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点,小区群里一条“婆婆被儿媳赶出家门”的视频炸锅,我点开一看,正是我家楼下那户。
![]()
老太太拎着两袋自己包的饺子站在电梯口,儿子在身后拉,儿媳抱着胳膊堵门:别进来,我嫌有味。
![]()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网上天天喊“婆婆别多管闲事”,可没人告诉年轻人,先学会把别人当人。
三个月前,老太太天天六点来打扫卫生,顺带把午饭晚饭全做齐,连垃圾都提下楼。
儿媳朋友圈晒图:免费保姆+提款机。
有人留言羡慕,她回个狗头:不花白不花。
后来老太太退休金到账,儿媳直接拿她手机给自己转了六千,说报瑜伽私教。
老太太问了一句,儿媳甩脸:你儿子都听我的,你咋那么多事?
第二天,老太太学乖,改转账为现金,放在餐桌信封。
儿媳收了钱,顺手把信封拍给闺蜜:看,婆婆懂事了。
事情爆点是上周孩子发烧,老太太想送医院,儿媳坚持“小红书说物理降温”,结果孩子惊厥。
老太太急得给120打电话,儿媳一把抢手机:你咒我孩子?
滚!
儿子加班回来,面对老妈行李和老婆眼泪,第一句是:妈,你先回老房子住,别闹了。
老太太当晚真走了,连冰箱冻好的馄饨都没拿。
群里有人骂儿媳狼心狗肺,有人劝老太太想开。
我私聊问她,她说自己不怕累,怕的是被当成工具,用完连句谢谢都换不到。
这话我记了一夜。
早上我刷到那条“2023婆媳矛盾42%因为钱”的热搜,评论区清一色:婆婆别犯贱。
我盯着屏幕想,数据没写的是,多少婆婆一开始只是想帮小两口省点外卖钱,最后却被钉在“控制狂”耻辱柱。
我也见过另一种儿媳,周末才回婆家,进门先递菜单:妈,我想吃你做的狮子头。
吃完塞给婆婆一张商场卡:您别省,买件新大衣。
婆婆逢人就夸媳妇孝顺。
其实那卡是超市购物卡,余额三百,但老太太高兴得把合影设成群头像。
差距在哪?
后者把婆婆当“人”,前者当“功能”。
功能用完了,连呼吸都是错。
下午我去倒垃圾,看见老太太在垃圾桶旁剥韭菜,说要带回老房子自己包,省得遭人嫌。
我帮她提袋子,她摆手:闺女,别学我,以为掏心掏肺就能换来好,人家只嫌腥。
我回家跟老妈视频,说以后咱也立规矩,每月只聚两顿,提前约,谁也别突击上门。
我妈笑:早就该这样,距离省得彼此装。
晚上我把社区妇联新出的“婆媳公约”模板发到家族群,里面就三行:
1. 不问收入不查账
2. 不私自进卧室
3. 有事先预约
两分钟后,表弟媳回了个OK,外加一句:互相尊重,合作愉快。
我忽然觉得,这四个字才是婆媳关系的终极答案:合作,而不是寄生;尊重,而不是榨干。
想长久,就别把对方当免费外挂,先承认她也是会疼会累的人。
不然,饺子再香,也堵不住一句“别进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