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市域(郊)铁路成都至眉山线(成眉S5线)冲刺正酣:地下区间掘进突破94%,岷江特大桥全桥合龙,11座车站主体结构封顶,轨道铺设完成5公里,眉山段最后一条110千伏高压线迁改进入收尾阶段——这条串联成眉的“同城化主动脉”,正全速迈向2026年底通车目标,成都都市圈“半小时通勤圈”即将落地。
![]()
战略催生:同城化刚需下的轨道答卷
成眉S5线是国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重点项目,源于成德眉资同城化的现实需求。随着两地产业协同深化、人口互流加密,传统公路1.5-2小时通勤的低效问题日益凸显,亟需高效轨道干线破局。2020年,成眉两市签署共建共管协议,打破行政壁垒联合出资;2022年9月26日项目开工,成为四川市域铁路“建管运一体化”先行试点。
硬核概况:59公里13站,160时速重构通勤规则
成眉S5线全长59.14公里,总投资220.5亿元,北起成都天府新区红莲站,南至成贵高铁眉山东站,设13座车站(成都段5座、眉山段8座,含高架站8座、地下站5座),覆盖天府新区总部经济区、眉山视高产业功能区等核心板块。线路采用最高时速160公里的市域A型车,4辆编组可灵活扩编,通车后成都天府新区至眉山东站最快28分钟通达。建设中,眉山段盾构区间全洞通,岷江特大桥以198米主跨刷新市域铁路桥梁纪录,通过“提闸放水+土石围堰”方案攻克深水施工难题,拼接精度达毫米级。目前全线箱梁预制完成85%,眉山北停车场等配套进入装修阶段。
![]()
核心站点解码:换乘为王,串联双城资源
13座站点中,9座核心站凭借“无缝换乘”(无需重复安检购票)成为资源枢纽,其余站点聚焦功能互补,细节配套持续完善:
红莲站(成都段):地下四层岛式站,作为三线换乘枢纽,可无缝对接已开通的地铁19号线(直达双流、天府双机场)及规划16号线(未来直通成都金融城)。站点位于天府新区总部经济区核心,紧邻天府中央公园与总部企业集群,主体结构完工后,附属机电工程与暗挖换乘通道正有序推进,确保换乘流畅度。
秦皇寺站(成都段):地下三层岛式站,换乘已开通的地铁6号线(直达建设路商圈、欢乐谷)及规划26号线(串联麓湖、科学城)。站点地处天府新区中央商务区,周边环绕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天府招商花园城等高端配套,形成“轨道+商业+办公”的成熟TOD生态,满足通勤与消费双重需求。
官塘站(成都段,原兴隆湖西站):地下二层岛式站,规划换乘市域铁路S7线(衔接邛崃)与地铁26号线,是成眉科创联动的关键节点。站点毗邻兴隆湖湿地公园与独角兽岛科创园区,周边已集聚多家高新技术企业,为跨城技术协作与人才流动提供交通支撑。
煎茶站(成都段):地上二层岛式站,规划换乘市域铁路S15线(衔接清泉片区),重点服务周边智能制造产业集群。站点紧邻煎茶小学及产业园区,设计兼顾通勤客流与企业物流需求,助力“成都研发+眉山制造”的产业链协同。
红碑站(成都段,原文创城站):地下二层侧式站,无轨道换乘规划,聚焦天府文创城片区通勤服务。站点周边环绕文旅创意园区与生态居住区,未来将同步配套公交接驳点,方便居民往返文创产业园区与居住区。
视高站(眉山段):眉山天府新区核心站点,地上二层侧式站,2027年年中建成的综合交通枢纽将成为其核心配套。该枢纽总建筑面积4.39万平方米,通过钢结构光伏连廊与站点无缝衔接,5分钟内即可实现市域铁路与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的“零距离换乘”,并提供“P+R”停车换乘服务与智慧查询系统,年发电20万度的光伏连廊更凸显绿色理念,直接服务30万跨城居民。
黑龙滩站(眉山段):地上二层双岛式站,定位“文旅休闲枢纽”,成都市民半小时可达4A级黑龙滩旅游风景区。站点周边已规划旅游集散中心,同步衔接乐高乐园、地中海俱乐部等重大文旅项目,旅游接驳车已试运行,未来将实现景区与轨道的无缝对接,激活眉山生态旅游资源。
岷东新区站(眉山段):地上三层侧式站,是眉山东部新城的核心门户。站点毗邻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四川旅游学院等多所高校,周边既有金悦汇商圈、中欧云墅天街等商业配套,又有眉山市中医医院(三甲)、东坡文创园(樱花博览园)等医疗文旅资源,兼具“产学研”属性与生活烟火气。
眉山北站(眉山段):地上三层侧式站,规划换乘市域铁路S16线,向南1公里即达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天府医院(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规划总床位2200张)。站点周边配套持续升级,玫瑰佳恒天街(爱琴海购物中心)等城市级商业综合体即将落成,紧邻千亩太和公园,形成“医疗+商业+休闲”的复合型生活圈。
眉山东站(眉山段):线路南端终点,地下二层岛式站,与成贵高铁无缝衔接,换乘高铁可快速抵达乐山、峨眉山等目的地。站点30分钟车程覆盖三苏祠、东坡祠等文化地标,周边公交枢纽已投入使用,成为眉山融入全国铁路网络、承接成都文旅辐射的关键节点。
![]()
价值裂变:不止通勤,更是区域发展引擎
成眉S5线的通车将引发同城化连锁反应:民生层面,“工作在成都、生活在眉山”成为现实,两地教育、医疗、商业资源同城共享,生活成本显著降低;产业层面,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跨城流转,助力形成“成都研发+眉山制造”的协同模式;区域层面,眉山正式融入成都轨道交通网络,从“临蓉城市”跃升为都市圈核心节点,为跨市域轨道建设提供可复制的“成眉样本”。
从蓝图到实景,成眉S5线正以轨道力量打破行政边界。2026年底,这条承载双城期待的黄金线路,将改写通勤版图,为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