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三国演义》的经典叙事中,渭水之滨的阵前对峙堪称语言交锋的巅峰。76岁的魏国司徒王朗,自恃辩才无双,妄图以“天命所归”的说辞劝降诸葛亮,却反遭一番酣畅淋漓的痛斥。“二臣贼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会摇唇鼓舌,助曹为虐!”诸葛亮的言辞如利刃,直刺王朗最隐秘的羞耻感——身为汉朝旧臣,却背弃故主辅佐曹魏篡汉,这份道德污点被当众揭穿,让他“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这一幕文学演绎,将语言的杀伤力与羞耻感的摧毁力渲染到极致,也留下一个跨越千年的追问:王朗因羞耻被“骂死”的悲剧,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是否依然在上演?
一、历史的虚实:演义中的“骂死”与人性的真实
![]()
首先需要厘清的是,历史与文学的边界。《三国志》明确记载,王朗于公元228年病逝,彼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两人并未有过阵前交锋,“骂死”情节实为罗贯中的艺术创作。但文学的夸张背后,恰恰暗藏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王朗所处的东汉末年,儒家“忠君守节”的伦理观念根深蒂固,身为举孝廉入仕的汉朝元老,却转投曹魏政权,本身就是他心中无法释怀的道德枷锁。诸葛亮的辱骂,精准击中了这一心理软肋,将“不忠不义”的标签牢牢钉在他身上,使其羞耻感瞬间爆发。
![]()
从社会心理学视角看,羞耻感是人类最具破坏力的负面情绪之一,它不同于内疚对行为的反思,而是直指自我价值的否定——“我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在霍金斯能量层级理论中,羞耻感处于能量金字塔的最底层,足以摧毁个体的自尊体系,引发剧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罗贯中笔下的王朗,正是在这种极端羞耻与愤怒的双重冲击下,出现了急性生理崩溃,这一文学想象,实则是对情绪与身体关联性的朴素认知。
![]()
有趣的是,正史中的王朗以学识渊博、品行端庄著称,甚至与孔融、华歆并列“曹魏三君子”。罗贯中之所以赋予他这样的结局,本质上是通过戏剧化的冲突,凸显“忠义”价值观的重要性,同时也无意间揭示了一个永恒的人性命题:当个体的核心价值观与行为选择发生剧烈冲突,且这种冲突被当众揭露时,羞耻感足以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现代的镜像:从阵前辱骂到“无形屠刀”
![]()
如果说三国时期的“骂死”还只是文学夸张的孤例,那么在现代社会,语言暴力引发的死亡悲剧,早已不是天方夜谭。只是施暴的场景从渭水阵前,转移到了社交媒体的评论区、邻里之间的口角中、直播间的弹幕里,施暴者也从孤身一人的诸葛亮,变成了匿名的群体、争执的邻居、逐利的主播。这些现代版“骂死”事件,虽无古代的刀光剑影,其杀伤力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
网络空间的匿名性与放大效应,让语言暴力具备了“群体性施暴”的特征。2023年,24岁的女孩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致死的事件,震惊全网。她只是想分享自己的喜悦,却遭到无数网友的恶意揣测与辱骂,“不正经”“伤风败俗”等标签如潮水般涌来,将她的个人选择污名化。这份无端的羞辱,让本就处于人生美好阶段的女孩陷入深深的绝望,最终选择结束生命。无独有偶,青岛带货主播贾女士因与他人有经济纠纷,被同行薛某在直播间持续6个月诋毁辱骂,不仅被污蔑私生活混乱,女儿的学校信息也被公开,母女俩长期遭受网络与现实的双重攻击,最终贾女士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选择割腕自杀,女儿也因重度焦虑抑郁无法正常生活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因网络暴力致死的事件多达数十起,18至30岁的年轻人占比高达70%,一线城市的发生率是其他城市的两倍以上。
![]()
除了网络空间,现实中的语言冲突同样可能酿成悲剧。上海嘉定区曾发生一起邻里纠纷:年过七旬的张阿伯因邻居沈阿婆在公共区域堆放建筑垃圾发生争吵,情绪激动的张阿伯回到家门口后突然倒地,送医后因急性心梗不治身亡 。无独有偶,另一则案例中,70多岁的大爷与邻居因琐事争执,回家后突发心梗去世,家属将邻居告上法庭,最终法院认定邻居的争吵行为是诱发死亡的因素之一,判决其承担部分赔偿责任。这些案例中,受害者大多本身患有心血管基础疾病,但语言冲突带来的强烈情绪刺激,无疑成为了引爆“生命炸弹”的导火索。
![]()
从三国的阵前对骂到现代的网暴与邻里争执,“骂死”的形式变了,但本质未变:都是通过语言攻击引发个体的羞耻感、愤怒感等极端情绪,最终导致生理或心理的崩溃。所不同的是,现代社会的语言暴力更具隐蔽性、群体性和持久性,其对个体的精神摧残往往更为彻底。
三、科学解码:情绪如何成为“致命武器”
![]()
王朗之死的文学演绎,在今天得到了科学的印证。现代医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极端情绪,尤其是羞耻感与愤怒,确实能对人体造成致命伤害,其作用机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从生理层面看,当人体遭遇语言攻击引发强烈羞耻或愤怒时,交感神经会被瞬间激活,进入“战斗或逃跑”模式。此时,身体会大量分泌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压力激素,这些激素会导致血压在几分钟内急剧升高,心率加快,血液粘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能力增强。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这种剧烈的生理波动可能直接诱发急性心梗或脑出血——就像张阿伯那样,争吵带来的情绪冲击,让本就脆弱的心血管系统不堪重负,最终引发悲剧。即使是健康人群,长期或强烈的情绪应激也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为心血管疾病埋下隐患。
![]()
