德感”成了我自我压迫的工具。我挣扎于自我实现与世俗规训之间,既想追逐事业的光芒,又怕辜负温柔的标签。夹在两种身份的裂隙中,我像一根被拉满的弓,紧绷到几乎断裂……
崩溃与转折
直到两年前,家人和我自己都经历了重大变故。那一刻,我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次与老友的重逢,她向我推荐了陈老师的“心理能量营”。起初我并不在意,直到有一天,被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我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报了名。
坦白说,我并不期待奇迹。但我知道:“如果不改变,我可能会被自己的焦虑吞噬。”
1
重建自己的“能量盘”
能量营里的第一课,是“灵魂六问”。
简单到几乎让人觉得可笑的六个问题: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三件好事、每日冥想、刻意练习。
一开始我对此嗤之以鼻,觉得这些不过是老生常谈的生活常识,可正是这六个简单的问题,像一束光慢慢照进了我的心里。我开始练习“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午休时不再刷手机,而是去散步、晒太阳。我学会抬头看天,看光线穿过树叶洒在路面,那一刻,心竟然是安静的。我坚持记录“每日三件好事”。今天老公做的我爱吃的饭菜;回到家孩子跑过来抱我;同事友好善意的互动——我开始发现,幸福其实一直都在,只是以前我太忙、太盲目。而每一次“灵魂六问”的文字分享,都会收到老师的指导和小伙伴的鼓励。情绪被接纳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一种久违的轻盈。
如《大学》所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真正的力量,从日常的秩序中生长。
2
重新理解“爱自己”
加入能量营以前,我理解的“爱自己”,在给自己吃好、穿好,买喜欢的东西、偶尔放纵休息上。加入能量营后我才明白,爱自己是真正看见自己的情绪,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低谷时不苛责、在迷茫时允许停留。
通过在“能量营”关于刻意练习、《部分心理学》《积极转念》等的成长学习,我开始一点点地重新去链接内在被割裂的角落,那些曾被忽视、压抑甚至厌恶的“我”。我学会与焦虑对话,倾听它背后的担忧;我拥抱那个怯懦的小孩,告诉她不必完美也值得被爱。
记得去年冬日,我任性地在工作特别忙的时候请假去了海边,在海边捡了一支木棍写下“爱自己”的字,那一刻海浪涌来,字迹被慢慢抹去,可“爱自己”三个字却深深刻进了心里……
3
团体“抱持”的力量
加入能量营后,几次心理建设后我尝试挑战了“团体咨询”,作为非常擅长伪装、给自己搭建了厚厚“保护墙”的自己,我第一次在陌生人面前说出内心的真实和脆弱……说完后,我屏住呼吸等待评判,却等来一片安静、温柔的接纳。陈老师说我“需要给自己一个深情的拥抱,可以活得更松弛”。原来,“不是我的错”;原来,我需要被拥抱被关爱;原来,我可以更不必永远坚强……而助教老师和小伙伴们的温暖的反馈和回应,让我第一次尝到被真正“看见”的滋味。那一刻,仿佛长久背负的沉重行囊突然被卸下,我开始相信关系中的温暖与支持。陈老师精准、犀利、直抵核心的点拨,助我拆解情绪背后的执念与枷锁,让我看清那些自动化反应背后的旧有创伤;而抱持性的成长环境让我得以在安全中重新审视自己,也让我明白成长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在共情与回应中相互滋养。
4
重新看待关系和生活
能量营让我学会了”回归自己”,通过每次事件的复盘与觉察,我逐渐从“讨好模式”中抽离,不再将自我价值寄托于外界认可。当关系出现摩擦时,我不再急于自责、对抗或逃避,而是先回归内在,看到自己的需要,倾听内心真实的回应。同时学会运用“第三者视角”去观察和理解关系中的互动模式,不再轻易陷入情绪漩涡。我开始明白,每一段关系都是自我成长的镜子,冲突不是威胁,而是通往深度连接的入口。当我学会稳住自己,不因他人的期待而扭曲内心,也不再为别人的反应承担过度责任时,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反而变得更轻盈、真实。
5
新的学习和成长
能量营让我重新学会“静下来”。过去,我常被手机牵着走,沉溺于无尽的信息流,注意力被一点点切碎,焦虑也在不知不觉中滋生。如今,那种被外界裹挟的浮躁渐渐退去,我重新找回了深度阅读与书写的能力。入营的两年里,我读了《臣服实验》《悉达多》《人生只有一件事》等书。每一本都像一盏灯,照亮我看见自己,也看见“自我”的边界与可能。书写,也悄然成了一种自我疗愈的仪式。笔尖流淌的不只是文字,更是内心深处的回响。我不再急于寻找答案,而是学会与问题共处,在不确定中安然停留。正如黑塞所言:“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
6
同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我
现在的我,依旧在原来的单位,面对的同事,依旧是那些人。但我的世界,彻底不同了。我不再拼命取悦任何人;不再被升迁、认可、标签所绑架;我学会了停下脚步,欣赏夕阳,感受风,抱抱孩子,认真生活。
我开始明白——真正的成长,不是换一个环境、离开体制、重新开始,而是,即使世界没变,我也能用新的眼睛去看它。
7
写给同样迷茫的你
如果你也在焦虑、疲惫、怀疑自己,
请相信——改变并非遥不可及的幻想。
你不需要变得更好,只需要更靠近自己。
成长,不是做得更多,而是看清自己在做什么;幸福,不是拥有多少,而是能不能看见当下的光。
当你开始好好爱自己、认真活在当下、允许自己有情绪,
当你敢于对自己说:“没关系,我已经够好了。”
那一刻,你就已经在成长的路上了。
愿你也能走出阴霾,看见生活的温度……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