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4月10日,位于青岛市市北区馆陶路的齐燕会馆门前人山人海,挽联如云,万民肃立,一座城市为一个伟人的离去而悲恸。
![]()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中华民族的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因患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东城铁狮子胡同5号行辕逝世,终年59岁。消息传出,举国悲恸。
当这一噩耗传到青岛时,驻青岛海军各舰下半旗三日致哀,山东督省两署也令各机关下半旗志哀。这座城市曾因孙中山12年前的到访而对他怀有特殊感情,也因此,青岛民众的悼念活动格外隆重。媒体当时评论称:“实为1922年12月10日接收青岛后,破天荒之胜事”、“此次追悼会为接收二年来,空前之大会也”。
中山先生与青岛的深厚渊源
![]()
青岛对孙中山的特别敬意,源于1912年那位伟人的到访。1912年9月28日,孙中山在夫人卢慕贞、秘书宋蔼龄及同盟会员徐镜心、刘冠三等人的陪同下,沿胶济线由济南赴青岛。傍晚6点,列车抵达青岛火车站时,月台和站前广场上聚集了2000多名欢迎市民。在青岛的三天行程里,孙中山拜访了广东会馆,参观了德华大学和青岛基督教青年会,并发表了多场演讲。在广东会馆,他指出:“虽然共和大厦已成,但仅是一座空房,尚缺内部装修与陈设,全体国民皆有和衷共治之责任”。在德华大学,他勉励学生“要好好读书,努力学好本领,成为建设一个独立富强的新中国的有用之才”。孙中山高度评价了青岛的城市建设,认为青岛足可为中华全国嗣后治事之模范。
追悼会的筹备工作
为举办追悼孙中山大会,青岛在中国青年会(青岛分会)成立了筹备委员会。4月6日,《中国青岛报》在八版发布了“青岛市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筹备处”通告。通告宣布:“青岛市民追悼孙中山先生大会定于四月十日上午十时假齐燕会馆举行,凡我中外各界同仁届时务希早临,共襄盛事”。筹备处还征集挽联、花圈及其他祭品,要求于4月8日以前送交湖南路西首中国青年会内。随着追悼大会日期临近,“筹备员即已开始奔走,竭力张罗,布置极为周详”。
追悼会现场盛况
![]()
1925年4月10日,青岛各界代表在馆陶路齐燕会馆举行了孙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会。当天上午10时,追悼大会正式举行。前往追悼者达万人,包括学生、妇女、机关职员及农工商各界人士。已成立工会的工厂都有代表参加。会场“人山人海,几无隙地”,可见青岛市民对孙中山先生之热忱。追悼会现场布置庄严肃穆。会场西辕门高扎松坊,上有“悼念孙中山先生大会”字样,系松边白布圈制,每字三尺见方。门内北边设招待室,东辕门悬“五权宪法”匾。场之中靠北向南设祭堂,堂门上悬“普天同哀”四字。祭堂两边悬市民追悼大会挽联,语为:“乃圣乃神乃武乃文,出乎其类拨乎其崒;自东自西自南自北,就之如日望之如云”。祭堂内置孙中山先生遗像,供以鲜果花圈等。场中挽联边挂,几无隙地。
各界人士的参与
追悼大会的参与者涵盖了青岛社会各界,军政商学各界一律下半旗,各团体学校均放假到会追悼。值得一提的是,外侨也加入了追悼行列,日美领事亦到,日领事并送祭文、挽联、挽幛等。日本驻青总领事堀内谦介特意赠送挽联:“同文同种,望窃同荣,方欣无间中东,衽席同登称至乐;至德至人,功追至圣,孰意遽颓山斗,冠裳至此哭同声”。筹备处还印制了纪念片,一面印有中山先生像,一面印有中山先生主义,并备有中山先生传略、遗嘱等印刷品,分赠与会人员。此外,其他团体亦印送宣传品,共计十余种。与会各团体还自备黑纱缠臂,表示哀悼。
追悼会上的特殊声音
![]()
在追悼会上,各界代表相继演说,介绍了孙中山先生事迹,表达追悼之情。共产党员孙秀峰、张裕第在会上号召贯彻中山先生遗嘱,成立工会,维护工人阶级利益。会上还宣读了孙中山先生遗嘱,宣传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妇女进德会和新学生社在会上散发了传单。
4月11日,《中国青岛报》二版头题刊登了署名“青人”的评论文章——《昨日追悼会上的感触》。作者在文中慨叹:不少民众不明白孙中山是怎样的人物,孙中山的民治主义,仍在理想的时代,实施的时期还远着呢。
历史意义与影响
![]()
1925年青岛各界追悼孙中山大会,是青岛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追悼活动。它不仅是青岛市民对一位伟人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孙中山革命理念的广泛传播。追悼活动后,孙中山的精神与理想在青岛得以延续。1929年5月22日,青岛接收专员公署发布训令:将本市的山东路改名为中山路,第一公园改名为中山公园,以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怀念之情。
此后,青岛还建立了多座孙中山先生塑像。
![]()
2010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144周年之际,孙中山先生塑像落成典礼在南海路23号(原海滨旅馆旧址)隆重举行。如今,在青岛中山公园,矗立着一尊高4.9米、长7.8米、宽3.8米,国内最大的花岗岩孙中山半身雕像,这些雕像不仅是青岛人民对孙中山的永恒怀念,也是那段历史的最好见证。
作者简介: 卞宁,青岛人,青岛市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会员;青岛市市北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曾在《青岛史鉴》《半岛都市报》《青岛财经日报》等市级媒体发表。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