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可能还会被拘留的,不只是拘留,还有可能会被追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刑事责任。
接下来我们就说一说关于执行的这些事儿吧。
1.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可以被拘留或者罚款。
当一方不按照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履行的时候,对方就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
在强制执行的过程中,如果被执行人存在拒不履行的行为,则法院可以决定予以拘留或者罚款。
据民事诉讼法第114条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四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结合其他条文的规定,这里的拘留为15天以下。
不过,并不是说只要没有履行义务,就肯定会被拘留。
还需要看一下是否有履行能力,如果被执行人确无执行能力而不能还款的话,那是不能被拘留的。
换言之,上述规定的拘留的前提条件是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2.拘留并没有次数限制。
按照当前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规定,只是不允许以同一事由连续拘留。
既没有禁止以不同的事由接续拘留,也没有禁止以后再以同一事由进行拘留。
比如,可以先以拒不报告财产进行拘留,在15天期满后再以拒不执行拘留15天。
再如,第一年因为拒不履行被拘留了15天,第二年还可以再以拒不履行拘留15天。
当然,在上述情形下,必须是第2次仍然是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或者是有其他拘留的事由。
如果本来就没有任何收入来源,没有任何还款的能力,那是不会拘留的。
3.如果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话,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这就是刑法第313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通过这个法律条文,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里面要求一个前提就是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显然,也必须存在一个有能力的前提。
因为这种是真正的挑衅了我们的司法权威,把法院的法律文书不当回事。
如果真的没有能力的话,那是真的也没有什么办法。
这时候有人就问,那我债权人的利益怎么保障呀。这时候,就需要回想一下,当时为什么会产生这个债务呢?对外借钱也好,共同合作做买卖也好,是否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呢?
当然,还有一些是侵权导致的债务。比如说故意伤害,交通肇事等。
这种情况下,法律还规定了另外一个,就是司法救助。
对于被害人属实是生活困难的,可以通过司法救助的方式帮忙渡过难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