更值得警惕的是“心碎综合征”,医学上称为应激性心肌病。这种疾病常由突发的巨大情绪压力诱发,症状与心梗极为相似,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但冠状动脉并无明显阻塞,本质是强烈应激导致的心脏短暂功能异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程蕾蕾曾形象地描述:正常心脏如拳头大小,而发生应激性心肌病时,心脏可能在短时间内膨胀到两个拳头大小。虽然这种疾病大多可在数周内恢复,但在急性发作时,若未得到及时救治,同样可能危及生命。诸葛亮骂王朗时,王朗“气满胸膛,大叫一声”的反应,与应激性心肌病的急性发作症状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
从心理层面看,羞耻感的摧毁力更为持久。社会心理学研究指出,羞耻感是一种自我指向的负性情绪,核心是“我是糟糕的”,而非“我做了糟糕的事”,这种情绪会直接否定个体的自我价值,降低自尊水平。当个体遭遇公开的语言羞辱,尤其是涉及道德、人格的攻击时,羞耻感会被无限放大,引发强烈的社会隔离感和自我厌恶。青岛主播贾女士之所以走向自杀,正是因为长期的辱骂让她陷入了“我是肮脏的、不值得被尊重的”自我认知,而女儿受到的牵连更让她产生了沉重的负罪感,最终被心理压力彻底压垮。脑成像研究显示,当人听到侮辱性语言时,大脑杏仁核(负责处理恐惧与愤怒情绪)的活跃度会显著升高,而前额叶皮层(负责理性思考)的活跃度会下降,这使得个体难以冷静应对,只能被负面情绪裹挟,陷入生理与心理的恶性循环。
![]()
现代社会的语言暴力,恰恰精准利用了这些生理和心理机制。网络上的恶意评论往往带有强烈的道德评判和人格攻击,如“绿茶”“汉奸”“没教养”等词汇,本质上与诸葛亮骂王朗的“二臣贼子”异曲同工,都是通过贴标签的方式,摧毁个体的自我认同,引发羞耻感和愤怒感。而群体化的辱骂与持续的骚扰,会让这种负面情绪不断累积,最终超出个体的心理承受极限,要么引发心理崩溃导致自杀,要么诱发基础疾病导致猝死。
四、文明的反思:如何抵御“语言屠刀”
![]()
从王朗的文学悲剧到现代的真实惨案,“骂死”的现象跨越千年依然存在,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人类对语言暴力的纵容,以及对情绪管理的漠视。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早已远离了三国时期的战乱纷争,却未能彻底摆脱语言暴力的阴影,甚至在某些方面,现代科技还为这种暴力提供了更便捷的传播渠道。
![]()
要遏制这种悲剧,首先需要认清语言暴力的危害性。无论是网络空间还是现实生活,语言都不是无害的“空气振动”,而是可能引发生命悲剧的“无形屠刀”。2023年“两高一部”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在信息网络上采取肆意谩骂、恶意诋毁、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以侮辱罪定罪处罚,造成被害人自杀等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从重处罚 。青岛主播薛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被禁止三年内从事网络直播相关工作的案例,正是对语言施暴者的严厉警示。法律的红线已经划定,每一个人都应守住言论自由的边界,避免因一时口舌之快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
其次,个体需要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和心理韧性。羞耻感与愤怒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如何应对。研究表明,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个体可以学会记录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觉察愤怒与羞耻背后的原因,通过积极的自我对话和思维转换,重新塑造对压力与冲突的反应模式。当遭遇语言攻击时,学会及时脱离冲突环境,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训练,让交感神经逐渐平复,避免情绪进一步失控。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自我认同体系,不被他人的恶意评价所左右,明白他人的辱骂往往反映的是其自身的偏见与狭隘,而非自己的真实价值。
![]()
社会层面更应构建抵御语言暴力的“防护网”。网络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恶意评论、人肉搜索等行为的监测与治理,完善举报机制,让语言施暴者无处遁形;学校应将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从小培养青少年的同理心和心理韧性,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远离语言暴力;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情绪相关疾病的科普,让公众了解情绪应激的危害,学会在遭遇心理危机时及时求助。
![]()
王朗之死虽是文学创作,却如一面镜子,照见了语言与情绪的致命力量。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不再有阵前的唇枪舌剑,却面临着更为隐蔽和猖獗的语言暴力。从粉色头发女孩的悲剧到邻里争执的猝死,每一起“骂死”事件都在提醒我们:语言可以是文明的载体,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情绪可以是生命的动力,也可以是致命的毒药。
![]()
文明的进步,不仅在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对生命的敬畏与对他人的尊重。愿我们都能守住言语的底线,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既不做挥舞“语言屠刀”的施暴者,也不做被情绪击垮的受害者。唯有如此,才能让王朗式的悲剧真正成为历史,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尊重与包容的环境中安然绽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