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笔”也能写字?
![]()
还能写出2.4亿?
![]()
朋友圈刚刷到苏富比那条成交简讯,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是赵孟頫700年前在太湖边写信——笔尖磨得跟扫帚似的,纸一碰就晕墨,他却偏要玩“飞白叠压”,像老司机在结冰路面漂移,愣是没翻车。
![]()
台北故宫去年把《疮痍帖》送进X光机,屏幕一亮,全场安静:
![]()
竹纤维72%的“清江纸”像块贪婪的海绵,墨一落就被咬住,笔锋稍有迟疑就糊成黑饼。
![]()
老爷子偏用磨损的退笔,一层飞白叠一层飞白,像给笔画套了透明护甲,700年不塌不裂。
![]()
这哪是写字,分明是给时间下套。
![]()
更离谱的是第12行“空华然”三字。
![]()
红外成像里,墨色突然深浅乱跳,像心电图 spike。
![]()
学者翻史料,对应那天赵孟頫收到噩耗:常州水灾,好友尸骨无存。
![]()
情绪顺着笔杆往下淌,纸面成了心率记录仪。
![]()
王羲之《兰亭》的“呼吸感”被他在无意中复刻,分子级的悲伤。
![]()
大英博物馆今年把《疮痍帖》复制品和《兰亭》并排放,策展人说了句狠话:
![]()
“看左边是‘完美’,看右边是‘残喘’,但残喘里活着心跳。
![]()
![]()
一句话把赵孟頫从“复古旗手”拉进“实验艺术家”阵营。
市场先一步听懂。
同期《致季宗元信札》拍出2.4亿港币,落槌那秒,我手机震了一下——
朋友发来截图:“别老说赵字俗,人家秃笔写情绪,一寸飞白一寸金。
所以再碰到“赵孟頫太甜”的老梗,直接把图甩给他:
飞白叠压处,是700年前一次失控又自救的漂移;
墨色心跳里,藏着书法家最不敢示人的崩溃。
看懂的人,自然会把“俗”字咽回肚子。
你手里有没有哪件字帖,初看无感,再看像被戳了一刀?
留言区扔图,咱们一起找心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